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语阅读者和母语阅读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字词识别的自动化程度、词汇技能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等方面。相比于母语读者,外语读者字词识别的自动化程度较低,词义通达速度较慢,加上文化背景上的差异等等,他们可能在阅读的每个层面都遇到障碍并因此产生焦虑情绪。本文试揭示造成留学生外语阅读焦虑的因素,外语阅读焦虑对外语阅读的影响以及对其应采取的有效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读者的阅读个性是指读者在长期的阅读活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阅读习惯。表现在读者中却有着差异性。读者形成一定的阅读个性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读者的阅读个性对文学创作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推动政府调整文艺政策;促使作家调整创作思路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3.
读者反应批评之后的阅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读者反应批评之后,读者普遍被认为是一个历史的或社会的建构,不存在抽象的或永恒的本质。这首先促使人们从事阅读的政治学和历史学研究,社会、经济、性别和民族差异等都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阅读理论发展的另一方面是对阅读和读者概念的问题化,这就意味着不仅读者与读者是相互区别的,而且任何一个读者都是多元的,任何阅读也由这种差异所决定。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种接受性的技能,适当的阅读速度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快地获取信息,而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意义。阅读技巧欠缺、语言知识薄弱、文化知识不足等因素都会影响阅读速度。而积累文化知识、扩大阅读视幅、提高语言水平、学会用外语思维等训练,对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读者阅读类型、制约读者服务工作的普遍性因素以及如何全方位为读者服务的分析,指出图书馆应当全面提高对各种类型读者的服务质量,既有广泛性又有针对性地开展为读者服务工作,主动、灵活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由于图书馆正处在由传统型向现代学习型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读者服务工作尤为重要,针对这种现状,图书馆必须实行全方位为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是通俗小说创作及传播的高峰期,探究通俗小说的发展历程及其演变特征,小说读者是我们对此进行考察的一个重要视角。明清时期通俗小说插图非常盛行,附着于小说文本的插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适应读者的阅读需要而设置的。通俗小说的注释是为满足下层读者阅读服务的;而评点则是沟通小说作家、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至于续书的产生也与读者有着密切的关系;读者与小说续书的编刊目的和动机关系较为密切;续书编刊者在对原作人物进行修改、补充或续写时,常常会考虑到读者的阅读基础和阅读习惯;续书在情节结构的改造、安排诸方面,也有读者因素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翻译中译文与原文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翻译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译者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通过文学翻译探讨了"隐含读者"中读者与原文本之间的关系和译者对原文本的"具体化"。阅读是翻译的前奏,根据"隐含读者"中强调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作者阐明了一点,即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原文可进行再创造,但所译之文又必须基于原文;文中还粗略分析和归纳了译者对原文本"具体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读者作为小说创作、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与小说命名的关系相当密切。其主要表现是:读者与小说命名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读者的阅读心理影响了小说命名;读者影响了小说续书与仿作的命名。深入认识读者与小说命名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探寻明清时期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接受反应文论开创了读者研究的先河,在阐述读者地位和辨析读者概念的同时,也将研究的焦点落实到了具体的阅读活动上,他们将读者的阅读活动视为文学文本生命的实现过程,这一过程是读者由审美感知到意义反思再到意义融合的过程,是读者期待视野的对象化的过程,是读者在"游移视点"中"被动综合"的过程。同时,读者对文本事实反应的过程,也是读者对文本误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在通俗小说创作、传播过程中,读者与市场因素相当突出.《金瓶梅》成书后即受到读者关注,他们的态度和阅读行为对这部小说的传播产生重要影响.《金瓶梅》的阅读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抄读、借读,也有购读、赠阅等多种形式;鉴于书中大量的色情描写,“善读”观希望引导读者“善读”以达到劝戒效果,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基本道德衡量标准,同时也从一个角度折射出通俗小说的创作、传播与读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而读者的审美趣味与阅读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金瓶梅》续书的刊行及其人物命名、情节安排.  相似文献   

11.
王龙 《阴山学刊》2015,(1):68-73,103
受多种社会进步因素的影响,明代的女性阅读进入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时期。这主要表现在:社会对女性读书的重视;读者的成份从宦门闺秀下移到平民女子;阅读内容从女教书扩展到经史百家;涌现出一批好读嗜书,工诗能文的杰出女性;通过读书,不仅提高了女性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而且也促进了整个家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中伊瑟尔的文本审美阅读理论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之一、同时又是美国读者反应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的沃尔夫冈·伊瑟尔,他的现象学文本阅读理论,主要关注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另外,他还提出了"隐含的读者"等一系列富有创见的理论思想,深刻影响了美国读者反应批评.文本与读者在阅读行为中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成为伊瑟尔审美反应阅读理论的中心内容与核心理念,而具有鲜明现象学色彩的"文本的召唤结构"和"隐含的读者"则共同构成了伊瑟尔阅读理论的独特知识建构.作为对读者一极关注的文学理论,在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界、美学界刮起了一股强劲的理论风暴,并实现了文学批评研究第三次重心的转移,即从作者中心、文本中心到读者中心,并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与当代中国文论建设中产生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林芳 《琼州学院学报》2013,20(1):151+146-151,146
本文从人文环境、阅读条件及环境布局等方面浅议图书环境对读者的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4.
前苏联的读者研究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龙 《阴山学刊》2001,14(1):97-101
读者研究是前苏联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图书馆学的传统和特色,在图书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作为研究读者及其阅读的方法论基础,既有大规模的集中调查和量化分析,又有图书馆工作中的具体研究,并形成了阅读社会学、阅读心理学、阅读教育学等独特的研究方向.这些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方向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突出读者的作用,把文学史看成是读者阅读的效应史,强调文学作品是读者和本文共同作用的结果,注重对二者双向交流过程的分析研究,实现了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由作者中心和文本中心向读者本文中心的转向,开启了文学批评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6.
由于作者/读者系统的瓦解,对于现代派小说的评价/解读必需考虑读者的主体性作用。现代派小说文本的复杂使读者不得不积极地参与阅读过程。现代派小说呼唤读者,特别是理想读者的参与。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解释学、读者反应理论及接受美学则以读者为中心去研究作品,强调读者的作用,读者是作品的“真正完成者”,从而消解作者的中心地位。本文从现代派小说文本的特征来论述读者在文学阅读中对小说意义的主体性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图书作为伴随人类文明发展而产生并不断衍化的文化的物化形式,实质上是人类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结合体,因此,图书具有多重价值:图书的价值具有原生性、整体性、增值性,这是图书价值的多维度体现及其特性。图书价值的多样性实现依赖于读者阅读,取决于图书内容与读者的接受期待、接受动机、接受心境的吻合度,取决于图书内蕴与读者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互动,更取决于读者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8.
冉彬 《江汉论坛》2006,(4):129-131
“可读性”是一定的读者群对文本自身魅力的正面价值判断,文本“可读性”来自于题材、主题、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与时代精神和读者心理的契合,满足读者的阅读心理需要是当代文学生成“可读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论述影响外语阅读的各个语言外因素的内容与作用,以及教师应如何利用语言外因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蒋建国 《东岳论丛》2019,40(1):38-51
《时务报》作为维新报刊的灵魂,得到了地方大员和民间力量的多方支持,其发行系统深入到边远地区,成为广受读者欢迎的全国性大报。通过"官费订报"活动,《时务报》深入到官府、书院与学堂,提升了制度化阅读的水平。通过报人与文人的社交网络,《时务报》在读书人中间产生了共振,他们的阅读趣味由"古典"走向"现代",读者对《时务报》的阅读体验,内化成一种日常的仪式,在"过渡社会"中形成"变法图强"的共识,这种共同的追求,使《时务报》与读者之间形成一个"阅读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