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永平 《南都学坛》2005,25(5):23-28
吴兴武康沈氏两晋之际以江东“武力强宗”的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对东晋南朝之政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其发展过程看,东晋一代,沈氏尚武,成为门阀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且有覆家之祸。晋宋之际的社会变革,给沈氏武将提供了发迹的机缘,至宋、齐间,其勋业达到鼎盛。由于沈氏社会地位的上升,他们受到了门阀社会的影响,家风逐渐趋于崇尚文化。而南朝后期的沈氏文士预武,则是其尚武家风的余绪。  相似文献   

2.
朱绍侯 《南都学坛》2009,29(5):21-23
在叶姓文化研究中,对叶姓祖源沈氏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派主张沈尹戍乃楚庄王曾孙,属芈姓之沈氏;一派主张沈尹戍乃周文王后裔,属姬姓之沈氏。后者最主要的文献根据之一,就是所谓蔡邕的《南阳叶氏大成宗谱源流序》,但该《序》中有八处纰漏,证明系后世伪括的赝品,不足为据。  相似文献   

3.
豪强地主产生于秦汉,消亡于隋末。豪强地主的主要成分是战国以来的旧贵族,另一部分为秦汉时期新兴的豪门大户。豪强地主的庄园使农民少受战乱之苦,客观上保护了生产力;突破了单一的农业经济,使各种生产相互促进。豪强地主垄断文化,专治经学,其中一些人对传播、发展古代文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民国初期,特别是五四运动以降碑学帖学转换时,书法家沈尹默碑体作品占有重要地位。首先有关沈氏书法生平方面,笔者以"南沈北于"之说法建构当时书艺生态氛围。如民国初年雅集式的结社及展览机制的出现,烘托出沈氏书法风格论点。再则将本文论点核心集中在少数沈氏碑体篆书的作品。特别注重其当年临摹墓志碑帖文与其遗韵分析,依此并稍类比"北于"及两者时代共通点,企图佐证由碑转帖之过渡的主流发展。最后归结沈氏在中国现代书艺史上着重笔法与理论的帖学代表性,及其文化传承事业执着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5.
沈曾植学问淹博,乃道咸以降之承先启后的学术大师.其文章生前未能刊刻,散佚颇多.钱仲联编辑之<海日楼札丛·海日楼题跋>,使学人得见沈氏学问之精湛深邃,有益学界,然亦多有遗漏.今从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藏园群书题记>中,辑出沈氏遗文九篇,可以补<海日楼题跋>之未备;亦有一篇题跋,虽为<海日楼题跋>所收,然傅氏所述,则提供了相关背景,实足相互发明.所辑遗文之后 ,又略作考述,以明其题跋版本之情况及发现经过,方便理解沈氏之文.其中,<〈通典〉二百卷题跋>一节,考述详明,纠正了<藏园群书经眼录>整理者之失误.从这几篇题跋,可见沈氏精熟版本目录之学,学问淹博通达,为傅增湘素所服膺.  相似文献   

6.
宋代的豪强势力及其与地方官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地方豪强势力强大,他们违法犯禁,恃势兼并土地,干预司法,甚至杀人害命,形成了武断乡曲的古代黑势力.在高度中央集权的宋代,中央不可能容忍出现地方上的对抗势力,朝廷对之往往采取镇压的方针.但地方官府与豪强的关系就复杂了,有勾结,有摩擦,也有镇压.豪强凭借利益诱惑和权势威慑,与地方官吏勾结起来,地方政府对他们采取了姑息纵容的态度.但当豪强势力强大到威胁地方官员切身利益与统治的时候,他们之间也会产生摩擦,某些精明强干的地方官员也会对作恶的豪强进行打击.作为打击者,他们既代表中央,又有地方官府自身的利益,还有为政者扶弱抑强的公正理念.  相似文献   

7.
沈氏各房支的士族化,尽管途径有差异,时间有先后,却莫不通过依附皇权而得实现,且在士族化后,仍将党附、卫护皇权作为隆身显家之道。同时也正因为沈氏宗人有意通过党附皇权而渔利,故难免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而深受其害,是以该宗族屡罹祸难。然而,一则得益于乡里根基的雄厚,二则受惠于尚武特质的保持,吴兴沈氏在刘宋一代始终厕身于士族行列。  相似文献   

8.
略论明清吴江沈氏世家之女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江苏吴江沈氏世家,在晚明至清初这百余年间,先后有女作家二十余人.这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在这二十几位女作家中,既有诗人、词人,也有散曲家、戏剧家,其人其作,表表一时.研究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的发展史,对沈氏世家之女作家理应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9.
在唐宋诗学论争中,清格调派领袖沈德潜承七子、云间之余绪,扬唐抑宋。沈氏宗唐黜宋诗学观念的形成有多种因由,主要为矫正其时诗坛宗宋风气之弊。沈德潜在选辑诗歌基础上对唐、宋诗作出的具体评价体现了理性、客观的精神,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在诗坛逐步融合唐宋意欲跳出唐宋诗争之怪圈、重寻新出路的大潮中,沈氏片面宗唐抑宋,无疑会成为诗坛逆流,阻碍诗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明末湖州农学家沈氏,身当灾害频仍、社会动乱之世,撰成《奇荒纪事》一文。它详细记录当时的水灾、旱灾和瘟疫灾害实况,论述灾害造成破坏农业生产、引起物价上涨、导致人口损耗、激化阶级矛盾等社会经济影响。该文反映沈氏推行粥赈,厚道助人、缓解灾荒的救灾举措,还表现他反对苛征,耕读节俭、防备灾害的荒政观点。沈氏虽有一定阶级局限,但其文章的科学性、人民性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义兴周氏是魏晋时期江东著名的武力强宗。在两晋之际动荡的江东局势中,义兴周氏叱咤风云,三定江南,又三次反晋,对两晋之际的江东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与吴江沈氏交游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圣叹与文学世家吴江沈氏的交往 ,对其一生影响甚大。诸沈在政治倾向上多为遁世遗民 ,在文艺修养上多精于词曲音律 ,在为人处世上多敦信尚义。在圣叹生前 ,他们与之切磋交流、相濡以沫 ;在哭庙冤案发生后 ,更有收殓骸骨、收留遗女、收存残书等种种侠行义举。关系至密者 ,或为其弟子 ,或为其姻娅 ,是金氏交游中最为亲近的一支。  相似文献   

13.
志怪小说《搜神记》中有两卷内容反映了汉末魏晋时期服饰风俗的变化,作者干宝对这种服饰风俗的变化表现出一种极大的贬斥态度,并对其作了政治文化方面的阐释。表面上这种阐释与传统服饰制度和流行于魏晋的"天人感应"说有关,实际上,这种阐释的根源还在于当时文化思想领域存在三大冲突,即玄学与儒学、汉族正统与北方少数民族以及男权思想和妇女解放的冲突等。  相似文献   

14.
晋国六卿赵、魏、韩、范、智、中行的封地,除范氏的封地先后有所变动外,其余皆在晋南。晋顷公十二年灭祁氏、羊舌氏后,六卿专权,晋室弱,相互间形成了矛盾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晋侯为防范逃亡华山的羊舌氏子孙勾结强秦对晋国造成威胁,赵鞅则侧重以应对六卿间的内斗,在天时地利人和有利于己的条件与形势下,约于公元前513年秋,在自己封地赵邑(即赵伊)境内破土动工建边秦城堡晋阳城。  相似文献   

15.
东晋南朝墓志的渊源、摆放位置、纪时格式及"一志多方"现象等若干问题,是前人相关研究中有所涉及,却仍有待深入的重要方面。东晋墓志出现的内在原因,是受西晋已经形成的使用墓志的风习的影响,源自西晋;而其所呈现出的外在特征,却又受到南方使用志墓砖铭的丧葬习俗,以及东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与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东晋至南朝墓志发展、定型的过程相吻合的是,墓志的摆放位置、纪时格式也同样经历了从不稳定到稳定的变化过程。东晋、南朝墓志中的"一志多方"现象,虽然比较特殊,但大多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与偶然性,且出现的时间也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金诗学唐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代诗歌在受苏轼等宋代诗人的影响之外 ,也受到唐诗的浸润。本文依据金诗发展变化的自身情况 ,考察了金诗学唐的历程。文中将金诗学唐分为金初“借才异代”时期、“国朝文派”时期、金代后期等三个阶段 ,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从一个方面展示了金诗发展的轨迹 ,揭示了金诗的某些重要特点 ,对于我们深入地认识金诗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周潇 《东方论坛》2012,(3):102-108
诸城丁氏为明清望族,明末清初名人辈出,其中以文学巨匠、《续金瓶梅》的作者丁耀亢最为杰出,其诗文、戏曲、小说等无不带有浓厚的遗民情结。散曲为丁氏家族之所长,丁纯、丁綵、丁惟恕、丁耀亢皆工散曲,饶有文名。近年学者又提出,丁耀亢祖父丁纯、父丁惟宁与《金瓶梅》的创作还有着微妙的关系,或即为该书的作者。丁氏堪为明末清初的文学世家。  相似文献   

18.
依据新发现的清乾隆二十七年、同治十二年、民国十年等三种不同年代的《平西汤氏家乘》所展示的详确世系源流,参考文物普查中发现的汤氏始迁祖墓葬、宗祠遗址及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汤氏庐舍等不可移动的文物,阐明:汤翁远祖唐末梁初来自苏州,开基江西南丰;其一世祖宣慰公于后晋居官临川;十六世祖铁郎公元末明初(永、宣之间)始迁江西广昌县白水寨(今赤水镇);汤翁生于广昌,明嘉靖四十年避乱流寓临川、终老临川。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问世后,先有沈德符等对它大加抨击,说它明惩暗劝,实为淫书;淫书说寿终正寝,认为<金瓶梅>是一部劝世、戒世之作的观点却颇为流行.其实<金瓶梅>是一部哀书或痛史,它展现的是那极端黑暗、腐朽时代的人物的扭曲史,正如何满子所说,书中人物的离奇言行更多应看作是人物找不到正常出路的变态的发泄,使人们品味出更多更深刻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