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名言。但公元前193年曹参接替萧何做汉朝的相国以后,他在相国的职位上用喝酒取闹的着意创作,赋予了其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9,(8):28-29
宰相下台无外乎两种途径——主动走人和被炒鱿鱼,但是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却有一位宰相既不是被皇帝削官,也不是辞职获得批准,而是靠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下台的。这个人就是历史上递交辞呈最多的宰相——李廷机。  相似文献   
3.
孙崇政 《中华魂》2014,(4):34-35
王旦(公元957-1017)字子明,今山东莘县人,宋真宗时宰相。他“遵法守度,慎所变更,善于论奏,言简意顺”,朝廷研讨军国决策意见不一致时,王旦“一言以定”。曾拒绝契丹、西夏钱粮之请,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因此深受宋真宗的敬重和信任。  相似文献   
4.
<正>因为系列剧《神探狄仁杰》的热播,那个和蔼可亲,略带一点冷幽默的胖子一下子成为观众们最喜爱的角色之一。不过,真实的狄仁杰恐怕就没那么可爱了。在史书记载中,狄仁杰道德完美,好跟人争斗,不论皇帝还是同僚,他总要与之争个黑  相似文献   
5.
本文力图站在生产力的高度来剖析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把该制度分为草创期、定型期和合流期三个阶段探讨其演化进程,并揭示在各个阶段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的关系。同时,也对南北面官制度本身进行了全面阐释,并指出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了把奥托·冯·俾斯麦看做一个政治强人,甚至是战争狂人。在各种书籍、报刊等媒体中,俾斯麦大多被定格在"铁血宰相"。只要一提到俾斯麦,就不会不想到"铁与血",想到普法战争,想到"糖面包加鞭子"。俾斯麦最为人熟知的画像也许总  相似文献   
7.
唐玄宗天宝二年,“高考”时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当时,玄宗把朝政大权都交给了宰相李林甫。除了当宰相,李林甫还主管吏部,人事进退操于己手。这也难怪,宰相是皇帝的副手,吏部则主管官员进退的人事权,要想权倾朝野,两手都得抓,两手都要硬。李林甫一代奸相,这个道理不可能不懂。  相似文献   
8.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李鸿章是一个特别傲慢的人。李鸿章是中国第一位专门与“洋夷”打交道的人,是大清第一个外交家。近一米八的个头、堂堂的仪表,站到外夷面前一点儿也不逊色。1896年6月27日,李鸿章在德国拜访“铁血宰相”俾斯麦,乍见面时,两个人着实互相客气了一番,可是当俾斯麦说出“我听说有称阁下为‘东方俾斯麦’者”时,李鸿章当即脱口而出:“噫!我只听说过有位‘西方李鸿章’,可是阁下吗?”  相似文献   
9.
中晚唐时期的宰相制度,是在唐玄宗时期建立的宰相独断制的基础上演变的,其演变方向,主要有二:一是皇权通过健全宰相内部互相制约的功能,主要是建立了延英殿议政制度,来避免相权太重的弊病,二是主要在宦官系统中建立对行政系统直接干预和控制的枢密使制度,来达到控御相权的目的。结果是使得中晚唐时期的相权日益陷入不健全和不完整的境地,导致中央政府统治权威的丧失和国力的日渐衰颓。  相似文献   
10.
<正>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尊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为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