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2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733篇
劳动科学   60篇
民族学   285篇
人才学   154篇
人口学   43篇
丛书文集   2037篇
理论方法论   401篇
综合类   3727篇
社会学   588篇
统计学   21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591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707篇
  2010年   562篇
  2009年   534篇
  2008年   881篇
  2007年   628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3.
4.
前诸子时期超越天人二元对立的"天人观念"具有深刻的美学史意义,这可通过中国美学的发生、发展、突破三个方面来说明:就"发生"而言,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中国美学何时发端的问题具有澄清作用;就"发展"来说,中国古典美学之特征和基本范畴的形成、中国现当代美学之思想体系的构建等都能在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中找到渊源;就"突破"来看,前诸子时期"天人观念"对于为何要超越二元对立以及如何超越二元对立均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即追寻"意义"与回到"经验"。  相似文献   
5.
6.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珠江三角洲敌后建立并领导的一支坚强的人民抗日武装。在八年的抗战岁月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3000多人的部队,成为南粤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珠江纵队在孤悬敌后的情况下,坚决依靠人民群众,灵活运用人民军队的游击战略战术,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和特点,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游击战,与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等兄弟部队并肩战斗消灭了大  相似文献   
7.
戏走三家店     
阵雨 《北京纪事》2015,(11):83-87
三家店我虽从未驻足,更谈不上深谙其中,但脑子里对三家店并不陌生。因总想来,便读了一些关于三家店的史料。我也曾在游历琉璃渠时,站在永定河南岸,向北岸的三家店久久眺望。我深知位于永定河畔的这个古村落曾是商贾云集的繁华渡口,也是通往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商道起点。史志记载,明清时期,这里聚集了200多家商号,有“京西第一村”之称。一些文字资料披露,如今的三家店,仍然遗存着煤栈、龙王庙、白衣观音庵、关帝庙铁锚寺、山西会馆等遗迹遗址。  相似文献   
8.
韩晗 《中国民族》2020,(2):147-147
这些年走南闯北,对全国各地的地域文化有了些许了解。在我看来,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楚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底色。楚乃"战国七雄"之一,而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形成期,吴越的隐忍、燕赵的慷慨、齐鲁的宽厚……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今天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基因序列。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汹汹来袭,一位客居美国的朋友打越洋电话慰问我:虽然湖北这次是重灾区,但是感觉你们湖北人好了不起。  相似文献   
9.
10.
孔见 《中华魂》2015,(3):62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学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部通史,不仅以其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严谨而生动的语言,使之在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也开创了我国优良的史学传统。司马迁开创了以记录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研究方法,他通过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的类别表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代表人物,这些人物的描述十分生动,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