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最早起源于两个转变时期,它开启了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先河.从起源看,社会革命思想构成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渊源.这一思想的产生,一方面是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是对当时社会外在环境的理论回应.从内容看,社会革命思想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扬弃,具体包括:严格区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解释社会革命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解放、揭示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是无产阶级、阐明革命阶级与革命思想之间的辩证关系.归根到底,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中蕴含的现代性批判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这些思想为当代中国跨越资本主义现代性陷阱,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现代国家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重要主题,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深刻省思。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的视域重建使马克思的现代国家概念具备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内核。马克思从哲学批判出发,联系黑格尔国家哲学的“副本”来批判现代国家的社会历史现实的“原本”;在宗教批判层面上,将宗教神学批判和政治现实批判同步推向纵深,揭露现代国家与宗教国家的共通属性;在制度批判层面上,剖析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制度安排及其结构性矛盾和危机;在实践批判层面上,揭示政治国家走向消亡的历史趋势,为超越现代国家、扬弃政治现代性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路径。马克思现代国家批判的四重维度共同构成一幅内在逻辑嵌合的理论图景,蕴含着对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及其历史命运的洞察。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关于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在马克思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即:在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中构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系统,同时在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丰富和发展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的成果,最后在这两种互动的批判中基本完成经济学革命并使哲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完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启示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学说的整体性实际上包含着对后人研究和发展其哲学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论要求——从其学说的整体性出发来研究和发展其哲学。为此,就必须形成由批判理念、问题理念和时代理念构筑而成的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6,(1)
劳动的概念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也是马克思从哲学去实现经济领域革命的重要概念。劳动构成了马克思批判理论和解放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劳动"概念出发,认识到社会劳动实践才是历史哲学真正的基础。对于劳动的升华使马克思哲学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当然,其"劳动"概念也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当中关于劳动研究的理论成果。本文从西方哲学史中劳动概念的沿革以及马克思本人对洛克、黑格尔等人关于劳动关系的继承与超越的角度出发,深入展开论述马克思的劳动理论。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理性神学批判对于19世纪基督教神学的震撼是深刻的。蒂利希在其经典著作《基督教思想史》中指出。康德对于19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影响甚至超过了黑格尔和施莱尔马赫。针对基督教神学传统中存在的理性僭妄。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全部结论在于:纯粹理性无力达到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真理。康德的这一结论受到近现代基督教神学家的普遍赞扬,即使像巴特这样深深植根于经典基督教传统的正统神学家,也对康德的理性神学批判保持高度尊重。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对于基督教神学的真正贡献在于,在基督教神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这一著作深刻而精辟地指出了面对无限存在的人类纯粹理性的有限性。在这个意义上,康德的确以某种方式表达了基督教新教的思想原则,犹如  相似文献   

6.
波普尔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可证伪的科学理论。他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科学的、可证伪科学。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纯粹的历史主义,反对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论的观点,反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革命→社会主义”公式。本文针对波普尔观点提出反批评观点,提出了三点质疑:马克思预言是否落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是否是伪科学;政治哲学是否可以不讨论社会公正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基于实践的思维方式,从“革命的实践”出发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试从马克思的“革命的实践”出发,在对近代法国唯物主义自然环境决定论和社会环境决定论进行批判与考察的基础上,来认识马克思是如何从“革命的实践”出发,对近代法国唯物主义关于人和环境关系问题的批判。进而,一方面,揭示了马克思提出的“革命的实践”对人与环境关系论述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克服了以往人们从经验常识的层面对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庸俗化理解的缺陷,从而揭示了马克思所实现的从“革命的实践”出发,进行解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的真正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 国内外有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著作,在论述马克思世界观转变时,往往把青年马克思描绘成一个天生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唯心主义无神论者。其实,马克思学生时代的革命民主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无神论思想,都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本文仅就青年马克思唯心主义无神论观点的形成及其哲学论证作一初步探讨,就教于同志们。一、一个宗教观念淡薄的有神论者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当马克思出生的时候,德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同封建制度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思想领域则是神学与科学、迷信与进步的矛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和其哲学理念来看,马克思哲学有三大主题,即理性形而上学的终结和哲学的历史实现、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批判分析方法、走向自由历史。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终结了传统哲学中理性自律的形而上学,强调哲学在历史中的实现,将哲学批判推进到历史批判。在这一哲学转向中,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分析,构成了马克思面对资本主义的核心主题。在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分析中,马克思要揭示的是资本运行中的内在矛盾以及人们如何从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自由历史,只有这时,属人的历史才得以真正地展开。这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指归。马克思哲学的三大主题,既体现了对传统思想的深层透视,又体现了对现实资本主义历史的批判反省,是我们透视当下社会与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不同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马克思并未在纯粹伦理主义的路向上提出正义问题,进而循此路向构建纯粹理论意义上的正义思想。毋宁说,马克思是在总体性视域内,是在批判私有财产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下,是在阐发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辩证关系的维度中,介入正义论题并厘定正义思想的。这一独特的正义运思语境和理路,决定了马克思所讲的正义不是一个单向度的价值原则,而是一个包  相似文献   

11.
刘琳 《晋阳学刊》2009,(2):36-39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批判,是马克思在科学唯物史观的视野中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不仅批判了古典“经济人”思想的抽象性质,而且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从抽象的“经济人”思想出发来“对一种他不知道历史来源的经济关系的起源作历史哲学的说明”(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辩护论思想,并由此出发展开了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伦理价值观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12.
铁省林 《齐鲁学刊》2007,(2):118-122
哈贝马斯认为,认识论是对认识的可能性条件的反思(批判性研究),这个反思的彻底性在于揭示认识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的综合作用的阐发不仅推进了黑格尔对康德认识论的批判,而且确立了从社会理论出发来构建认识批判的维度。虽然在马克思那里存在着劳动与相互作用双重因素,并且他借此说明了认识批判的社会历史意义,但他将相互作用归结为劳动,从而把批判的科学等同于自然科学。因此,必须重构马克思的认识论思想,区分劳动与相互作用,区分知识的不同类型,反思认识主体的社会历史性。所以,彻底的认识批判只有作为社会理论才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思想在批判中前行,对于饱含批判精神的马克思哲学尤其如此.从本体论批判角度来看,经典作家为我们勾勒了一条清晰的神学本体论批判-思辨本体论批判-感性本体论批判的逻辑进路.在一定意义上,与其说马克思完成了对传统本体论的彻底批判,不如说他向后人展现了自己走出思辨囚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幸福问题是当代哲学的重大课题之一,阿伦特和马克思同时关注幸福问题。阿伦特在法国革命和美国革命中着重讨论了她的幸福思想,对于公共幸福的追寻导致了两次革命的结果判然有别。法国革命由解决生存必然性问题转而追求私人幸福的社会解放致使革命失败。美国革命与之相反,一直追求行动的政治自由使革命走向成功。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幸福理论与法国的社会问题如出一辙,都是面对生存必然性,在她看来这不是幸福而是不幸。马克思站在人类解放的立场上,从社会物质生产的角度诠释了以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社会革命,认为以此为基础才能彻底消除贫困、消灭剥削阶级,使资本走向灭亡,解放全人类才指日可待,全人类幸福才是可能的。本文通过两位思想家的对话,站在马克思的视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回应了阿伦特对马克思幸福理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5.
郗戈 《学术月刊》2012,(8):48-54
传统教科书模式系统地遮蔽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性,因而也就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要超越这种片面的解释模式,亟需阐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统一性,并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等根本性问题。从历史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核心内容是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意识不断生成、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相统一的科学方法不断成熟的过程。从逻辑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内含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三个理论层面,三者彼此交织,结合为一个理论整体。由此,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革命,其核心在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意旨并不在于建立某种包罗万象的思辨哲学体系,而是在于开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与内在超越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鲍威尔都用鸦片来比喻宗教的作用,但二人的主张不同。在马克思早期使用鸦片一词的时候,欧洲人还普遍视鸦片为一种药品,而马克思则有意借其来表明宗教具有的催眠和惊醒双重作用。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为当代西方神学与马克思思想的耦合提供了契机。当代西方神学与马克思在确认的历史情境、认同的主体、强调个体心理和主张实践的观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耦合。因此,当代西方神学不仅借鉴了马克思,而且从宗教神学的立场对现存资本主义及其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否定。  相似文献   

17.
政治批判是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青年马克思的政治批判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从坚持普遍理性的立场转变为坚持人本主义的立场,从主张抽象的理性自由转变为从人的感性存在来定位国家与市民社会、公民与市民的关系,以及从主张单纯的政治革命转变为追求彻底的人类解放.在政治批判中,马克思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他的人学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政治批判本身以及其后的学术道路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思想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继承 ,不仅是马克思的政治思想而且是他的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马克思在分析批判黑格尔政治哲学时 ,揭示出了政治革命的限度 ,从而把克服市民社会与超越政治解放之间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 ,是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主题。这一主题构成了 1 84 4年以后马克思作为中心工作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在他的经济学中得以完成。政治思想的当代发展 ,日益显现出研究、发掘马克思政治思想的重要性、紧迫性 ,特别是马克思对超政治、超经济社会理想的论证 ,以及他对向这一理想社会过渡的经济条件、政治形式等等所作出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现代性状况所造成的"个体主体"与"共同体"分裂的现实境遇出发,通过比较研究黑格尔和马克思解决这一重大课题的思想理路,指出批判与重构"公共生活"乃是马克思思想革命的重要体现.阐释马克思思想的"公共性"内涵,对于解决人类生存困境并开展与当代政治哲学的批判性对话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末期至今,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家伊格尔顿持续对后现代主义展开批判.他从政治批评出发,揭示出后现代文化理论对宏大叙事的怀疑和抨击,其背后是掩盖资本主义危机的企图,同时也使自己陷入理论困境.伊格尔顿在抵抗后现代主义的过程中着力恢复马克思主义宏大叙事,推动伦理学、神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融合,为马克思主义扩展出更为广阔的理论发展空间,并以马克思经典理论还原了马克思及恩格斯两位思想家的真实面目,有力证明了反马克思主义的荒谬,保卫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