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三个相关层次的问题:程小青的<霍桑探案>和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是中国式的侦探小说和西方式的公案小说;他们这样创作是由于各自的文化、文学的"偏食"和"误读";"偏食"和"误读"是不同民族、国家文化、文学传播中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30日,列维-斯特劳斯终于还是没能迎来他的101岁诞辰,安详地离去.他的去世让我无比震惊,我所震惊的不是他已然远去的事实,而是他远去的方式.远在二十多年前,与他同享大师盛名的萨特,死了的时候几万人为他送葬,而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列维-斯特劳斯的死讯却是在他下葬后才被得知.  相似文献   
3.
爱伦.坡的侦探小说与其他小说一样具有审美作用。所不同的是爱伦.坡的侦探小说讲述的是犯罪与侦破的故事——追查犯罪线索,揭开犯罪之谜,解开虚假符号,而所有这些都是要把世界的真实和心灵的真实带向澄明的境界。他的侦探小说蕴藏着深沉的复仇意识、非凡的逻辑推理与浪漫的灵知精神,为19世纪通俗文学的兴起和大众阅读兴趣的变化,提供了最新、最美和最富创意的范本,启迪读者的思想和心灵通向更高远的人生关怀,以展开对人文意趣的追问。  相似文献   
4.
论白话侦探小说的新文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程小青为代表作家的白话侦探小说重在表现“逻辑推理”的科学精神,与歌颂封建皇权和忠臣义仆的传统公案小说在思想内容、形象塑造、叙事方式、语言特征以及作家知识结构诸方面,都有许多本质的不同。尤其是程小青自觉地探索侦探小说创作理论,并联系于民族命运和祖国前途,标志着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逐渐成熟与思想进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尔摩斯探案小说》在近代出现的译作--1896年《时务报》初译本、1903年"绣像小说本"、1916年"中华书局全译本"的分析,说明近代侦探小说翻译在叙述视角、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几方面均受到本土文化的干预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早期的侦探小说翻译由英国作家柯南·道尔侦探小说被引入开始。最早翻译柯南·道尔侦探小说的张坤德长期为研究界所忽视。文章从张坤德与《时务报》的关系,以及张坤德翻译柯南·道尔侦探小说的特点等方面,对张坤德的翻译活动和成就进行了梳理,认为张坤德是我国早期侦探小说的开先河者,应在侦探小说史上确立其相应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吴颖 《社科纵横》2009,24(1):170-172
作为一位出色的“讲故事”大师,英国当代小说家格面厄姆·格林的作品多采用将侦探小说、惊悚小说的通俗元素与严肃题材相融合的文本策略,这种创作手法与后现代小说的创作理念相契合,表达了格林对战争中社会、道德价值的关怀以及对人性本质的反思。本文通过解析其“消遣小说”《神秘的第三者》中的侦探小说技巧的使用及侦探故事背后蕴含的严肃题材,探讨格雷厄姆·格林小说创作技巧如何做到“雅”与“俗”的完美平衡。  相似文献   
8.
在被西方文论界誉为"侦探小说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15年后,一颗侦探小说的新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文坛上。她就是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二"、"新推理之王"之称的米涅.渥特丝。这两位虽然生不同时,但同是作为英国侦探小说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常常有人论及她们的相似与传承关系,其实两者在小说创作的很多方面大不相同。本文拟从人物塑造、社会主题,以及创作特色等几个方面对克里斯蒂和渥特丝进行比较,并探讨她们作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侦探小说文本所建构的故事中存在两个角色体系,每个角色体系拥有完整的三组对立的角色,它们各自在文本中完成自身特定的功能.共同引起犯罪故事的发生和调查故事的展开。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明清以来的公案小说在进入晚清以后呈现出逐步衰落的发展态势。尤其在西方侦探小说译介并进入中国之后,公案小说更是被认为为侦探小说所取代,这一过程通常被形象地描述为"包拯与福尔摩斯交接班"。但在公案小说与侦探小说此消彼长、前后更替的表层现象之下,两类小说之间其实产生了一系列更为复杂的文本纠葛和对话关系。通过对公案小说如何受西方侦探小说影响及其在文本内部发生的种种微妙变化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这种影响并非是单向度的,公案小说反过来又潜在地、持续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侦探小说的理论和创作,二者最终形成"合流",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侦探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