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07篇
  免费   576篇
  国内免费   116篇
管理学   310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420篇
人才学   29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6699篇
理论方法论   1056篇
综合类   13411篇
社会学   1511篇
统计学   7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317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352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711篇
  2014年   1502篇
  2013年   1404篇
  2012年   1633篇
  2011年   2253篇
  2010年   2093篇
  2009年   1575篇
  2008年   1628篇
  2007年   1439篇
  2006年   1215篇
  2005年   1045篇
  2004年   973篇
  2003年   895篇
  2002年   805篇
  2001年   622篇
  2000年   505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儿童文学充满了“动物”色彩,动物文学因其独特的内涵和异质的美学魅力成为了对少年儿童大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特殊题材。通过论述动物文学与儿童文学交错重叠的关系,回顾了儿童动物文学的兴起,并从政治、社会、科技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发展动力,综述我国儿童动物文学及其翻译研究较为匮乏的现状,挖掘其研究意义,肯定其对儿童成长的积极作用与影响,旨在为我国儿童文学翻译和儿童文学事业发展提供借鉴与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路易丝·文奇的著作全面地阐述了从奥维德时代到19世纪初那耳客索斯形象的多重意义,重点分析了神话故事的原型意义及相关联的三个母题:影像母题、错觉(或幻觉)母题和认知母题。认为自12世纪该主题即被确立,此后几个世纪里影像和错觉(或幻觉)母题得到强化。那耳客索斯形象是骄傲的傻瓜,他被虚假的快乐和表象所欺骗,而认知母题几乎被忽略。14世纪的新阐释,那耳客索斯则成为善于遗忘的男人; 15世纪则成为关注美的物质形态的男人; 17世纪强调这一形象的情色和感性元素; 18世纪讨论了两种自恋的区别,一种指向自我认知和对人性的认识,另一种是导致贫乏无知。该著还提出了关于"历史"主题的概念,以及关于题材史作为文学研究方法价值的问题。但该著并未揭示"那耳客索斯"母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4.
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是以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为前提的。在全新的社会制度下,知识分子虽然在理论上与工农兵具有法律上平等的社会地位,但在现实中他们又不得不接受"人民"的改造。在工农群众面前,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知识分子的"道德自卑"和强烈的罪恶感。因此,自觉地向工农兵学习,成为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获得道德救赎的唯一出路。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情感认同是一个时代的选择,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义务和道德职责。  相似文献   
5.
《新天地》2015,(4):10
由光明日报社各直属报刊社网联合推出的"阅读公社"将开启一场高端文字视觉盛宴,带您及时品读经典文章、精品书籍,了解书业动态,让您在浩瀚阅读的海洋中,轻松、愉悦地汲取丰富精神食粮,感知语言的独特魅力。微信号:yuedugongshe  相似文献   
6.
1950年代形成了"本质—特征论"的文学定义,即先界定文学的意识形态本质,再界定文学是用形象的方式来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意识形态的特征。这一定义的思维方式是先界定事物的普遍性,再界定事物的特殊性,突出事物的普遍性关联,轻视事物的独特性质的揭示,使得文学研究本应着重研究文学的特殊性成为空话,不利于认识文学自身的规律。1980年代的文学审美论试图突破这种定义方式,但1990年代以来,反本质主义的文学语境论再次回到从事物的关联性定义事物的思维老路,文学自身本质问题受到质疑,弱化了文学与审美关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一"多系统论(Polysystem Theory)"(也译作"多元系统论")[1]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左右开始就在其著作中提及并不断完善的理论。该理论以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为基础,认为文学和文化等社会符号现象都是一个开放式的多系统(Polysystem),即一个系统网(Network of Systems),包括具体与抽象现象之间的各种关系,这些现象里  相似文献   
8.
9.
刘权 《生存》2020,(10):0072-0072
小学语文不仅侧重对学生读与写的能力培养,还指导学生在语文的长期影响中提炼关键内容,锻炼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同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夯实基础。因此,建议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将注意力从分数上转移,重点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0.
小轩 《北京纪事》2015,(8):36-39
2014年5月10日,百老汇经典音乐剧《Q大道》在北京海淀剧院首演,能容纳千余人的现场座无虚席,随着一连串“无节操段子”的出现,剧场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在北京成功上演一个半月后,《Q大道》又被搬上了上海白玉兰剧场的舞台。在600多人规模的上海白玉兰剧场,《Q大道》自首演以来上座率都在八成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