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仅导致森林资源严重的过量采伐,也使森林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步退化,并已严重影响到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发展.改革现行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制, 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重点国有林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革难度大,国有大型企业改革难度更大,如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制约了改革,产权制度改革难度大,另外还有历史包袱重、技术装备落后、条块分割管理体制等制约因素。深化大型国企改革,还得从端正思想认识入手,从搞活国有经济整体的战略高度推进大型企业改革,积极改革产权制度,坚持“三改”(改革、改组、改造)“一加强”(加强管理)的国企改革基本指导原则,解决大型企业办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本文从这种调整和改革的必要性研究出发,在对以往国企改革思路反省的基础上,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特殊性和艰巨性,系统地分析了新形势下国企改革的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罗武才 《西部论坛》2001,3(2):33-34,47
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露,当前,企业改革真正进入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本文拟从国有资产有序退出,实现产权多元化等企业改革实质性的问题入手进行探讨,提出对国有中小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使国有资产从竞争领域有序退出,一方面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腾出空间,另一方面将国有资产由实物形态转化为价值形态,再投入到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发挥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1月5日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调研时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推动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尽快转变为企业,培育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施混合所有制是我党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一个缔约过程,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实施中充满了摩擦和冲突。国有与非国有经济在战略定位和职能、产业分布、企业融资能力、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的禀赋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混合所有制的走向与进度。针对混合所有制实施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需在重新审定国企战略定位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中间型和竞争型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通过修正资本市场在信贷和上市融资方面的国有偏好,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内生条件;同时弱化国有企业的行政性治理,强化市场对企业治理的约束。  相似文献   

7.
芦素云 《兰州学刊》2008,(10):205-206
文章以国有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现行国有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国有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对策,希望对提高国有高等院校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翠杰 《理论界》2000,(4):13-14
党的十五大指出 ,我们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 ,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 ,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为实现上述目标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上必须有新的思路、新的进展、新的突破。要着眼于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 ;着眼于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机制 ,把摆脱困境和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所有制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着眼于提高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控制力 ,培养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  相似文献   

9.
确立国有独资企业法人财产权问题的症结还是在’政企不分”和“政资不分”上 ,若能实现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 ;国有资产的行政管理职能与国有资本运营职能分开 ;政企职责分开 ;国有资本的所有权同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 ;企业出资人是向企业注入资本的法人或自然人 ,国有独资企业的法人财产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0.
论企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学术界》2005,(2):184-189
本文把视角从企业并购的经济行为层面提升到文化行为层面 ,论述了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文化融合模式和文化融合管理 ;指出文化融合模式反映企业并购重组的状况和走向 ,文化融合管理是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一种软性战略管理和长效灵魂管理 ;强调企业文化融合的成效 ,不仅伴随企业并购重组过程 ,而且以一种“文化生产力”方式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发挥深远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稳定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存在政出多门、政企不分;国有文化资产出资人机构缺失;国有文化资产运营机构“缺位”;文化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产权不清.因此,构建新型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宏观上要明晰产权主体,微观上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公司治理结构,即分别以财政部和国资委为监管主体构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分类监管体系,同时着力实现产权制度的优化,如确立国有文化资产出资人机构, 建立国有资产运营机构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监管体制机制、积极维护国有参股股东权益、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以及维护国有资本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增强。现阶段国有参股企业中国有资本的监管仍面临着外部监管制度不健全、参股投资决策制定及投资评价机制不完善、派驻代表参与经营未能发挥有效作用等问题,对此应有针对性地完善国有参股资本监管,积极探索国有资本参股投资股权管理,维护国有资本股东权益,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3.
经过十多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国有文化企业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目前,国有文化企业缺乏在新兴领域的战略性布局,还停留在分管经营的阶段,还存在"小、散、弱"等问题。在新形势下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发展,可以借鉴国内外企业发展的经验,积极开展联合兼并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开展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资产所有制结构的改变 ,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经营管理机制的改进“三改制”角度来构建国有商业改革的宏观及中观思路。改变所有制结构 ,独立“一个人” ,使商业企业成为法人实体 ,明晰多元产权边界 ,盘活国有商业存量资产 ,实现资本市场化经营 ,保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所有制是一个相当重要又相当敏感的问题 ,是经济改革的刚性和内核部分 ,多数人都会把所有制结构的改变与国有商业改革方向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性质相联系 ,改革观念分歧也多集中在此。改革开放以来 ,每一次观念大讨论大突破都带来了经济、社会大…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下催生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管理以文化为取向,强调"以人为本";企业竞争以文化为导向,实质上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企业发展以文化为指导,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资本.企业文化体现着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我国企业改革的大思路为指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探讨国有商业企业股份制试点的初步经验,寻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商业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着重点在于转换经营机制途径的同时,对当前急待解决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供了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公有与国有的辨析入手,强调了公有制经济的科学内涵,分析了两条典型的社会主义道路,回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践的发展历程,国有企业经济主要经历了斯大林模式、国有企业模式、国有股份制模式以及涵盖三者的综合模式,指出公有制经济改革实践必须打破企业国有经济的禁锢,从新的角度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多年前,美国的企业界和管理学界集中研究20世纪70年代让世界为之震撼的日本经济的崛起,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企业管理形成了以人为本、以企业文化建设为重点的崭新的管理思想,并且首先提出了"文化制胜"理论.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当企业文化无处不在发挥着它那重要的作用时,企业文化日渐成为新时期企业改革、企业竞争、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为了企业的灵魂和企业塑造形象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略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及操作思路张佩德解决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匮乏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改革的热点、重点和难点,也是攸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造成我国企业活力匮乏的根本症结在于现行的经济体制、企业经营管理及作为企业...  相似文献   

20.
所有者"缺位"或所有者职能"不到位"是我国当前国有金融企业体制改革滞后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应采取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入战略投资者;改革金融企业的产权结构;以民营化为导向,以分拆为手段加快国有金融企业的产权改造;逐步优化股权结构,从国有控股企业转变为公开上市的公众公司;逐步建立适合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