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刊载旧体诗词的现代报刊视野出发,可以透视中国现代旧体诗词的历史演变趋势。具体而言,在过渡时期(1912—1919),以《申报》《南社丛刻》《甲寅杂志》《庸言》为代表的民初旧派报刊纷繁复杂,所刊旧体诗词异彩纷呈。而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新式报刊迅猛崛起,旧派报刊纷纷转向,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与传播从繁盛走向衰落。在坚守时期(1920—1936),为了与新文学报刊相抗衡,现代旧派文人相继创办《学衡》《南社湘集》《青鹤》《词学季刊》《诗经》《国闻周报·采风录》等旧体文学报刊。他们退守学人本位,不断丰富现代旧体诗学理论,为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与传播保存种子、积蓄力量。在分流时期(1937—1949),旧体诗词在全民抗战中迎来“中兴”。无论是解放区的《解放日报》《晋察冀日报》《盐阜报》,还是国统区的《新华日报》《民族诗坛》《学林月刊》,抑或沦陷区的《雅言》《国艺月刊》《同声月刊》《学海月刊》,所刊诗词风格或明朗刚健,或沉郁顿挫,或悲凉婉曲,都为抗战诗词中兴做出了贡献。从报刊视野考察中国现代旧体诗词历史演变趋势,可以为当下中国文学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中华优秀诗词文化传统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旧体诗词的研究主要分为个案研究、史论研究及其他研究三部分。个案研究包括学者型诗人、革命家诗人及其他文人旧体诗词创作研究;史论研究包括当代旧体诗词的地位、合法性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其他研究包括阶段性研究、语言及格律研究等。对目前的研究现象做系统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旧体诗词研究的成就和局限,也可看出进入新世纪后旧体诗词的生长形态及前景。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当代旧体诗词迅速兴起,近年来从复苏走向复兴、甚至是一派蓬勃兴旺.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盛.具体表现在,旧体诗词创作参与者众多,出版物繁盛等方面.这既是汉字音形特点与诗词形式的精妙配合,也是古典诗词形式所具有的独特审美效果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情况,遵循:一、从心所欲不逾矩为原则;二、树立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三、提倡抒发真情、平等宽容、美人之美,此三径或可得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毛泽东在 195 6年— 195 8年期间总结并发展诗词创作的文学活动 ,分析他的政治心态和文学心态对总结的影响。此次总结产生三项成果 :整理并公开发表《旧体诗词十八首》 ;创作并及时发表新作三首 ;出版毛泽东诗词的第一种自选集《毛主席诗词十九首》 ,并对其作全面、系统的批注。诗人毛泽东及其诗词在当代和后世读者面前的自我历史定位 ,由此次总结开端。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对旧体诗词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主要是创造性地为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立了榜样,扩展了旧体诗词表现军事题材的新天地,丰富了旧体诗词的表现技巧,提升了旧体诗词言志抒情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林语堂与中国旧体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胜 《人文杂志》2007,18(1):78-87
由于历史原因和观念偏向,学界往往笼统地将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分开,于是一些具有承继性的关系被人为割断。中国现代旧体诗词、中国现代作家与旧体诗词关系的被忽略即是其典型例子。林语堂与中国旧体诗词有着重要的关联,这主要表现在:将之看成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一生都坚持以旧体诗词表情达意,以诗意的情怀看待世界和人生。当然,在对旧体诗词和新诗的融会和建构等方面,林语堂尚缺乏理性的自觉和探求。  相似文献   

7.
汪腊生 《学术论坛》2012,35(4):86-91
自20世纪以来,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处于被怀疑、否定或悬置的状态,致使它的研究被摒弃于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之外。近年来,很多研究者从旧体诗词能否入史、旧体诗词的现代性、诗词创作的外部形态、内在价值和精神追求等入手,研究和思考了当代旧体诗词的现状与前景。文章认为应该打破新、旧诗词二元对立的模式,将现代旧体诗词的创作作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语境中一种重要文学现象加以研究,这既有利于本土文学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又从整体上提升了当代文学与文化的审美质素。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是现代中国女性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浮沉轨迹和艺术演变趋势与女性诗词创作主体的女性意识嬗变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在转折期(1912—1936),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现代中国女性诗词创作主体的女性意识由传统的闺阁意识向现代女性意识转变,尤其是现代女性视角的向外观照与向内审视的结合,表现了现代旧体诗词中女性意识的深化。在中兴期(1937—1949),由于抗战现实政治时势的影响,女性诗词创作主体向外进一步拓展宏大叙事与抒情,向内进一步审视母女关系和女性身体,思想与艺术趋于成熟。及至分流期(1949-1976),大陆与海外华裔女性旧体诗词创作中出现了现代女性意识的异化与认同,形成了二水分流的女性诗词艺术景观。在1977年以来的复兴期,由于中国内地旧体诗词创作中现代女性意识的全面复苏,尤其是新世纪进入网络文学时代以来,当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创作在语言、意象、题材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明成祖设立天津卫以来,天津的古典文学就开始萌发并发展起来。有清一代,天津古典文学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诗词,是天津文坛的主流。至民国、典诗词的发展势头稍歇,不再是天津文坛的主流文学,这与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背景息息相关,也与天津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有直接关系。虽如此,民围文坛仍涌现出诸多诗词作品集,诸如《水香洲酬唱集》、《城南诗社集》、《癸西展重阳水西庄酬唱集》等等。这一方面说明了文学发展的复杂性,一方面也说明了古典诗词之于天津文人的精神感召力。正是这种精神的感召力使得天津文人的旧体诗词创作一直延续到建圈后,并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10.
蔡世平 《船山学刊》2006,(2):147-148
当代旧体诗词边缘化显而易见。主流媒体和主流文学要重视和关注旧体诗词创作,引导它朝着一个好的健康的方向发展,恢复旧体诗词的当代声誉,不能让这种美好的艺术表达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失传。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旧体诗词风格的形成及其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圣陶的旧体诗词创作在抗战时期形成了"清真沉厚"的艺术风格.这种旧体诗词风格的形成,是叶圣陶对"诗中少陵"和"词中清真"进行创造性融合的结果.建国后的叶圣陶经历过由"达"至"穷"的人生转变,其旧体诗词创作风格也随之发生嬗变.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和现代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20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处于被怀疑、否定或悬置的状态,致使它被摒弃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之外,从而造成一部分文学精神资源的人为遮蔽。有研究者怀疑和否定旧体诗词的合法性,有研究者没有对传统文体在古代与现代社会的命运和表现加以区别。要改变对旧体诗词的歧视和压迫,首先需要理解其合理性,也有必要重新厘定“现代文学”的范畴,用“现代汉诗”这一概念来整合20世纪中国诗歌,消弭新、旧诗词的对抗和对立。20世纪中国旧体诗词表现了鲜明的现代性追求,自足地构成一种新的历史传统。在新的世纪,必须打破新、旧诗词二元对立的模式,把旧体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的文化成果进行研究,既有助于旧体诗词的发展,又有助于文学和文化观念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郑欣淼 《云梦学刊》2007,28(2):F0003-F0003
余年十七八初习旧体诗词,率由兴趣而发,仅与二三同好切磋,未有公开发表之念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始偶尔见诸报刊。是后时作时辍,以迄于今。旧体诗词须严守声韵格律。余既缺根基,又乏家学,惟拜古人为师,与书本为友,潜心求索,努力探研。虽寒来暑往,渐悟门径.  相似文献   

14.
李金坤 《中州学刊》2014,(3):155-161
瞿秋白是集革命家、理论家、语言学家和诗人于一身的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他的旧体诗词具有很深的传统古典韵文情结,其诗体主要有集句诗、仿拟诗、打油诗三种,对于中国古典韵文既有外在形式的接受,又有内在意境的汲取,水乳交融,出神入化,从而构成了秋白旧体诗词雅、婉、秀兼容并茂的艺术审美特征。秋白旧体诗词之美,主要源于家乡贤哲的熏陶、书香门第的承传、勤学苦读的磨砺以及时代风云的激荡等因素。秋白旧体诗词无愧为中国现代诗歌花园中一株雅婉凄美的奇葩。  相似文献   

15.
晚清杂志作为一种现代传播媒介,刊载了大量诗词作品,改变了诗词传统的传播生态,首先是在地域上突破了清代诗词创作与传播的地域特质,其次是拓宽了诗词的创作题材。以杂志为代表的报刊刊载诗词,作为出现在现代传媒上的传统文学体式,承载了重要的文学史、文化史信息。  相似文献   

16.
刘士林 《河北学刊》2006,26(5):131-136
在现代学术史上有一个特殊的现象,一大批有影响的现代中国学者,除了从事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之外,还写有数量不等的旧体诗词。这些旧体诗词的最大特点在于“以现代学术入传统诗词”,从而使得他们的学术研究与旧体诗词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现代学者的学术与其旧体诗词的相互关系,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先有诗,后有学”模式,即在旧体诗中先有了某个“心理意象”,然后才逐渐展开为某个重要的学术方向;二是“先有学,后有诗”模式,即先有了某种知识结构与学理基础,才发而为充满现代学术与思想的诗篇;三是在“学”与“诗”之间“如盐入水”、融合无间,这代表着现代学者旧体诗词的最高境界。由于学术与诗的密切联系,还有“学术变,诗也变”的现象。现代学者的旧体诗词不同于一般的遗老遗少之作,在现代中国思想学术文化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散记”对阮殿龙《菊篱吟稿》一书作了这样的解读:“清新幽雅的气色,天真无邪的韵致,带露凝霜的芳香,柔枝劲叶的风骨,一扫世俗功利的烟尘、眼前浮躁的风气。”由此追溯中华诗词的发展演变,以及中华诗词在今天的历史地位。并强调当代诗词作者只有坚持从生活和传统中汲取创作营养,才能使诗词作品别开生面,富有新意。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的旧体诗词继承了我国古代战争诗词的纪实性笔法,具体表现有二:一是直接记录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塑造各类人物形象,以达到以诗存史的目的;二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叙述是为了抒情服务,使有限的文字最大限度地承载更加厚重的内容。这两种纪实的方式都因作者所处的时代差异而形成了不同的感情基调。  相似文献   

19.
白话文运动后,新诗替代旧体诗词,"自由诗"近百年来一直在诗体建设的困境中挣扎,分析中国诗歌特质,重新审视民族诗歌发展的可能性是必要而必须的;旧体诗词被国外誉为"中国诗形",其现代转型将为中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提供可行的美学路径;创作观念的革命是诗词创新的"瓶颈",实践是诗词创新的本源,参与社会转型、价值重塑的"新人"是诗词创新的主力.  相似文献   

20.
近半个世纪以来 ,当代古典诗词 (即“旧体诗词”)大致经历了“政治诗———感伤诗———人生诗”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在格律、主体、意境上 ,对古代诗词有继承也有发展。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古典诗出现了黄金时代 ,恰好弥补了白话新诗衰落的不足。现当代文学史应正式将古典诗词纳入进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