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意识形态具有文化的属性,文化是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思想源泉,文化产业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平台。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效性和影响力更强。然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形成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权威性和安全性的挑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就必须树立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必须强化文化自觉,坚守文化良知,创造文化精品;就必须立足文化自强,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制度。  相似文献   

2.
核心价值观是处于文化最深层的内隐文化体系.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对外扩张过程中的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特征与构建,深刻探讨其所隐含的核心价值诉求指向,指出其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战略是对外贸易全球化、资本支持全球化和商业运作跨国化,以实现文化传媒的“传播培养”功能,将文化产品与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融合和高效传播,依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文化软实力核心内容,全面渗透到文化产业链之中,这是西方输出其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也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重要的对外战略思想和传播策略.这对于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文化产业,无论是在市场化实践操作还是在思想文化意识导向等方面都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整合中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增加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以品牌文化商品作为国际贸易载体面向国际市场,是中国核心价值观向世界传播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8,(4):246-253
马克思主义、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等学派主要阐述了文化产业作用于意识形态的消极效应;大众文化抵抗"霸权"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着重论述了文化产业作用于意识形态的积极效应。文化产业意识形态效应的理论研究对我国有多重启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旨;应充分利用文化产业扩大意识形态受众面、提升意识形态传播效果的优势改善我国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内容"硬化"、方式"僵化"和形式"行政化"等问题;从政府主导、制定国家层面的文化产业法律、推动多种参与主体协同创新等方面建立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协同创新机制;通过改进传播方法、选择传播对象、加强传播效果监测、实施"互联网+"的内容战略等途径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生命线.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有效传播、发挥教育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既要防止过于强调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而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又要避免因缺少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而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这需要从三点着力:形成互联网跨界创新思维理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关注互联网受众主体能动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价值;打造互联网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从而实现“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一个新的时代背景.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有助于夯实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增强了民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扩大了国家的意识形态魅力.而外来文化产品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多元思想及其所依托的大众文化等,则构成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通过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扶植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及构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预警系统等措施,可有效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娄成武  李冬 《理论界》2005,1(11):16-17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文章论述了发展文化产业与繁荣先进文化的辩证关系:文化产业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并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先进文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理论指导和推动作用。文中还提出了按照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7.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是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社会效益为首;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战略的提出,中国文化软实力越来越引起国际人士尤其是美国学者的重视.与美国文化软实力相比,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既有优势又有不足,总体上是防御性和被动性的,缺乏积极建构的策略;缺乏协调的国家对外文化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高度依赖于政府资源的推动,非政府力量不明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不足,大众文化(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限;文化创新能力不强;文化贸易逆差较大,文化产业有待发展;以和谐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主流文化尚待构建;传播工具和传播技巧相对落后,运用传播工具的能力有待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力度有待加强;文化价值理念传播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思想库”作用有待发挥.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的兴起展示了日常文化生活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融的生命力,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大众化尝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和空间。文化的商品化和信息传媒化进一步使得承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先进文化以更加开放、简洁的形式融入当代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在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大众文化内容的融合与对大众文化商品形式、传播途径的借鉴,最终能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形象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空间传播,以更灵活多样的文化形式实现意识形态的种种功能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文化产业与对外文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文化产业在当前的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它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断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益,而且也带来了更重要的政治利益和国家文化利益。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文化产业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及关国政府的关系,表明美国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美国政府执行对外文化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农村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以罗德·拉斯韦尔的“五W”传播模式作为研究范式,对农村场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困境、缘由、路径加以检视.当前,农村场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存在传播主体缺乏专业的理论修养、传播对象缺乏基本的文化品质、传播渠道缺乏有效的输送媒介、传播内容缺乏本质的思想内核、传播效果缺乏大众的思想认同等现实困境.这无疑与基层党组织重经济发展轻思想教育、农民热衷宗教信仰与封建迷信、主流意识的高雅与化解现实矛盾的脱节、基层干部思想堕落作风腐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当务之急,农村场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需要组建高水平的专业理论宣传队伍;发展农村经济与提高农民修养并举;关切农民的内在理论诉求,区分不同对象分类施教;构建农民大众化的话语体系;丰富主流意识形态渠道媒介.  相似文献   

12.
一国的传播实力是其软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指出,中国对外传播当前面临着国家利益冲突,政治意识形态与文化隔阂这三层"文明的藩篱",要突破这三层"文明的藩篱",需要对传播策略与传播内容进行改革,而更深层次的变革,则来自文化产业政策的调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合与重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1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秦兵马俑展”为案例,对300余名观众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发现多数观众对中国文化元素特别是历史文化比较感兴趣,但对中国及中国文化不甚了解,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尚不确定.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观众认可对外文化交流对提升中国形象的积极作用,并且能够超越中西方文化对于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因此,利用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积极开展对外历史文化交流,传播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的理念,以展示和传达完整的中国形象,应该成为新时期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李凤亮  古珍晶 《东岳论丛》2023,(1):14-22+191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在国内外发展形势均面临前所未有挑战时所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旨在稳市场、促发展、保民生。文化产业作为意识形态特征显著的产业之一,必将受到这一新发展理念的深切影响,如工业生产标准化与文化生产个性化创意化的协同难度会更高,文化市场监督评价一体化与文化产品异质性和文化消费多元化的统一更为迫切,特色文化高溢价特性与文化传播碰撞带来的文化折扣矛盾更加尖锐等等,这些对文化市场的新影响必将促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格局。面对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应当从文化装备生产集约化、文化资源挖掘规模化、文化市场开拓全域化三大方面助推我国文化产业新格局的构建。由此形成对内有序发展竞争耦合、对外团结一致形成长板效应的内外协调联动机制,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国际化作用于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在机理表明,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意义十分突出。但我国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创意产业化能力低下,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且产业政策有效供给不足,不利于争取国外受众和提升意识形态吸引力。应将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文化元素融入内蕴本国主流价值观的文化产品,选择适宜我国的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并在建立意识形态安全与文化产业国际化和谐发展的协同创新机制、颁布实施国家意识的文化产业法律、成立推进文化产品出口的促进组织以及建立文化产业国外市场传播意识形态的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严峻挑战.信息网络化条件下,有效应对信息网络传播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应从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等方面入手,切实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核心价值观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当下表现形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巩固文化自信、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具体表现在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共识、提升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中的文化话语权.立足于巩固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的现实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遵循将一元主导与尊重多元相结合、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包容并蓄与批判超越相结合、多维解读与恪守边界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的功能、构建大众化的话语体系、增强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引领作用和积极拓展我国价值观对外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网络流行语的变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历程,折射了当代青年的社会心态和精神风貌,而且它还是一种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形式,经历了从政治倾向到经济倾向再到多元倾向的发展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化”的、“去主流意识形态化”的、“消费主义化”的、体现虚假“需要”和虚假“平等”性质的意识形态形式,并且具有极强的消费文化意味.因此,必须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青年化、故事化和立体化,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整合功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实效性,引领网络青年流行语的正确发展方向,使广大青年能够真正理解、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中的核心要素,在新形势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外战略需要有效地运用文化软实力。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有很多缺点和不足,成为制约中国对外战略的“软肋”。因此,应注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维系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并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加大文化传播力度,重塑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对外传播战略一部分的西藏对外传播,面临西方政治偏见和意识形态“壁垒”、西方受众的想象心理与现实差异和本质主义与构建主义形象观的对立等现实困境,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客观看待,在坚持自身原则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调适”,以恰当的方式消除中外、中西对西藏形象呈现和认知的鸿沟,实现西藏对外传播的战略目标,服务于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