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偏义复词的两个词素意义相类、相关或相对、相反,在表义上只有一个词素起作用,但另一个词素并不是毫无意义的陪衬。在现代语境观的视角下,文章对零词素进行了新的审视,对偏义复词进行了新的界定。并从零词素语境制约特点出发,定量分析,区分出语言性和言语性两种不同类型,进一步对词素位置、语境制约类型进行了新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词汇语用学与语言歧义性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歧义性的研究是词汇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不断作出语用选择的过程,这一过程不同程度地受语用意识和语用交际环境的指导和调控。语言交际中歧义的产生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语用表征现象,也是一种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制约的具体反映。笔者在B lutner提出的词汇语用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语言歧义和语言使用者的词汇语用意识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歧义的语言标示的词汇语用功能,试图用词汇语用学理论来解释许多表面无歧义但语用意义上存在歧义的话语,以表明词汇语用学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被动观念与语言表现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从客体凸显能力和因果推论能力两个角度论证被动观念形成的条件 ,认为被动观念是人的思维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观念 ;第二部分从事件判断可能和句子表现实际两个角度观察被动观念的选择运用 ;第三部分是余论 ,认为就汉语而言 ,被动观念的表现可以存在于语言单位的各个层级 ,尤其要注意那些可能隐含着被动观念的结构与格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知识社会学通过消除形而上学的超越性与内在性的悖论而使哲学方法论在 2 0世纪下半叶向社会学倾斜。由于史学与社会学结盟 ,社会学范式开始进入向来以历史思维著称的哲学 ;社会学的方法 ,如凸显、实践、反思反思者 ,正在成为当代哲学的主导话语 ,推动了哲学的社会学转向。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周遍性重复是语言诗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产物,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国风》章节的复叠,句法上形成同指性双层加合型复句句式,以满足语言形合的需要;语义上,其"总说-分述"格局体现了涵括和细节的统一;重复本身具有认知凸显功能,其信息过量现象在说理性语篇中还可视为一种语言顺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根据形容词所述性状与时间的相关性,可以把形容词分为动态和静态两个情状类型。从认知视角来看,形容词情状类型的句法表现是人们的心理期待在语言上的投射。形容词所述事物性状的恒常性与临时性、程度量的增加与减损是形容词情状类型的语义基础。动态形容词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现象可以从话语焦点凸显和语用等级序列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改革需要在众多领域推进,但是,各个领域改革都应该围绕同一个核心问题:重新校正、调节政府与企业、与市场、与公民、与社会的关系未来十年,中国这艘载着13亿多人口的巨轮将驶入下一个航段,尽管方向基本明确,但面对这片未知水域,我们需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厘清航线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外消费者开始慢慢对中国品牌有所认知,然而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关键是获得国外消费者的支持.为此,文章基于制度理论视角构建了品牌合理化战略、品牌合理性和国外消费者支持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收集了218份美国消费者问卷,通过AMOS分析表明,中国品牌国际化中的顺从战略、凸显战略均正向影响品牌实用合理性和社会合理性;操控战略正向影响实用合理性,但对社会合理性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关系;而无论是实用合理性还是社会合理性都正向影响着国外消费者支持.研究结论还进一步表明,品牌合理性是中国品牌获取国外消费者支持的内化机制.因此,中国品牌的国际化要取得国外消费者支持,不仅需要重视产品、技术、人才等,更需要重视品牌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转喻机制具有普遍性,也存在于翻译过程中。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翻译转喻现象进行了基本的分类,并从范畴化和认知语法角度分别对存在于词汇和句子层面的翻译转喻现象进行了分析。翻译转喻涉及音、形、意三个方面,研究发现:1)其主要实现途径包括整体代部分、部分代整体以及部分代部分;2)翻译转喻依托范畴化结构,尤其是当两种文化存在通用图式的情况下,翻译转喻就是对原语范畴之外其他级别范畴或同一级别其他范畴成员的凸显及在译语中的映射;3)增译、减译、转换等技巧是翻译转喻思维的具体方法论,其使用会导致译语概念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研究成果对认知语言学、翻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死活+VP”格式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的“死活+VP”格式在语义表达方面,表达背离性的“结果义”和一致性的“行为义”;在语用功能方面,该格式普遍具有凸显“VP”的功能,同时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还具有特殊的“反驳”功能;在句式联系方面,表“结果义”的“死活+VP”格式不能形成取舍句,而表“行为义”的“死活+VP”格式一般能形成取舍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