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反复提到的关键词。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认识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化,也预示着工农业关系、城乡关系调整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而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的技术手段,有利于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信息化对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入手,着眼于我市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2007年初,中共中央用1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的任务,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这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从拓展农业功能视角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崭新时代特征的产业形态,从功能结构上看,现代农业决非传统农业的线性突破,而是在城乡互动、工业反哺、科技创新、市场培育、生态约束、文化支撑、公共管理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整体再造.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遵循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着力建设现代农业,既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的基本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基础.从拓展现代农业功能视角,结合当前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现实过程,分别从产业融合、城乡互动、市场统一、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探讨和思考现代农业发展应当确立的正确理念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县域经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区域经济,其实力和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努力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因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缩小城乡差距之间存在着一些相关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可以为缩小城乡差距提供资金、技术、制度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支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中还包含着一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如立足于农村自身全面发展的动力机制、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互动机制、实现全社会平稳发展的稳定机制.以黑龙江省为例,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具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现代农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省,河南省现代农业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改革中的一项制度创新。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改造传统农业,是河南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党和政府连续出台了7个"1号"文件,不断建立健全了新农村建设机制,为大学生面向"三农"创业开辟了广阔天地.大学生创业行动应紧紧围绕国家现阶段的建设重心,深入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制、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机制、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改革机制,及时调整创业意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实现创业理想与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客观上承担了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积累的任务;当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程度后,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能力,这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成功之道。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条件。从经济发展看,我国总体…  相似文献   

9.
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是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推动农村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途径.基于西部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在分析影响发展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物流业的因素的基础上,探寻制约其发展的核心问题,建立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系统化模型.结果表明:建设大通道,联合走西口,形成农产品现代物流中心;提高西部地区农产品生产及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西部地区逐步引进冷链、保鲜运输;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农产品的包装、流通加工;创建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是西部地区现代农业物流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学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科学化有助于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并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结构高级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随着农业科学化的发展,它将最终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局面,使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并逐步趋于一体化,从而为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支柱(农业科技、农村金融、农村供销和农业保险)之一,它本身所具有的分散风险、补偿损失功能可为农业和农村金融保驾护航,农业保险在稳定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保险还不成熟,面临着经营风险、现实需求、技术支持和法律政策等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必须探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创新农业经营形式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新农业经营形式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过剖析目前传统农业经营形式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发达国家的农业经营的主要特点,提出我国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创新农业经营形式,包括改造公司加农户、大力发展内生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规模专业大户、发展土地银行和公司制农业等,并提出了完善实现农民知识化、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等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生产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土地流转以及农村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悖论表明,我国农业总体上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以市场为导向,靠政策来扶持,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各要素的流动性变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加快农民收入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实现农民增收,应抓住主要矛盾,采取制度和政策创新、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心淼 《河北学刊》2004,24(2):198-200
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从农民收入着手;而农民收入的下降,主要是因城乡资源的不平衡流动所造成.城乡资源的不平衡流动是自然经济与市场经济矛盾的表现.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我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就必须在坚持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原则下,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知识化.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要保持吉林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农村市场的开拓,居民消费状况是反映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健康科学消费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认真分析吉林省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和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对吉林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村庄的大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村庄是有实质性意义的农村社会单位;因此,村庄的30年转型集中呈现了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的过程、特征与问题。本文把中国农村30年的变迁放在村庄与市场、与国家、与城市社会三大关系转变中加以考察,认为村庄正在经历从农业共同体到城乡社区衔接带之弱质自治社区的大转型;其主要涵义是指:(1)经济共同体转型——基于农业和农民半市场化、半受非市场化保护的政策环境,以及双层经营而农户经营实际上更受政策支持的经营环境,村庄从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大队,转向具有不确定性的社区经济共同体。(2)治理共同体转型——基于村民自治的制度安排和地方性实践突破,村庄从国家的基层治理单位,转向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的单位,乡土性公共领域得到初步生长。(3)村庄作为农民社区的转型——从传统农业社区开始转向城乡社区衔接带的弱质端。而中国村庄是否有前途,既取决于国家、市场、城市对农村的态度,也取决于农村和农民对国家、市场、城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坚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这些对促进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必要的,能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发展我国的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9.
加快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从河东区近几年发展的实践看,培植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路径;推进品牌化、市场化建设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升产业化管理水平,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内驱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