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性格是在某个尺度下的区域中,区域人特有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在区域和该区域人之间的互动中不断深化并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区域基本特质。从内涵上看,它是区域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区域人集体行为和心理模式缩影,也是区域文化心态的集中反映;从外延上看,它是区域典型事物的外化,是区域特定社会政治经济模式的表现,也是区域内部独有的精神意识氛围。同时,区域性格具有差异性、尺度伸缩性、可塑性、相对稳定性和可传承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非特定化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正是非特定化使人获得了双重自由,一方面使人从本能统治下获得自由,另一方面又使人在趋向创造性的自我决定中走向自由。人的创造性与自我解释性补偿了人的非特定化所带来的不完善性,人能够成为他所渴望成为的一切东西。人的创造性的成果就是文化,文化补偿了人的非特定化和他所生存于其中的世界的裂痕。完整的人应该是创造文化的和文化所创造的人,他作为文化的产物是社会的,而作为文化的创造者则是个人的。只有在这种文化哲学的意义上科学地理解人的问题,才能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潘金莲是一个有争议的女性形象。《义侠记》沿袭小说《水浒传》的男权视角;话剧《潘金莲》注重人性解放内涵的挖掘;川剧《潘金莲》从不同视角中审视潘金莲的沉沦。不同的文本,展现了在不同语境中形象的变化和历史文化内涵的侧重。  相似文献   

4.
视觉文化沟通的载体是设计作品,而主体是设计师,设计作品是创造者个人文化品质的外化。这种文化品质迥异于国家文化与社会文化,是设计师对既定价值观念的超越,他的审美创造总是潜入到文化的深层结构,从各个方面去广泛揭示人类复杂的精神文化现象,以自觉的选择来实现文化意识的历史整合,从而找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文化的契合点,形成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5.
影像中潘金莲母题的现代性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中南 《学术探索》2006,(1):128-132
潘金莲作为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一个类型,一度是女性研究的聚焦点。这个艺术形象从诞生之初就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充满了伦理张力。启蒙运动中,潘金莲由“淫妇”翻案变为领一时风气之先的女性个性解放的一面旗帜,话剧《雷雨》又里程碑式为它注入现代性因素,到了今天的电视剧中,潘金莲式女性已经初步具备了审美现代性意味的女性主体意识。这个母题在各种体裁文学艺术和不同时代的阐释中经历了一次次的“置换变形”,对它由文本到影像变迁的梳理无疑具有很强的理论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2007,(3)
在发展科学的基础上提高人文文化和人文素质张世英撰文《境界与文化》指出,人的精神境界由低到高依次为:“欲求的境界”———“求实的境界”———“道德的境界”———“审美的境界”。如果说“境界”一词只是指个人的精神境界,那么,“文化”则是指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种社会、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由它所属的成员的个人境界构成的,离开了个人的精神境界,所谓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是空无内容的。但是,个人的精神境界(性格、人格、对世界的态度等等)又是在他所属的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既受自然环境、自然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追求幸福,这是人类在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共同的心理意识和情感。至于什么是幸福,则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个人境遇以及精神文化素养的不同,而有不同理解。尽管如此,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人们所理解的幸福仍有其特定的共同含义,即由于感受和理解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8.
苏琼 《江苏社会科学》2000,9(3):181-186
由潘金莲的形象和故事出发,在对欧阳予倩和魏明伦写潘金莲的两部剧作进行文本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从女性视角来看,欧阳予倩的话剧《潘金莲》体现了“五四”时期人们对以妇女解放、爱情自由为代表的个性解放的追求;魏明伦的川剧《潘金莲——一个女人的沉沦史》规避了两性间的矛盾,借助非情节叙述赞美的实际上是“为女流作主的法典”.因而,就作品所具有的女性意识而言,创作于八十年代的魏剧反而不及写于二十年代的欧剧.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鉴赏辞典》汇总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金瓶梅》的最新研究成果,重视挖掘《金瓶梅》的学术价值,帮助读者去认识和阅读这部奇书,向读者展现了《金瓶梅》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群像,尤其对潘金莲、西门庆的性格剖析,辞典更是突破了习见的“淫妇”、“淫棍”说,将其置于晚明特定历史背景中加以研究;并指出陈经济的意义在于表明,腐朽透顶的官僚阶级不但自身必然走向灭亡,他们的接班人也不配有好命运。  相似文献   

10.
山西人性格特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西人性格特质的初步研究辛志勇,韩向明,刘丽一、问题的提出社区性格,是一个国家中某一特定的社会区域内聚居着的各种群体或绝大多数人所显示出一种共同的、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倾向,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山西人性格,即是指在山西这个特定区域居着的各...  相似文献   

11.
清初小说批评家张竹坡在“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中说:“即如读《金瓶梅》小说,若连片念过去,便味如嚼蜡,止见满篇老婆舌头而已,安能知其为妙文也哉?”①这条读法,对于鉴赏小说第75回“春梅毁骂申二姐,玉萧泣言潘金莲”更具有针对性的启示作用。作为一部世情小说,《金瓶梅词话》主要描写的是市井小人西门庆的家庭生活。在这个家庭中活跃着西门庆及妻妾吴月娘、李娇儿、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李瓶儿,这一妻五妾又围绕着名利逐鹿家中。因此,苏曼殊说:“盖此书是描写下等妇人社会之书也。试观书中之人物,一启口,则下等…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角度看,社会表现为由一系列在某些方面不平等的集团所构成的生活共同体,社会中的人们由于对各种短缺资源拥有的不平等,被划归到不同的活动集团——阶层中去。因此,在社会分层理论中,人无疑都是分层的客体,但从个人的角度看。社会中的每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在社会中的分层位置,都有着一定的认识和评价。都有关于自己和他人  相似文献   

13.
人的个性是指人作为人所具有的主体性、独立性及其自主性.人的个性解放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关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核.中国在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不能只简单地归结为制度或体制原因,还与社会的国民性格特质有关.我们在以批判的精神改良社会体制的同时,更应该以哲学的反思精神去进行文化创新,重塑国民性格,解决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体的自我存在方式具有鲜明的特点。现代社会的市场化转型的实质是将人伦关系契约化,在市场主体之间建构契约身份,而人伦关系的身份契约化也必然要求个人自我存在方式的转换。社会变革与人伦关系的流变是对人的活动的解放,趋向于人的自由。在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社会变迁中,个人从关系和身份中剥离出来,个人拥有西方契约论所表述的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从而由依附于他人转变为独立、自由、自主、自律和自决的个人。个体存在的自由与孤独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悖反。  相似文献   

15.
社区性格与社区治政阎耀军社区性格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中某一特定的社会区域内大多数人所共同具有的、带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笔者提出这一概念的目的是为了在社会心理学的人格和性格研究中避免一味过于笼统地研究国民性格,而强调对国...  相似文献   

16.
刘登翰 《东南学术》2003,(3):107-119
本文从闽台在历史上都曾是移民社会这一特定背景出发 ,指出在闽台移民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移民的“原乡”和“本土”认同、移民的拓殖性格、移民的社会组合方式 ,以及闽台的特殊历史遭遇和现代化发展等 ,是闽台特殊社会心理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 ;这些主要由历史、文化积淀而来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心态 ,对当前现实仍然潜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对闽台社会心理的历史、文化分析 ,是进一步深入认识闽台社会 ,把握社会行为的一项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黄云  刘方政 《齐鲁学刊》2014,(2):152-155
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是新时期军旅文学的代表作品。这部小说中塑造的李云龙将军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人物。李云龙的悲剧命运既是他个人性格造成的,也是特定历史环境和文化积淀所决定的,只有根据《亮剑》的具体描写深入挖掘李云龙悲剧的文化根源,才能深刻地认识造成悲剧的那个时代,也才能避免李云龙式的人生悲剧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杜威分析了民主的三大基本原则:自由、平等和博爱,指出自由总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的具体的自由,而不是封闭的原子式个人的抽象自由,社会控制是保证个人自由所必须的条件;平等意味着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自由发展他自己的才能;博爱就是要国民自己觉得是互相联合统一,有密切的相互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从"女性作家"到"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素华 《学术论坛》2006,(3):179-183
所谓女性文学,就是指女性作者以呈现女性意识和性别特征为内容的文学。女性文学最早崛起于英国,是由当时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所决定的。崛起中的女性文学意识经历了一个从对男性依赖到摆脱男性束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玩味·学艺·活泛——对沙市社区性格的多视角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认为对中国人民族性格即国民性格的研究,似可从具体社区的社区性格研究做起。因为中国幅员十分广大,人口和民族众多,各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各地社区性格上的差异,而国民性格是各种社区性格错综复合的产物,它只有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社区性格才能显现和存在。如果我们撇开社区性格,忽视从一个个具体的社区性格中去抽象和概括国民性格,那么我们的研究可能就会流于笼统和空泛。鉴于此,本文试对湖北省沙市市的社区性格特征进行探讨,其方法是从社会语言、经济行为和文化传统三个角度分别切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