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中国文学经历了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冲击波、民间化等历程 ,在这一历程中 ,英雄主义被有力地消解了 ,但正是这种消解 ,才有文学精神的愤激和呐喊 ,重塑英雄主义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2.
作家刘恒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中坚分子,其创作的多部中、长篇小说以及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作在当代文坛上曾激起巨大反响,并引起理论界的足够关注。本文拟从人性主题、创作方法、电影化想象、人物形象等方面对自九十年代以来刘恒小说研究的情况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3.
鲁迅和张爱玲分别是主流文学和非主流文学的代表,他们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二者在现代文学史上都被无情地扭曲了,一个是“红色经典”,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误读的大师;一个是个人主义的“靡靡之音”,长期被排斥在文学史之外。二者对人性的弱点都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在探讨现代人的生存处境时表现出深刻的悲剧精神。此外他们的创作都显示出相当成熟的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5.
本文通过对菲谢尔的代表作品《坏男孩》的分析,分析了写实主义绘画和现代主义绘画的长处与弊端,说明后现代主义绘画是在继承了写实主义绘画和现代主义绘画的长处,扬弃了写实主义绘画、特别是现代主义绘画的弊端的基础上产生的。进而论证这样一种观点:世界上比没有什么“纯粹的审美经验”,所谓的审美经验是日常经验的完整、升华。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经“伤痕”、“反思”、“改革”文学,至80年代末“新写实主义”出现, 到90年代中期,“新现实主义”登上文坛,表现出现实主义写作的魅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人性的理解与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三种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站在人性的立场对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内在价值进行审视。作者认为,现实主义小说强调人的社会性,其典型人物是“向上爬”的人,在社会的等级秩序中从低级层次(或底层)向高级层次(或上层)攀爬。中国当代现实主义小说可以分为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新写实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三种类型。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关注民族国家的独立平等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决策对个人命运的决定性影响。新写实小说变国家本位为个人本位,从社会立场向个人立场转型,关注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人的不同命运。对社会公共问题的关怀则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色。本文借对三大类型的分析,确认社会发展对现实主义小说的直接影响,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还看到人性内涵的日益丰富和提升具有衍生现实主义小说多种类型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期,自然主义与写实主义都作为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反拨而被引入中国现代文学。一开始,由于知识界受文学进化论的影响,普遍认为自然主义优于写实主义,但随着普罗文学的兴起,写实主义(又称现实主义)终于成为权威话语,排斥包括自然主义在内的其他文学观念,而且其自身也发生了变异,成为架在作家头上的“理论刀子”。  相似文献   
9.
傅翼 《江右论坛》2007,8(10):122-124
本文从对作家作品的分析着手,描述了80年代末期出现于文坛的"新写实派小说"的写作特征,对几位主要的作家和其有影响的作品做了分析和内在共同写作规律的阐述,并在与传统写实主义方式的对比中,发现其写作的突破点和局限处.  相似文献   
10.
梁沛 《南方论刊》2001,(12):36-37
文学是人学,但应更多地关注“英雄”的生活,还是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这个问题曾一度引起文学届人士的激烈争论,且两厢争执各行其道。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池莉的《烦恼人生》开始,一些谓之为新写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不断推出,以关怀民生关注“过日子”为主调的作品大涌热浪,人们似一下子将视觉投向到人的生活的原生态。“过日子”一下子成为文学热点论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