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1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64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晋时期的般若学以“六家七宗”为代表,但是“六家七宗”都被认为对般若学的理解有偏颇,这也就是僧所说的“六家偏而不即”。许多学者认为“六家七宗”在理解般若学方面“偏而不即”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此时般若学受到了玄学的影响,其实两晋般若学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小乘佛学的影响,这无论从当时的佛学历史脉络上,还是从思想脉络上都可以找到其线索。  相似文献   
2.
<正>通过上面两期的连续介绍,女性朋友对内衣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身材已经心中有数了。这是好现象!现在,你可以静下心来好好为自己动手挑选一款合适的内衣了,尤其是在这春风荡漾的夜晚,一款合适的内衣,定能为你  相似文献   
3.
我国宗教学界存在的对宗教学概念的理解太过泛化的倾向模糊了宗教学的学科性质。宗教学是一门新兴的相对独立的人文科学,它具有区别于传统宗教研究和神学研究的特殊的学科性质。因此,应当深入地研究宗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对宗教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规范功能,以明确宗教学学科性质,树立宗教学意识。  相似文献   
4.
受张载、程颐、朱熹等宋儒及其后儒家学者立宗子法理论的影响,明清时期徽州不少宗族在本族内部设立宗子并建立相关的制度.在设立宗子的各徽州宗族内部,宗子拥有权限不等,或仅享有主祭权,或享有主祭权兼及其它族务管理权.设立宗子是从血缘和宗法精神的角度考虑,若宗子不胜任,徽州宗族往往弃之而择贤任能.从总体看,徽州宗族实际控制权主要掌握在族长等人手中.  相似文献   
5.
程恩泽诗宗韩、黄而倡导宋诗,以黄从韩出,并无所悖,而归于宗韩。论诗主张学问考据,与黄庭坚诗学同中有异。韩愈以文为诗而恣叙述议论,宋人学之,程诗兼习韩、宋,益为敷衍;近体多学山谷造语,亦存义山影迹;古体以文为诗,资于想象学问,学韩最为有得。道咸祁寯藻与之同调,何绍基、莫有芝、曾国藩无不沾溉,而郑珍最守程门师学,成就最巨。  相似文献   
6.
韩愈量移江陵的受赦问题在学术界争论已久,但尚未有人从唐代量移制度本身来考察。根据当时诸赦文内容及唐代量移的实际情况,再联系韩愈量移前后的相关诗作,可以肯定地得出如下结论:韩愈此次量移是受顺宗即位赦而不是受顺宗传位宪宗改元永贞赦,更不可能是受宪宗正式即位之赦(假如此赦存在)。  相似文献   
7.
试论唐玄宗与肃宗地位之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玄宗夺取皇位主要是通过马嵬驿兵变、灵武即位、诛灭永王李、迁太上皇于京师等几个步骤逐渐实现的。唐玄宗与灵武即位的肃宗在安交之乱的硝烟弥雾中进行了一场权力更迭的政治较量,玄宗终因逃离京师失去民心被迫结束了自己的统治,而肃宗政争的胜利,恰是玄宗晚年悲剧生活的开始。玄宗与肃宗的斗争与内耗影响着唐代中后期的政局,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8.
从十个方面就《算法统宗》与和算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算法统宗》对日本数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兴武康沈氏是南朝最为活跃的南方土著家族 ,而其势力之崛起则可溯源至两晋之际。由于三吴文化高门在亡国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从而为地方土著豪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沈氏即在此时借其他豪强相互残杀之机登上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民国以降,词学批评视野中的体派之宗论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偏重于推扬婉约体之论,二是主张婉约与豪放不可偏废之论。此两方面线索各见承衍,各有推阐,客观上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交集与建构关系,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词学批评中的体派之宗论,将传统词学中体派宗尚的历史意义与批评拘限更为明确、充分地揭橥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