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延平郡王祠俗称郑成功庙或开山圣王庙,位于台南市开山路,主祀台湾开山始祖郑成功,配祀郑氏及所属各部将,为台湾的重要古迹。占地广阔,庭园修筑极美,整体风格庄严典雅.是台湾唯一的福州式庙宇建筑。位于祠旁的“民族文物馆”收藏着许多台南文物也十分值得一游。  相似文献   

2.
淫祠的异端色彩对明朝的政治、经济、伦理等方面造成了冲击。为维护统治 ,明政府把禁毁淫祠以法律的形式制度化 ,贯穿有明一代。但淫祠屡禁不绝 ,主要原因在于淫祠本身对于明代社会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与明代国家的宗教、里甲制度变化和宗族势力兴起有关  相似文献   

3.
在 儒家 政治 背景 下 ,孔 庙祀 典作 为 学术 与 道统 的象 征,它 操纵 于国 家,充 当了 润饰 政治 和 教化 臣 民的 精神工 具 。明 代孔 庙 祀典 承继 了 历史 的积 淀 ,洪武 以 后孔 庙 祀典 不断 上升 ,目 的 是借 孔 子之 道厉 行“教化 ”。嘉 靖九年 ,明世 宗缘 于 大 礼议 之际 士 儒以 道 统”对 抗君 权 ,屡 次 反对 礼制 改革 ,故而 世 宗通 过降 杀 孔庙 祀典 ,打 “ ” “击士 气 ,显现 君 权。  相似文献   

4.
陈来 《中国学术》2000,(4):1-53
在中国教育史的研究中,学者们已注意到在明代中后期以后流行的一种与书院教育常相关联,但更有区别的“会讲”、“讲会”以及与书院无关的“会”。1事实上,讲会或会讲的涵义要远远超过教育活动。大体上说,除了在书院中定期举行的讲会常常与四书教育有关之外,一般在知识分子之间频繁举行的作为知识分子思想交往形式的会讲就不应属于教育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在国务院第四批公布的国保单位250处中,安徽计有6处,罗东舒祠就名列其中。座落在黄山市徽州园呈坎村的罗东舒祠,是呈坎罗氏子孙为祭祀元末明初著名学者罗东舒先生而建的家庙建筑,全名“贞靖罗东舒先生祠”(祠名匾悬挂在仪门上达400多年,文革时期祠匾被毁,但村民记忆犹新),俗称前罗祠堂、新祠堂,系呈坎前罗支祠。它以轴线对称、布局严瑾,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石雕木雕彩绘精美绝伦,颇具文庙(即孔庙)风格而著称于世,有“江南第一祠”之誉,是典型的徽州祠堂建筑。但目前许多人在许多文章中将黄山市东舒祠就称为呈坎宝纶阁,这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6.
宋代书院记中的教育热点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记是书院题材与“记”这种散文体裁相结合的产物。宋代书院记表现了宋人丰富的教育思想,归结起来,主要集中在三个热点问题上:其一,书院教育的目标与宗旨;其二,书院与科举的关系;其三,对伦理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1888年,正值清朝末年,也是清朝科举制度走向衰落的一年,广东当地的陈姓众亲,集体集资,历时六年,建成了陈家祠。当时有的大家族借兴建祠堂聚众生事、与清政府对峙。清政府便大兴讨伐,一些家族遭受灭项之灾,此后便严禁兴建家族祠堂。陈家祠就此改称“陈氏甘院”。据说陈氏书院刚刚建好那年,广东就有一个叫陈波涛的人考中了探花,历史上广东中的探花状元是非常少的。祠堂门口所立的石鼓就是专门为这个探花树起来的,没有朝廷的允许,  相似文献   

8.
熊希龄一生创办过数以百计的学校,对教育进行过许多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尤其是他的一些教育主张,内容丰富,识高意新。去虚求实破旧立新甲午中日战后,民族危机迫在眉睫。中国踊现出了一批维新变革志士,力图改革清朝政治,以“救亡图存”、“变法自强”为己任。而“图存”、“自强”的首要任务是“兴学”、“育才”,故改革科举制、改革旧式书院教育、设立新式学堂,便成为一种新时势和新潮流。熊希龄顺应新潮,于1897年10月创办湖南时务学堂,大胆提出了改革旧式书院教育的主张,其目标在于改革旧式书院偏狭的“举业”教…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里克纳认为,品格教育是指以核心价值观指导行为的道德教育与训练。作为现代书院的甘丹书院以传统书院品格教育为鉴,将培育学生公民品格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关键,以知行合一为教育教学原则,围绕邯郸优秀文化传统开展学术研究及教学活动,在治学修身穷理笃行中实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品格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也是我国古代书院教学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徽州书院主张学生“进德”与“修业”并重,教学形式多样,强调“自行理会”、“知能相应”“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1.
教育促进社会的发展有赖于教育的社会功能之发挥。我国千百年来的古代教育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教育在古代仅是培养“官”的工具。明清徽州教育中出现了书院的繁荣,成为古代教育中的一朵“奇葩”。徽州书院教育力矫传统教育在培养人才、开发民智、传播文化、普及教育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了教育自身的社会功能作用,对徽州文化的发达和此后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江南一带书院鼎兴,嘉兴地处苏杭腹地,地方上的书院活动兴盛,虽不是最具代表性,但其发展过程是江南书院历史走向的一种缩影。嘉兴地方上书院的萌发、发展和成熟都不是江南书院中最早的,这与南宋政治文化中心的迁移、辐射密切相关,其集中萌发于宋代,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不可否认的是,明清时期嘉兴地方书院仍是江南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几经起落,其发展和历史走向经历了“抑制—扶持”的反复过程,究其成因可归结于“专制统治与人才培养”之间阶段性矛盾的一种调和机制,它是时代境遇下“专制与取才”矛盾调和物,其对地方上人文环境发展、对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清代,承德府教育的兴办和发展,与其作为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的历史地位密不可分。正 是这种特殊的地位,使清政府对承德文化教育的开发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最终使承德由一个历史上没有 “皋比之传,弦诵之声”的“关塞以外,荒略之区”,创办发展起了有官学、书院、义学在内的,以承德府 学为地方最高学府,以热河文庙为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的相对完整的学宫体系。从而,在承德府营造出 “学序渐起,礼乐弦颂日兴”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4.
羊群庙石雕人像及祭祀性建筑遗址为燕铁木儿家族祭祀地 ,一至四号建筑基址即是燕铁木儿本人及其三代祖先的宗庙建筑。元文宗诏建的燕铁木儿“生祠”及“红桥战役”中的“红桥”即在羊群庙奎树沟地区。  相似文献   

15.
吾粤众多书院中,能与省垣书院媲美、并列之府、州、县地方书院,当推肇庆府之端溪书院,《续会典事例》所载中国各省大书院谓“广东曰端溪,曰粵秀”可证此言不虚,所以,考察这样一所位于地方治所却有着较高地位的书院,对认识广东书院及书院教育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论书院教育与宋末元初江南地区的抗元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末士风不振,但在江南抗元斗争中产生的忠义之士却超越前代。这与南宋的书院教育有关系。南宋书院勃兴,教育士子要立志成圣成贤;强调“为己之学”,注重道德培养,尤其突出“忠节”教育;强调践履躬行,反对空谈,使书院教育出来的士子勇于投身抗元斗争,面对困境能够从容淡定,百折不回,甚至舍身取义。宋末元初江南地区的抗元斗争之所以波澜壮阔而异常悲烈,从某种角度看,与书院教育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古代书院实施大学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中唐以后的民间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 ,是实施古代大学教育的学院。古代大学“皆用口授”的教学方式向生徒可“视简而诵”的转变是古代大学教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飞跃。书院一开始就有补于官写“废坏”在数量上的不足和“皆用口授”在方法上的不足 ;书院在宋代与说学的结合则又使其在内容和教学指导思想上有了新的发展。书院在实行导师全面负责的教学制度下采取了教师升堂讲说 ,生徒个人读书、作业、自修 ,师生质疑问难 ,学友互相切磋。 展礼仪、优游山川 ,组织讲会、文会、诗会 ,以小考核、课试等教学组织形式。书院并将德行的修养当作学习的最高目标。书院的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中的许多问题对今天教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均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宋代书院重视科举文学教育。以家族书院为代表的私立书院以科举文学教育为旨归,以朱熹、吕祖谦为代表的南宋讲学式书院以传道为己任,然不排斥科举。宋代书院的科举文学教育在学规、语录讲义及教材等方面具有鲜明体现,对文学和书院的发展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9.
孙轶旻 《云梦学刊》2006,27(6):58-61
唐代开国名将李靖因其丰功伟绩而为后继历朝列于国家祀典。然而,对李靖神化具有主导因素的却是民间广修祠庙并不断附之以异说。这种民间的祠祀加速了历史人物李靖向神祗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张永刚 《阴山学刊》2009,22(4):31-34
东林书院崛起于王学盛行之时,以“卫道救时”为宗旨,重在究明学术,传程朱道脉。然其讲习之余,时以文会“联属同志”,“以友辅仁”,体现了对于文学与学术关系的理解。从社之缘起、社之会盟、社之盟主及成员、社中文会盛况等方面可以考察东林书院中诗社活动的发生、发展,揭示作为学术阵营的东林书院不应被忽视的文学功用的一面,为对其进行充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