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第三代诗"分为"口语写作"与"后朦胧诗"两种诗潮,通过对"第三代诗"的命名及"口语写作"的话语特征的考察,"口语写作"表现为对"朦胧诗"抒情语言的解构、用"语感"写作替代"语义"写作。"口语写作"与80年代消费文化思潮相关,它构成20世纪80年代重要的文化消费景观之一。  相似文献   

2.
当代新诗潮的发展有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 70年代末出现的 ,以北岛、多多、顾城等《今天》诗刊周围的诗人们为先驱与主要代表的“朦胧诗”运动 ;第二次浪潮是 80年代中期出现的第三代诗人的诗歌运动 ,韩东等代表的“他们”诗派 ,胡冬、万夏等代表的“莽汉主义”诗派 ,周伦佑、蓝马等代表的“非非主义”诗派 ,另有其他种种大小诗歌流派均可归为“第三代诗”。一、产生的背景在渡过了八十年代最初的头两年之后 ,新时期新诗创作的第一个热潮已呈现衰退的态势。一方面 ,那些经历了长期苦难生活历程、有着丰厚的生活体验与感情积累的“复出”的…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世俗沦陷--"第三代"诗人生命哲学析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妍  崔海燕 《北方论丛》2002,(1):107-112
在20世纪末中国,"第三代"诗歌意味着一场世俗化的诗歌革命.它们集体地认同于后现代的写作策略,结束了神圣诗歌的时期.的确,"第三代"诗歌使诗回到了大众生活.而且,诗歌比以往更自由了.但是,它们不可避免地暴露出"第三代"诗人生命哲学的弱力与苍白.因此,以血、以心的诗歌写作是中国人在新世纪对于他们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反讽在古今中外的诗歌中一直是一种重要的修辞策略。反叛意识形态立场、颠覆社会既有价值体系,"反讽"同样也成为朦胧诗以来的当下诗歌写作中较重要的话语策略,但是第三代诗中的"口语写作"到了伊沙,反讽发展到话语转义的阶段,这时候的诗歌在诗学形式上是一种重大突破,但是,"反讽"成为一种转义也意味着成为某种中心,潜在着某种危险。反讽话语一方面积极推动当代诗学建构,一方面也呈现了某种写作上的误区,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写作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后新诗潮是相对于新诗潮而言的一个称谓。新诗潮包括“朦胧诗”及其外围写作。后新诗潮分成80年代中后期的“第三代”诗歌运动和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两个阶段。从新诗潮到90年代的后新诗潮,贯穿有一条怀疑主义的脉络。随着怀疑主义的启动和逻辑发展,由于写作者在不...  相似文献   

6.
当今所说的"好小说"是一个时尚的炒作概念,是有别于传统观念中的"好小说"概念.它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具有先锋性;二是创作源于创作主体的写作冲动;三是私人性层面与社会性层面的统一;四是在已有的经验和模式中顿悟、升华出异质.  相似文献   

7.
文革时期的"白洋淀诗群"是朦胧诗在酝酿时期的代表性诗歌群落,其本质是一个生长于乡村的城市知青诗人群;带有一种富于探索精神的青年文化形态;不自觉、不约而同地走上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创作路径,并在诗群的文化"互喻"中保持着鲜明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8.
李建立 《中州学刊》2006,(1):241-245
作为20世纪80年代自朦胧诗之后最重要的新诗写作现象,第三代诗歌运动由于自身的复杂性为多种阐释的展开提供了可能。本文从第三代诗人在童年时期曾作为文化大革命旁观者这一身份入手,进入其没有直接书写文革却同样体现为这种影响的其他典型文本,寻绎文革在这些旁观者身上的隐秘书写。提出“抒情主体的在场与旁观”、“作为另一种旁观的乌托邦”和“对自身喜剧化的自觉反省”是文革旁观经历在他们的无意识层面的曝光或逆反。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先锋诗的生存境遇及演变态势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陆当代的先锋诗运动始于年代末年代初的朦胧诗。年代是百年新诗中最具有先锋品质的时期,708080经历了从先锋的草创(年代初期朦胧诗为代表)到先锋的勃兴(年代中期第三代诗为代表)两大过程。朦胧诗的8080先锋既有诗艺上的先锋,更有诗意上的先锋。第三代诗人更重视语言诗艺,但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生存境遇,整个年代先锋诗人的生命意识和生活情怀时常多于文体意识和审美情趣。80  相似文献   

10.
朦胧诗对现实的"介入"性,曾经给它带来了荣耀.但鉴于其边缘性话语的性质,它对权力的拆解却是有限的.本文认为,朦胧诗在从"地下"到"地上"的过程中,它在权力话语结构中的非常态的表达方式,实际上体现了为争取"合法化"的传播策略,具体表现为:以"民刊"为媒、用"叫喊"的方式放大音量、与非文学力量合流,共谋切入公共话语空间,等等.  相似文献   

11.
“第三代”诗是“朦胧”诗后的一批青年诗人实验性诗潮的泛指。它已定格成为历史了;然而在它鼎盛时期的1986──1988年,却是风靡全国的“时尚”。首先要肯定的,第三代诗潮的涌现并非偶然,它是继朦胧诗后的又一次精神的解放。如果说朦胧诗人的历史功绩在于“把诗从政治工具中解放出来,恢复了诗的审美性质,显示了肯定自我的价值观。诗人将是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的自我引入诗中”①,那么更年轻的第三代诗人,则在反叛的道路上走向纵深,他们继续轰击原有新诗形成的意识形态硬壳,追求表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与之…  相似文献   

12.
被湮没的辉煌--论"‘文革’地下诗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润霞 《江汉论坛》2001,2(6):73-78
老一代诗人与青年一代诗人在"文革"时期的秘密写作构筑了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一段被湮没的辉煌,他们的创作不仅是"‘文革'地下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酝酿了新时期诗歌潮流的两条主要流向--即"归来者诗歌"和"朦胧诗".本文全面论述了"‘文革'地下诗歌"的生成境遇、文本特征、文学(文化)渊源及其诗学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期,诗坛的演变分化是十分迅捷的。从中老年诗人带着哀痛吟唱的归来者之歌,到以肯年一代创作的朦胧诗为主体的新诗潮叛离众好、强调自我价值的反传统美学观,再到“把诗看作完整的生命形式”的第三代诗人反理性的追求……新诗艺术沸沸扬扬,匆匆忙忙地走过了不算辉煌却颇为壮观的十年历程。  相似文献   

14.
毫无疑问,中国现代诗歌在经历了朦胧诗的盛世之后,就开始步入了多元的无主派的诗坛混战时期,或者说第三代诗人活跃于诗坛的全新时期。各路风流人物云积诗坛,竟相摆擂斗技,实在是热闹非凡。面对这种局势,一向习惯于传统批评方式的理论家,他们的点金棒似乎已丧失了灵性,从而显得有些手忙脚乱和惊慌失措。他们差不多对中国诗界是否能再度出现新的主潮,已丧失了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15.
从舒婷称顾城为"童话诗人"之后,新时期文学界一致将顾城看作是当代唯一的一位"童话诗人"。但考察顾城一生所创作的2000余首诗歌,远不是一个"童话"可以概括的,其中存在大量的"非童话"因素。从创作历程上看,顾城的"童话诗"主要是在其创作早期完成的。这部分诗歌作品在顾城2000多首诗歌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从创作内质上看,代表着顾城诗歌艺术水准的并不是其"童话诗",而是他以反思文革为背景的、带有强烈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朦胧诗"。即使是顾城早期的"童话诗",从写作目的来看,也大都与"童话"精神有所背离,其中有太多的与恐惧和死亡相关的"反童话"因素。这些"童话诗歌"从批判社会的意义上来解读更符合其诗之本意。因此,从整体上看,以"童话诗人"给顾城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诗歌全貌的一种遮蔽,甚至是一种深刻的误读。这种定位既不利于我们全面认识顾城,也大大矮化了顾城的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16.
第三代诗人是从朦胧诗人中分离出来的后朦胧诗人。他们在创作方法上受朦胧诗人的深刻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后现代主义,“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第三代诗人诗歌创作的总体特征。但他们的有些创作亵渎崇高,消解理想,事实上是把人生和诗歌艺术都当成游戏,诗中除了极端化的自我形象或者自我嘲弄之外,再难看到鲜活健康的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任何文本的审美张力都导源于言(文本)、意(创作主体意念)、物(客观世界)三者的意义错位而形成的意义间隙,"朦胧诗"正是这一诗学的具体体现.创作主体意念的突出与高扬表现了"朦胧诗"人对诗歌文本审美张力的重视,其所采用的一系列艺术手法使得他们有效而适度地调节并控制了文本、诗人意念、客观世界三者之间的意义间隙.其大量的成功之作在文本的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达到充分的和谐,隐性意义的适度隐度隐循使得其作品获得了强大的审美张力,具有深厚的审美蕴涵.  相似文献   

18.
具有后现代表征的第三代诗歌包蕴着浓烈的儒家精神,具体表现在变革意识、人本精神和君子人格三个方面。第三代诗人从整体上说都具有儒家精英的品性,他们在写作中有意无意地以或显或隐的方式坚守和阐扬着儒家精神。儒家匡正社会的祟高理想,舍生取义的气节情操,发奋努力的进取精神、自主自立的独立人格都潜隐在他们的精神血脉中,对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创作心理有着沦肌浃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景祐三年(1036年)是北宋诗风变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围绕这一年朋党事件的诗歌写作,第一次使宋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主体意识在诗歌中得到了集体性的呈现."以天下为己任"的理念,一方面从整体上复苏了诗歌中的政治讽喻精神,形成了以诗讽喻、以诗议政的趋势,另一方面又促使诗人以超脱的姿态面对仕途起伏,为贬谪诗歌带来了积极达观的面貌,从而将诗歌正式引上了庆历诗风的轨道,并深刻影响着后来诗人的写作.  相似文献   

20.
新诗的起源与命名决定了新诗是一种偏激的文体,先锋性、动态性文体特征导致其得失共存.30年来的新诗主要有五大成就和五大问题,还应加强三方面的建设.30年来的先锋诗颇能呈现新诗为中国思想解放所做的贡献,很多诗人争做诗意的先锋而非诗艺的先锋.诗人的"纯文学"写作同样具有政治革命的潜能.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新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