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满洲土语研究》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系统研究东北方言专著之一。剔除非学术“军事侵略”因素,它所收的词语构成与所记载的语音系统都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从研究东北方言发展史来看,这和今天东北方言存在明确的相承关系;同时,它对我们了解当时日本东北方言教学适应“战争侵略”实用需要的性质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主流文学”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就中国当代文学整体而现,1985年之前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着现实主义的方向演变而来。“文革”前十七年形成现实主义大一统局面,主流的存在及其垄断性地位显而易见;“文革”中现实主义精神失落,取而代之的是成为政治运动奴婢的伪现实主义文学;新时期以来,以对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的全面恢复为开端,逐渐走向深入,并表现出开放性特征,现实主义再次雄居主流地位,规定和制约着时代文学的总体走向。1985年前后,文学新潮迭起,形成当代文学史上空前繁盛和复杂的创新态势,在新潮的挑战中,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3.
媒体方言传播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娅 《云梦学刊》2009,30(4):154-156
方言被广播、电视等媒介较广泛地传播运用.具有语言传承的文化层面的积极意义。但作为大众传播的节目形态,面临文化产业化,大众传媒必须注意方言节目在受众“接近性”、传播有效信息、以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上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东北方言词“猫”和“尥蹶子”在普通话里都有相同的形式。比如“猫”,《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mao①哺乳动物。③躲藏。“尥蹶子”解释为;liaojue·zi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它们在普通话里的意义在东北方言中也普遍地使用着。比如:(1)现在城里的猫已经不抓耗子了。(2)这头骡子前天蹶子踢伤了一个人。上两例中的“猫”和“蹶子”,无论在普通话里,还是在东北方言里,它们的声音、意义和用法都是相同的。但除这种相同之外,它们在东北方言里还有其特殊用法。我们试作分析。“猫”在东北方言里也是动词,它的意…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现代”现实主义的特点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主潮是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我们说,鲁迅、巴金、老舍、曹禹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茅盾、丁玲、叶紫、萧军、夏衍、张天翼、赵树理、周立波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的创新也是现实主义的;二十年代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四十年代七月派作家的创作同样是现实主义的,就理论而言,如果说茅盾二十年代文学“为人生”的主张是现实主义的一种,那么,稍后的“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倡导和周扬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张扬同样是现实主义理论在中…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与东北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作者自己承认是用“假语村言”来敷衍故事。这种独具特色的“假语村言”究竟系何地方言,至今红学界仍有争议。比较带有倾向性的看法是,《红楼梦》语言主要是北京话,其中夹杂着一些“江南吴语”。笔者认为:《红楼梦》语言与今天的北京方言差异很大,与“江南吴语”更没有多大关系,倒是与今天的东北方言渊源颇深。好多被红学界界定为“江南吴语”的语汇,用东北方言都能够解释,而且更贴切自然。这一点,《〈红楼梦〉语言辞典》(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的主编周定一先生也有所觉察,他在该辞典前言中指出:“我们在编撰这…  相似文献   

7.
景观社会: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电视、电影、出版业等媒介在当今世界成为主导性力量,马歇尔.麦克卢汉对媒介的先驱性研究更是加深了人们对“媒介时代”的认同。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在其代表作《景观社会》中,展示了对媒介时代的一种批判话语。德波借鉴了马克思《资本论》的分析,认为景观已成为“媒介时代”的本质,世界完成了从“商品的堆积”到“景观的庞大堆聚”的转变。德波认为明星、休闲旅游和城市化成为当今世界最突出的景观,并对此进行了批判性分析。从景观社会的批判理论出发,德波探讨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反抗异化的革命策略。  相似文献   

8.
方言电视剧是受众分众化时代产物。突出地域性的本土化定位、立足底层的平民化叙事、注重异质性的方言化表达、追求愉悦感的喜剧化审美是其艺术特征。“方言化”的追求既使其在观众自我认同、愉悦审美中赢得市场,又使其囿于方言叙事而凸显“颈瓶”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和扶植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成立不久,伪大同元年(1932年)七月五日,以伪教令五十六号公布《旗制》,这是日伪时期统治东北蒙旗地方最基本的法令。《旗制》的主要精神是,“在蒙古唯一之政治单位为旗。旗为一种自治行政区划”。“旗制”的特点是彻底废除清朝以来的王公制度、扎萨克制度或总管制度,代之以流官性质的旗长;废除盟制,旗隶属于伪兴安各分省(后来是伪兴安各省),由伪兴安局(后来依次演变为伪兴安总  相似文献   

10.
李红艳 《社会科学战线》2023,(4):165-178+282
随着社会媒介化进程不断推进,媒介生活逐渐成为乡村日常生活的核心组成部分。理解乡村社会中的媒介生活可以从媒介境遇角度、从最广泛意义上的媒介——口语与书面语在城乡“分割”中所呈现的历史维度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阐释城乡叙述方式的改变。可以看到,其改变体现在:媒介景观已经成为一种无形的围墙,存在于城市,也存在于乡村,媒介景观同时也是信息中心。城乡叙述的部分权利从城市转移到了乡村,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传播生态系统发生了位移和游离;媒介地方感有反向依附感和泥土依附感等属性。因此,媒介境遇下的乡村属性是以地缘和血缘共同属性为基础的、具有层次性的、从抽象的村落意识到具体而微的村民个体的行为与实践过程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在上述种种行为和实践中蕴含着丰富而生动的地方生活场景,而这些生活场景也促进了地方属性的固化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当代媒体竞争格局下,方言媒体手段的运用符合电视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以及受众心理的多元文化需求的需要,使其有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大众媒体中的方言手段在凸显地缘文化特质、构建和谐多样的地域文化生态区域等方面作用尤其重大.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普通人参与媒介叙述的潜能得到释放,受众在新闻叙事中的主体性得到彰显。从公共新闻到公民新闻的发展,使受众的新闻叙述控制权得到扩张。新媒体环境下普通受众参与的互动叙述从不同角度延伸新闻故事的情节线,使之成为一个开放性文本。“受众叙述”所具备的动态生成的特性,导致文本边界趋于消解,由此建构了新闻叙事的“全文本”。受众以“游猎”姿态展开新闻叙述,对主流媒体的新闻文本进行挪用、拼贴和戏仿,生成具有“杂交”性质的叙述文本,成为当下年轻世代新闻消费的“间接化”与“娱乐化”的重要表征。作为一种“生产者式文本”,受众叙述不再受制于新闻类别的“常规”,为新闻“诗学功能”的实现提供了更多可能,并在集体意义建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视民生新闻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是传统新闻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仅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更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新闻界的新宠。但对于民生新闻的定位,一直没有定论。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众多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研究,但对民生新闻的科学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的故事化已经成为中国电视界的新潮流和新趋势,“故事”成为各大电视媒体竞争的新资源。这种独特的叙事风格,不仅得到了电视人的追捧,更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喜爱。故事化带给中国电视的不仅仅是一种倾向,更是一种理念。通过细细梳理电视节目故事化的艺术特征、流行原因及其长期发展的策略,揭示了电视节目故事化存在的必然性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联姻消费市场的大陆喜剧电影在“笑果”制作上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之时,也使得其成为文化投资者们“圈钱”的“新舞台”。高票房收入的背后,暴露出了大陆喜剧电影在喜剧立足点飘忽不定、喜剧价值观模糊以及任由喜剧电影滑向低格的感性之乐等艺术症结。喜剧品格的萎缩及虚无主义狂欢的盛行,与喜剧思维的偏离、喜剧意义传达的随意与任性不无关系,加之商业美学放弃艺术的抵抗性原则让不少喜剧电影成了单一的浅层消费符码。健全的喜剧电影,不仅需要有理性的构思能力及艺术策略来呈现当下社会现实矛盾和人性自身缺陷所内蕴的喜剧性,而且也要在艺术创造的自由境界中于人与社会之反常、不协调等所导致的可笑之处来实现对自我乃至现实的审视、批判和超越,这才是大陆喜剧电影应有的叙事伦理及艺术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通过组织传播策略,依靠文件、开会、口号和广播等路径,将国家意志传递到乡村,从而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电视等大众媒体的普及,大众传播已经成为国家整合乡村社会、开展乡村治理的主要策略.相对于组织传播而言,大众传播是一种“软性”治理策略,并且建构了国家、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三角”关系,容易形成乡村社会博弈力量的均衡,有利于趋向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17.
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因强烈的社会现实剖析和个体情感关照的主题表达一直深受观众的青睐,尤其在当下类型耦合的创作风潮和流媒体携带的快消费属性的影响下,使得强推理、强逻辑的悬疑类网剧在一众作品中脱颖而出。以《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为代表作的爱奇艺“迷雾剧场”是近年来悬疑类网络剧市场中的“黑马”,《十日游戏》《隐秘的角落》《在劫难逃》《非常目击》《沉默的真相》这五部剧以短小精悍的剧作结构和深刻的社会学探讨意义赢得了观众和业界一致认可。通过严密的推理结构、多元化的人物塑造以及电影化的影像质感呈现出优质的文本作品,树立起精品悬疑短剧集的特色品牌,进一步可透视出此类网络剧想要表达的深层内涵和人性反思,为融媒时代现实题材影视剧如何取得社会认同和更优的创作路径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巴赫金的相关美学理论,深入思考以二人转、萨满教为代表的东北民俗文化的基本特色,着重论析其核心构成元素具有活力、诙谐、超验的精神特征,在以严肃性为主导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领域中,体现出了丰富而多元的文化景观。东北民俗文化中彰显出的亲和力、自然力和野性活力,既是广袤的东北大地所孕育出的独特审美品格。同时也超越了地域性、民族性而具有了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萨满文化中彰显出的超验精神和终极追求,在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中具有独特的启示作用,在当下的大众文化氛围中也承栽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注意力经济与电视传媒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革命的推动使当前的电视传播成为一种注意力经济.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意味着观众已经成为媒介的主体.电视传媒只有真正为受众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创造出注意力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作为注意力经济的电视媒体也因商品机制,使社会文化面临严重的危机.电视传媒只有更新传播理念,采用全新的注意力经济发展战略,才能维持注意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