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突发事件灾后恢复重建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后恢复重建是突发事件三大环节的最后一环,也是考验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最重要一环.本文从灾后安置、心理干预、环境恢复、疾病防治、社会治安、重建监管、社会动员、调查评估、救助创新九个方面论述了恢复重建能力建设的精要.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贫困社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通过政策安排、资金配置、村级项目实施等环节对贫困社区产生影响.恢复重建总体政策安排促进了灾区经济社会发展,但贫困社区从该宏观过程中受益的程度相对较低.资金配置体现了向贫困村倾斜的意向,但贫困程度重的县(市、区)实际落实的资金相对较少.村级项目实施推动了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将比较突出,贫困社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可能不减反增,灾后恢复重建与扶贫开发的深入结合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3.
“5.12”四川大地震全国关注,举世关注,其地震强度之大、范围之广、破坏之重,在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国务院已于6月6日下发《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继而于10日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并已成立灾后重建规划组办公室,组织3个受灾省区(四川、陕西、甘肃)、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灾区群众认同并需要的公共产品供给,才是有效率的。论文构建了汶川地震灾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共7个分类指标36项具体指标;选择村民对现有公共产品供给的满意度作为效率的映射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汶川地震灾后一些迫切性较强的农村公共产品具有较高效率的供给,但仍然有些问题未能在短期内解决,需要在宏观上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利用地震碑刻资料,结合地方志资料,就1695年临汾大地震后灾区的惨烈灾情,各级政府的救灾措施,灾后区域社会恢复重建,以及地震对普通百姓心理层面的冲击等方面进行探究,可以看出此次地震对区域社会生存、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潜在作用力。通过对地震碑刻的解读,深刻认识地震与区域社会的生存、发展之间的关联,以期进一步丰富山西地震社会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民营企业遭受重创,损失严重,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民营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殊性,灾后恢复重建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存在很多问题和难点.本文在进行一定数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从民营企业今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了灾后全面恢复重建的宏观对策与微观对策.  相似文献   

7.
西方工业化国家和中国港台地区的社会工作无论在理论范畴还是在实务领域都已进入比较成熟的境界,被广泛实施于灾后恢复重建,然而中国大陆对专业社会工作认知仍然存在一定偏差,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关系尚未有效理顺.随着中国近年的灾害多发,迫切需要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本文从灾后恢复重建的主体、灾区人民需求的特殊性、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等角度分析社会工作介入中国灾后恢复重建的空间,建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服务框架,并从社会工作角色新的塑造、介入的基础与目标、介入的策略等视角探索中国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选取了5.12四川地震灾区的5个村为例,通过构建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了地震受灾农民主动参与住房重建的影响因素,发现文化程度、重建主体认知、重建后居住环境改善成效与农民参与住房重建的自主性呈正相关,重建资金来源认知、重建决策主体与农民住房重建的自主性呈负相关。性别、年龄、重建指挥主体、政府对农民意愿的尊重和农民对政府重建表现的满意度与农民是否主动参与灾后重建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论灾后重建中多元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协作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后重建能力的孕育和输出依赖于治理主体的意愿、利益和具体机制。政府在灾后重建中自然占据核心位置。然而,灾后重建工作的复杂性需要市场(企业)和社会(公民)力量发挥应有作用。通过建构政府与企业对接的相关机制,提升村委会和居委会的独立性,以及发育壮大NGO,从而实现政府、企业、公民力量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0.
西方工业化国家和中国港台地区的社会工作无论在理论范畴还是在实务领域都已进入比较成熟的状态,被广泛实施于灾后恢复重建,然而中国大陆对专业社会工作认知仍然存在一定偏差,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关系尚未有效理顺。随着中国灾害的常态化,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论文从灾后恢复重建的主体、灾区人口需求的特殊性、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等角度分析社会工作介入中国灾后恢复重建的空间,建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服务框架,并从社会工作角色新的塑造、介入的基础与目标、介入的策略等视角探索中国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安置社区建设——汶川震后重建的社会工作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灾难不仅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凸显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地震灾难对人的影响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对人自身各种关系的影响,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影响,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对社会关系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的社会关系,重构和重建人的社会关系是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安置社区和安置社区建设范畴能够满足这种灾后社会关系重构和重建的要求,以安置社区为区域,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重构和重建人的社会关系,对于形成受灾群众的互助体系,加速受灾群众的自我恢复,提高受灾群众参与灾区重建的积极性,形成受灾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受灾群体的主位角度来说,汶川地震的主要危害在于,它迫使受灾群体在极短的时间内遭受了一系列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动,从而导致了受灾群体原有社会关系被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灾后重建是受灾群体进行社会再适应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社会关系的重建.因此,灾后重建必须凸显和实现受灾群体的主体性价值,亦即受灾群体必须以主体的身份参与灾后重建,在参与式重建中实现社会关系的重建和社会再适应.而灾后重建的最终目标,不仅在于修复因地震所致的破坏,恢复到震前的社会生活状态和社会经济秩序,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实现受灾地区的反脆弱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构建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综合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后重建不仅是物质家园的恢复和重建,更是受灾群众精神家园的救助和重建。然而心理救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问题,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目前还存在缺乏心理救助工作预案、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有序的协调及救助机构和人员庞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了国外灾后心理救助的有效经验,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灾后心理救助体系的四个建议,即建立政府宏观统筹的有效机制,加强灾后心理救助理论研究,建立一支多层次的专门心理救助团队,建立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专业人员培训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参与式方法所强调的,一是对弱势群体赋权,二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平等磋商,三是提高发展进程中各种投入的效率。本质是激发各利益相关方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本文通过政府与社会组织在5·12汶川地震重灾区民乐村开展参与式灾后重建规划的实践,分析政府科学回应社会和群众需求的方法与条件,提高政府和社会援助效率、改善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可能性,研究刺激公共品需求、培育社区自治能力的途径,探索社区管理模式转型为社区自治模式的基本框架。文章认为参与式灾后乡村重建可以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灾后重建是一项具体、细致的现实任务,也是艰巨、繁重的历史进程.在灾后重建进程中,我国党和政府始终以基层民主为保障,充分尊重受灾群众的民主权利,激发他们参与重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取得灾后重建最终胜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极重灾县(市)都江堰为例,分三部分展开讨论:基层民主在保障灾后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基层民主保障灾后重建的实践考察、以基层民主为保障进一步推动灾后重建和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四川社科界》2009,(3):14-14
2009年5月中旬,我省承担的4项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相继举行开题报告会,正式启动课题研究。4个项目分别是:西南财大高晋康教授任首席专家的《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相关重大法律问题研究》、四川大学徐玖平教授任首席专家的《汶川大地震灾后“经济-社会-生态”统筹恢复重建研究》、四川大学蒋晓丽教授和省委宣传部侯雄飞副部长任首席专家的《新形势下提升舆论引导力对策研勉和四川师范大学巴登尼玛教授任首席专家的《汶川地震灾区文化重塑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甘肃三个在汶川地震中都受灾的贫困村,在灾后重建中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扶贫开发模式,在重建的效果上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采取"整村推进"模式的两个村庄在住房重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重建和心理文化重建等各方面都全面领先于采取"单项突破"模式的第三个村庄.本文分析表明,整村推进模式是引领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的有效模式,其有效性和优越性是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创新而实现的,整村推进模式的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资源整合、增权和参与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整村推进模式是今后灾后实践和相关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应在尽量完善过渡性居住区生活设施配套与环境改善的同时,加快地震灾区城镇住房重建步伐。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做好灾区城镇住房重建的各项前期工作,重建与灾区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匹配衔接的住房供应体系,并防止以灾后解决城镇居民住房为由产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9.
灾后重建的金融支持:国际经验与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经历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推进,如何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就成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外政府或机构在应对突发性灾害事故方面的相关经验与应对机制,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灾后金融支持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后重建与宅基地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已经进入了大规模的恢复重建阶段,农村居民住房重建工作成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宅基地为我国特有的土地制度,在灾后重建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现有的宅基地法律制度中,根据灾民意愿,在充分考虑到地震所导致的宅基地的毁损情况下,采取5种符合实际的重建措施,切实解决灾区农民的宅基地权问题,切实维护宅基地作为灾区农民"居者有其屋"的基本生活保障条件;吸引各种合法资金积极参与重建,联建房突破宅基地传统思维模式并与我国现行宅基地制度功能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