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敏 《人才瞭望》2007,(4):24-25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千百年来的古训,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仍具有现实意义。随着我国企业在进行全方位的战略规划和改革,人力资源部门不可避免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2.
周康 《人才瞭望》2005,(2):25-26
在传统理念中,人事是一小企业的基础,人们往往用“后院”来形容它们。但随着人力成为资源、人事经理变为人力资源经理,人力资源经理不再甘于担当一个支援的角色,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发展,到市场开拓和技术一线工作中开展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3.
企业人力资源新领域──人力资源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人力资源营销的 成因分析 人力资源观念发生变革。传统的人力资源观念“见物不见人”,认为人力资源是静态的,除非有外力作用,否则一直是静止不动的;如同“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现代的人力资源观念则认为人力资源是动态的,可流动的,承认“人往高处走”,“人挪活”,认为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是有益的,而不应像过去计划经济时期那样人为地硬性设置种种障碍,阻止人力资源的正常流动反之,应该主动出击,利用自身优势,采用各种手段吸引人力资源流入。譬如不再谈“挖角”色变,甚至反“挖”成功。 人力资源供…  相似文献   

4.
申仁宝 《人才瞭望》2014,(10):64-64
日前,广东省人社厅正式开通“广东人社”公众微信号,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传播快、参与广、体验好的优势,借助政务微信,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发布人社工作全面深化改革成效,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了解人社工作的便民服务平台,从而实现群众从“足不出户可办事”到“随时随地可办事”。  相似文献   

5.
“大人力资源观”的基本内涵人认为,人力资源战略是组织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大人力资源观”要求将组织现有的全部人员和可能利用的组织外的人力资源作为统一的系统加以规划;大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行政建设、系统建设、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四级管理平台;”大人力资源观”认为,所有管理者,是上至总经理下到每个主管都应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大人力资源”观,  相似文献   

6.
英子 《人才瞭望》2009,(5):45-45
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成立,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已不是理论问题,有关人士认为,在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过程中,要力求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轻松“翻牌”,把目前的人才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机构一并更名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把过去的人才市场和劳务市场统一称为人力资源市场,以为如此一来,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便大功告成;二是简单“合伙”,把眼下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和职业介绍机构,按区域划片,按“级别”配对,一“拍”即合,  相似文献   

7.
施方 《人才瞭望》2003,(8):14-15
“以人为本”,是从人力资源、人力资本、人才和以人的管理为中心来认识的。在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中,人力作为资本,不仅参与价值创造,也参与价值分配。所以一流的企业必须依靠一流的人才。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能否建立一种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机制尤为重要,它是企业能否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美国进修时曾到美国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部实习过4个多月,实地参与并考察了该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并从中得到了一些启示。 该银行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银行,现有雇员900多人。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该行有一套完善的方针政策和一个严密的管理体制。该行董事会制定颁布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规划”和“人事行动政策”都对其有关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的重要方针政策作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张炀 《人才瞭望》2016,(19):70-70
一、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这表现在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以及“重人事”而“轻管理”等方面。“重人事”更倾向于权力的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领导关系。这也就是有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仍旧被称作“人事处”而非“人力资源部”的原因所在。而有的企业部门虽然名称换了,本质却仍是传统人事管理,即简单的劳资关系管理。人力资源部门转型未成功,人力资源部的管理职能自然无法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与此同时,那些相对处于成熟期的大型企业为了追求可持续发展,也愈加关注人本管理的价值。成长的诉求带来变革与调整,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必须做到“知人”。只有“知人”,才能“善任”,才能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变量,如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开发或者由于员工自身的学习等这些活动都会引起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质量的变化,都会改变企业人力资源的分布状况,通过人力资源调查就能很好地起到动态管理的作用。于是越来越多的成长型企业开始关注人才调查,并将人才调查视为梳理人力资源“工作流”的切入点。在这个过程中,基于素质模型的测评中心技术也得以广泛应用,并成为人才调查工作真正落地和实施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之一。因此,人力资源调查是企业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柯健 《人才瞭望》2004,(8):47-47
西方国家的大企业里,人力资源总监的工作职责由两方面内容构成第一,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第二,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总监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理论上与实践上,人力资源总监应是高级管理人员,参与到各种决策、调配人员的管理事务。但是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将其放到了中  相似文献   

12.
《人才瞭望》2008,(6):110-111
近日,漯河市人力资源配送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人力资源配置服务模式实现了由“集市型”向“超市型”转变。人力资源配送是根据用人单位要求,依托网上人才库、流动人员库、毕业生人才库、专业技术人才库、企业经营人才库等8大人才信息库,为各类用人单位提供合适工作人员的一种新型人力资源配置服务。一是配送程序简单,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传统的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特性总的来说是“战略性”的:相对于其他非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激励为核心的。因此,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理念可以用“战略性激励“五个字来表达。以此为基石,我们可以构建科学合理的逻辑框架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尤爱华 《人才瞭望》2016,(6):129-129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的根本源泉,鲁万鑫先生在寻找解决自身企业同事问题的过程中,首次重新发明了“格物致知”,通过“格物”“语言辩证”“感知究竟”“创新思维”等对人启发,能够帮助人“自觉”(开启人被遮蔽的本身就有的“智慧”),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后,遭遇问题越来越少,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飞 《人才瞭望》2005,(7):49-50
在“全球化”和WTO大气候的影响下,企业界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也形成一定“气候”。但接踵而来的新问题让许多企业开始纳闷:我们在人力资源领域做了那么多工作——加大培训、推行考核、改善沟通、提高分配、实施激励……甚至有些做法在业内还深受好评和肯定,为什么人力资源工作总是跟不上企业的发展。甚至有些员工还不“领情”——你对他满怀期望,他却满脸委屈地“走人”,有的干脆暗地里“磨洋工”,让你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16.
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提升有赖于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践行“三个取代”,即以法治管理思维取代人治管理思维、以精细管理思维取代粗放管理思维、以绩效管理思维取代务虚管理思维。通过上述“三个取代”的思想理念变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国家”等一系列发展战略的提出,人力资源发展已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真正把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作为提高国家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已成为当前各级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把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富国,发展成为人才强国的关键举措。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探索、解决。笔者认为,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必须强化几种意识。  相似文献   

18.
员工是饭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贯彻“员工意识”是饭店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本文在分析贯彻“员工意识”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智力资本取代金融资本成为维系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知识活载体的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名副其实的核心能力要素,与之相对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内容、手段等方面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究竟是什么呢?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条主线”、“三大目标”、“十大区别“、“十二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刘艳乐 《人才瞭望》2016,(17):23-24
一、县(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现状(一)职能转变不够快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完善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才人事工作部门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县(区)级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和建设对政府主管部门的依赖性较大,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公共人力资源市场职能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由“重人事”向“重人才”的转变、由“以事为主”向“以人为主”的转变、由“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变,全面突出人才服务这个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