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维和语言孰先孰后?这个问题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把各家之言归结起来,不对乎有三种看法:其一,是语言先于思维说。这种观点流传很广,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就不可能进行思维”;其二,是同步说。这种观点认为,思维和语言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因而语言史同人类的整个历史同样长久;其三,是思维先于语言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人类和人类思维的发生,都先于语言。他们认为语言是在人类思维有了初步发展之后,原始先民为了固定和交流思维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的片面观点的束缚 ,人们论及思维的有关问题时 ,只谈语言思维而忽略对文字思维的研究 ,从而遮蔽了对人类思维的历时性进程和共时性态势的较为全面的认识。通过重新考察文字的性质及其与语言的关系 ,我们就会发现 :文字是人类继语言之后发明的另一套与语言并列的“为事物命名的符号系统” ,从而文字思维不仅是与语言思维并列的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高级思维形态 ,而且在思维的清晰性、准确性、深刻性、严密性等方面具有超越语言思维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两种写作心理机制的不同对我们的启发周忠昌同志编译的《创造心理学》,主要论述了科学创造与心理活动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心理机制的异同颇有启发。思维育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大类型,科学创造主要运用的是逻辑思维,文学艺术主要运用的是形象思维。人的大脑的生理机能决定了两种类型的思维在心理机制上的不同功能。这是因为人脑有两个半球,左半球的功能是“进行受语言和逻辑支配的分析思维”,即所谓逻辑思维;右半  相似文献   

4.
一探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他所说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具体的,辩证的同一(统一);一种观点认为,“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从整体上讲,既是唯心主义的,又是形而上学的,它所说的就是思维即存在,存在即思维,思维和存在是一个东西”。我们认为,把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学说,说成二者“等  相似文献   

5.
看形势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即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个观点要求我们学会辩证思维,因为只有这种思维方式才能在形势分析中更好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本文从“辩证思维与形势分析”这个题目谈谈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形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人的思想“只有在语言的材料上,在语言的术语和词句底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的观点,从三个方面提出质疑:一是它对大量现象无法解释。如聋哑人没有语言,但不能说他们没有思维。二是在理论上也是说不通。三是本身自相矛盾。如果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恐怕世界至今仍是一无所知。本文认为思维先于语言。  相似文献   

7.
针对近几年来我国逻辑学界对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问题提出的一些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的观点,我们曾经发表过《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一文(见《中州学刊》1984年第2期)。该文对几本辩证逻辑论著中把“思维形式的辩证法”和“辩证的思维形式”确认为辩证逻辑思维形式的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的思维模式并未超出知性分析的思维水平,在本质上仍属于形式逻辑的模式。马佩同志对我们的异议提出了质疑。为了重申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并引起逻辑学界广泛深入讨论,本文对《评〈不应模仿形式逻辑的模式建立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一文(以下简称《马文》)作出辩析。  相似文献   

8.
丛丽 《理论界》2006,(2):194-195
隐喻不仅是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语言现象,思维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从认知学、语言学和语言心理学等方面探讨了隐喻的认知本质。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语文化的掌握,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文化的导入。  相似文献   

9.
(一) 人们都承认,辩证逻辑是研究辩证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可是当提到辩证思维有没有自身特有的基本规律时,意见就不一致了。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一直有许多人认为,辩证法的三条基本规律,同时也就是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此外辩证思维就不应有独特的基本规律。列宁关于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三者是“同一个东西”和恩格斯关于辩证法规律同辩证思维规律“彼此一致”、存在规律和思维规律“本质上是同一的”的著名观点,往往就是这种主张的立论根据。我们  相似文献   

10.
儒学“自我”的发展历程孙以楷,谢阳举“自我”既是一个心理学范畴,也是一个哲学范畴。心理学上的“自我”是哲学性质“自我”的推广运用。不过,哲学上的“自我”,毕竟不同于心理学上本我、超我之间的心理“自我”,而是思维的“自我”,主体实现的“自我”,它归于统...  相似文献   

11.
关于“看见”与“看作”,维特根斯坦的基本观点是,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存在着相似性和相互联系。不过,不论讲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相似和联系,人们都是在语法的意义上而不是在理论的意义上而言的,都是基于语法描述而不是理论和经验研究。  一、“外在标准”:“意义理论”和“格式塔理论”误区的途径  无论是心理学中的内省主义还是格式塔心理学,都把视觉经验从根本上与一种所谓内在的心理印象或图像关联在一起,似乎它们之间不同的关联方式就是我们的视觉经验究竟是“看见”还是“看作”的理论根据和标准。维特根斯坦认为,传统心理学的这…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人类借助具体概念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在不少语言中,人们经常以空间概念隐喻手段阐释和表征时间概念。研究表明,莱柯夫提出的“时间的经过是运动”隐喻中,水平层面的“时间在运动”和“自我在运动”两个系统不仅存在于英语,同样也存在于汉语。在垂直层面上,汉语使用“上—下”空间隐喻模式表征时间概念的频率远高于英语。尽管如此,汉英在使用空间概念理解和阐释时间方面共性远大于差异,说明时间的空间隐喻性思维在二者中具有普遍性及跨文化相似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为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的强势观点,即语言决定思维提供了反面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逻辑”是思维的规律,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而修辞是语法与思维的中介物,实际上,语法和修辞都不能违背思维的规律,修辞的所谓“不合逻辑”只是一个假象,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我们考察一个语言形式合不合乎思维规律,必须从言语意义出发而不能从语言意义出发,语法必须透过语言符号的表层平面去认识修辞所体现语言形式的深层内涵,这样才能极大地拓展语法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14.
关于直觉的本质问题,正象美的本质问题一样,历来有许多不同看法。然而,尽管人们对此看法不一,但对直觉表现为一种不同于运用词、概念进行辽辑推理的思维活动而言的心理活动形式,人们还是都给予肯定的。1982年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心理学、生理学)美国教授斯佩里曾进行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实验。实验证明了左右两半球的功能不同,左半球主要擅长逻辑、思维、语言和概念的运算,右半球主要是几何的空间结构能力、音乐和艺术能力,而且具有把杂乱的事归纳成“类”的能力。斯佩里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证明了,人类所具有的、可以不必通过逻辑思维就能够把  相似文献   

15.
浅谈语言符号与思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语言符号与思维的关系俞思义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哲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人类智能专家等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可是讨论这一问题时,必须首先界定一下“语言”和“思维”。“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指一切用音响形象表达一定思维...  相似文献   

16.
以往人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基本上是直观的,没有深刻理解其重大意义。只有结合语言逻辑分析 才能深刻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在一定意义上都是“不可说的”,这促使我们去考察如何进行哲 学研究的语言逻辑机制。语言的基本结构包含形式、内涵和外延三个层面,其间存在重合、透明和转换的机制, 只有懂得这个机制才能解决西方哲学留下的“存在之谜”等许多难题。思维具有直观和反思两个维度。应当克 服直观思维方式的影响,按照恩格斯指出的方向去推进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过程,而语言亦是人类特有的行为能力。自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实验科学的一百多年历史里,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一直是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在本世纪五十年代诞生的心理语言学领域,这更是核心问题之一。因此,就这一问题心理学界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思想和学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以华生(J.B.Watson)为代表的思维等同于语言论,即认为思维就是无声的言语行为;(2)萨丕尔(E.Sapir)等人的语言决定思维论,即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决定了该民族感知客观世界的方面,进而决定了其认知方式;(3)与之相对的是皮亚杰(J.Piaget)的思维决定语言论,他认为思维的范畴(逻辑运算水平)决定了语言的范畴;(4)以前苏联学者为代表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的理论。华生及萨丕尔的理论有其理论基础上的缺陷,目前心理学界持之者甚少;皮亚杰的理论也因其片面性而受到抨击。在当代我国心理学界,为相当多学者所赞同的则是思维与语言关系的工具论(以下简“工具论”)。  相似文献   

18.
用心理学的观点、方法、理论来分析一些历史、政治现象,是政治学、历史学等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之一。西方一些心理学家较早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领袖人物,他们把研究领袖人物的心理叫心理历史学。“文革”十年,作为诺大中国的一段动乱历史,其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试图从领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对文革发生和发展等问题,进行分析。一、毛泽东同志决定发动“文革”的心理学分析对于毛泽东的历史功过,包括“文化大革命”的功过是非,已有很  相似文献   

19.
胡竹菁博士承担的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演绎推理的心理学研究》 ,2 0 0 0年 5月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资助下出版发行了。读过此书 ,感到收益颇多。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这部著作是很有价值的。众所周知 ,思维领域的实验心理学研究比较困难 ,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可以在大量的心理学著作中发现感觉、知觉、记忆等低级心理过程的实验研究资料 ,但却很少见到思维领域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资料。实际上 ,思维是人的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 ,是体现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的最重要的心理过程。如果以为思维领域的实验心理学研究比较困难就绕道而行 ,那么就…  相似文献   

20.
兴:现代心理美学的古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缺乏明确的心理学知识,这似乎人所尽知。然而,认识不明确不等于一无所知。一部《庄子》,就有不少关于人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表达,如“心斋”、“坐忘”等。而“兴”,更可视为是以抒情诗为主的中国诗学在审美心理学上的古典表达。中国古代诗学关于“兴”的诸多内涵的揭示,实实在在地蕴藏了丰厚的现代心理美学的内容。虽然中国古典思维表达的整体性和模糊性给这一鲜活内容蒙上了层层面纱,但撩开面纱细细辨析,我们也许可以还其真面目。以下就从创作和接受两个方面辨析之。深层的创作心理学特征“兴”之被中国诗学所偏爱,首先就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