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刊载的董玉瑛同志的《明代海西女真的经济生活》一文,文中提到:“提起兀者,人们每与野人和丛林(兀者:满语丛林)相联系,似乎是一群生活在丛林中的野蛮人。其实不然,兀者部(即明初的忽刺温、明代的山寨夷和江夷,明后期的扈伦和呼尔哈人),是主要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的部落。”我在这里补充一点,兀者,也就是清代的赫哲族。兀者,是赫哲族在元、明时期的称呼。兀者一  相似文献   

2.
丛林是澳大利亚独特历史环境的产物,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澳大利亚的文学始终蕴含着一种丛林精神.丛林文学是澳大利亚文学发展的印记,也是澳大利亚文学的创作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3.
1993年10月,我乘丛林飞机去了一趟新几内亚岛荒僻的诺玛河谷原始森林区,去拍那里的风貌。我们的小飞机在杂草丛生的跑道上勉强着陆了,周围是密密的热带丛林。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年轻的澳大利亚军官——罗宾上尉,他是驻守丛林哨所的一员。 “对不起,”他笑道,“我们还有个例行公务要去办。”后来我们才知道,在这最原始的部落里发生了仇  相似文献   

4.
公元91年,北单于因战败,率众“遁走于乌孙之地”.公元155年,鲜卑人领神檀石槐尽据匈奴故地,给予匈奴人最后一次沉重打击.匈奴人再次分裂,大约有20万“赢弱不能去者”潜藏在丛林河谷中,躲过危险后,于公元3世纪末,他们建立了一个新匈奴国——悦般.但另一支“桀骜不驯”的匈奴人却退往西方,在伏尔加——顿河之间地区找到了安身之所.在那里他们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成为了一个新的民族匈人(Huns).古匈人进入欧洲是世界人类史上第一次东西方民族的碰撞和同化,对后世具有深刻的影响.匈人在东欧建立的国家长达90年,成为了欧洲民族大迁徙和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走出劳动力是否商品之争上的误区——兼与冯丛林、杨坚白同志商榷冯子标靳共元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是否商品,我国学术界已进行了多年的讨论。近年来,这一讨论又在更大的范围展开,分岐似乎进一步加深了。冯丛林同志在《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9期发表的《再驳劳...  相似文献   

6.
管理学派述评与管理定义探讨曾应(佛山大学)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人与人之间活动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管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管理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多了。著名的已故美国管理学者孔茨1980年在《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中认为,管理理论当时至少已有11个学...  相似文献   

7.
林森 《快乐青春》2014,(11):69-70
桑德丛林在老狮王仁慈的治理下,一派繁荣。隔壁森林的哈布狮王非常眼红那里的财宝。他了解到桑德丛林政府快要换届了,就想出了一个鬼点子。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 ,又是信用经济。信用与法制 ,是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健康运行的两个轮子 ,两者缺一不可。经济学界和企业界普遍认为 ,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说 ,除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 ,“信任”也是制约他们的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本。因此 ,我们讨论商业道德、经济伦理问题 ,应把信用置于首位。霍布斯曾指出 :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信用时 ,就会陷入“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即所谓“霍布斯丛林”。不言而喻 ,从“霍布斯丛林”理论来看 ,信用是商业道德的核心。但是 ,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却出了…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2017,(4)
从说话艺术脱胎而出的《水浒传》,保存了不少鲜活的宋元禅宗文化图景,对禅宗丛林制度有多方面的叙及,主要包括寺庙经济如何运行、丛林职事制度中的分工与等级、丛林仪式的严谨与次序等等。小说揭示了檀越布施与寺产租金对于禅寺运营的重要性;介绍了禅寺内僧职的等级,透露出菜头在丛林中的殊胜地位,谈及俗僧们意图争做监寺的事实;对禅堂上的"参请"与颂圣,行脚僧人的挂褡与告香等仪式、仪轨也都有着详细而有趣的描述。细究这些仪式本身的流变,则能观察出丛林制度文化的世俗化倾向。《水浒传》中的这些描写与宋元时代的《禅苑清规》、《敕修百丈清规》、《五灯会元》等,相互印证也互有弥补。只是清规类书因其琐碎、枯干,宗教人士也少有翻阅,佛教语录中对丛林清规只是侧面谈及且更为零碎,反倒是通俗文艺的《水浒传》能以一种活泛、生动的民众感知方式,把看似隐秘的宗教生活场景以一种亲切的姿态呈现至古今读者眼前。禅宗文化,在本部小说中成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全息文化景观",它的存在也使得《水浒传》在文化传承上的价值与功效亟待重估。  相似文献   

10.
巴里、麦克、约翰、吉姆这4个皮包骨头的男子,扛着一只沉重的箱子,在一片丛林里艰难地走着。他们是跟随队长马克进入丛林探险的,马克曾答应给他们优厚的工资,就在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马克却病死在途中。  相似文献   

11.
一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阶级、不依赖于人类的,是客观的,而其形式是主观的。毛泽东同志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罗刚健和冯丛林同志认为这个阶级烙印也打在真理的主观形式上(见《哲学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这就发生了问题。在认识中,既没有只有客观内容而无主观形式的真理,也没有只有主观形式而无客观内容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按照  相似文献   

12.
与云南接壤的M国,在其共产党领导的长达20载的武装斗争中,有数百中国知青冒险偷越国境参加了他们的队伍,不少人把热血洒在异乡,可歌可泣,他们中后来既有历尽坎坷、回归祖国的,也有走私鸦片发了大财的。 神秘的红色族长——德钦丹东 作为绿色丛林中的族长,红色落部的领袖德钦丹东确实吸引过一  相似文献   

13.
霍布斯“丛林世界”导致了“囚徒困境”式的纳什均衡 ,这种均衡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 ;对“囚徒困境”的超越需要人类形成某种规则性的博弈“共识” ,而道德与宗教都是这种“共识”的表现形式 ;相对于没有“共识”的霍布斯“丛林世界” ,由道德和宗教所带来的合作剩余就是一种效率 ,而进化则是环境对效率的选择 ;在这个意义上 ,道德与宗教都是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演进的产物 ,从而也就是演进效率和演进理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迷信,是相距遥远的两极。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长岁月中,迷信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迷信却又借科学的美名,行伪科学、反科学之实。因此,从根本上厘清科学与迷信的界限,成为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一)著名的科学史家丹皮尔说:“科学并不是在一片广阔而有益于健康的草原——愚昧的草原——上发芽成长的,而是在一片有害的丛林——巫术和迷信的丛林——中发芽成长的,这片丛林一再对知识的幼芽加以摧残,不让它成长”(《科学史》第29页)。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它不得不一…  相似文献   

15.
牙人牙行的产生缘于沟通信息、防讼结信的社会需要,在被明清律例正式引入商业社会控制体系之后,却制造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但因为牙人牙行垄断了国家与基层商业社会之间的信息渠道,这些纠纷必须留待国家予以解决.因此,国家通过新的模式来调控这种社会体制.正是国家疏于向商业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造成了清前期商业社会实际上的丛林原则和市场制度的持续不发育.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旅大市哲学学会召开了关于真理阶级性问题的讨论会。与会同志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地讨论。现用笔谈的形式刊出。另外,冯丛林同志对此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一并刊出。  相似文献   

17.
<黑暗的中心>是英国现代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意味隽永的丛林小说.它丰富的内涵引起了文学批评家们的极大兴趣,使之成为现代文学作品中倍受关注的作品之一.一个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家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这部作品,提供了从多个角度理解这部小说的视角.因此用鲜为人涉及的原型批评法来解读这部小说,通过对原型所组成的深层结构的阐释去发掘该作品的深层含意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重建性伦理:开放时代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内的许多杂志开辟了关于性知识、性心理方面的栏目,打破了性领域中长期封闭和沉闷的气氛,展示了两性领域鲜为人知的科学的原始丛林,使中国人经历了从传统道德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入到自然人性领域的历史性发展过程。与过去相比,这种绝对隐私的公开化,使封闭的、从一而终的传统性道德产生了地震似的崩解,多样化的人性随着社会进程的变奏和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而萌发了各种难以规范和解释的性行为和性观念。当传统的道德地基在振荡中崩解时,新的路基该从何处奠定呢?一、道德准则的相对性人在生活中的角色每天都发生着变化,因此,…  相似文献   

19.
大鲵的智慧     
蓝冰 《快乐青春》2013,(12):24-24
有一种鱼,能够捉到天上的飞鸟,它生长在巴西的丛林中,属于大鲵的一个变种。 大鲵是一种两栖动物,俗称“娃娃鱼”,喜食蚯蚓、鱼虾、青蛙和各种水生昆虫,它是怎样捉到天上飞鸟的呢?  相似文献   

20.
1987年8月8日,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在昆召开学术讨论会,探讨克木人的民族识别问题。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二十多位民族学、语言学、历史学等有关学科的专家出席会议。 克木人自称Kamu,含义是“人”或“人民”;汉族称克木人为“岔满”。我国的克木人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景洪两县南部丛林、坡地和山麓地带,地处中国老挝边境线附近。据1987年6月统计,克木人居住在19个自然村,496户,2595人。村寨大都相邻,基本上连成一片。克木人在东南亚分布众多,据有的学者研究,老挝约有30万克木人(1973年),泰国约有6万(1962年)克木人,越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