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00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145篇
管理学   2395篇
劳动科学   157篇
民族学   243篇
人才学   614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4662篇
理论方法论   1085篇
综合类   11628篇
社会学   1495篇
统计学   310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413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664篇
  2014年   1084篇
  2013年   1041篇
  2012年   1289篇
  2011年   1556篇
  2010年   1471篇
  2009年   1583篇
  2008年   1703篇
  2007年   1262篇
  2006年   1130篇
  2005年   1123篇
  2004年   1070篇
  2003年   1063篇
  2002年   976篇
  2001年   880篇
  2000年   668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百年来党内政治生态大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良好开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逐步修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全面净化等发展阶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基本经验主要包括:发扬民主与依规治党是实现"六有"党内政治生态目标的关键;始终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坚持系统思维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根本准则和重要方法;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反腐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是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发展阶段,党内政治生态呈现出从"明显好转"到"根本好转"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3.
在书法艺术开始走向审美自觉的时代,在书法批评史的开端,在两千年浩如烟海的书论中,有一篇文章,它第一次以一种专论式的批评方式理论阐述草书的"不足学""不配学""学无用"。但历代众多的书法论文选本都把这篇文章摆在前列,如《法书要录》《书苑菁华》等俱载此文。直至今天,这篇文章所揭示的书学思想及时代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反思、深思——这便是东汉赵壹的《非草书》。"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是反对当时张芝、罗晖、赵袭等人对草书如痴如醉的追求。赵壹认为这些草书家没有去研究圣人之道和治国之道,而来研究一个 "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的 "小技"——草书,这一举动有悖圣人的教训。"《非草书》在书法史中显得如此光彩照目,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却又让人感觉有些孤苦零丁,或许正是这个不一样的赵壹可以让我们从另一角度更加深入的了解草书。我们学习传统技艺的乐趣,除了技艺本身之外,还可以借这些技艺和文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古人所思所想,有如穿越时空、与古人相晤。  相似文献   
4.
菩提心思想作为一种典型的利他主义思想,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理念,其核心是大慈大悲,是通过发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以"七重因果"和"自他相换"等方式,以及以布施等波罗蜜六度来逐步实践、升华的智悲双运观修法门。其中既包涵着从"道德底线"到"亲缘利他"及"纯粹利他"升华过程,也包涵着自觉觉他和自律他律的辩证统一思想。通过提倡和弘扬菩提心思想不仅有利于建立"道德底线"思想,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进而有助于建立理性的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5.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生命伦理学更应该被看作是实践伦理学而非应用伦理学,这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以一种演绎的模式将抽象理论或原则带入具体的生命伦理学问题的方法论。作为替代原则主义以及高级理论之演绎性应用的另外一种方案,殊案决疑得以突出个案特征与实践情境,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否定了理论的解释力甚至实践意义,毋宁说,它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原则主义作为理论和方法自身的反思、修正与发展;这缘于道德直观与道德反思总是在辩证地互相调节和修正,而理论存在的意义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发展给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新的要求,教育领域可谓是重中之重。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教育已经不再是单单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的探索和分析。小学数学是学生培养合理推理能力的初始阶段,所以本文着重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并且提出有效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7.
薛富兴 《社会科学》2015,(2):116-126
"阳明格竹"是中国古代认识论史上一个典型案例,王阳明未能找到其格竹失败的真正原因,由此得出错误结论,从逻辑上终结了朱熹所提倡的客观外求式"格物致知"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沈括提供了"格物致知"活动的成功经典案例。沈括的案例表明:要想获得关于外在对象客观而又深刻的认识,人们必须以积极、动态的操作性实验活动为基础,完善的"格物致知"活动是一个由感性的观察实验与理性的推理分析双向互动的过程。阳明格竹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只有感性、消极的对象静观,没有积极的操作性实验,以及理性推理分析支撑,故而其格竹活动只能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8.
蔡爽 《生存》2020,(10):0030-0031
数学计算始终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就是计算,计算能力是学生必备的技能。如今存在着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渐下降的问题,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加重视自身的计算能力,教师如何更好的进行计算教学,这些都是应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文章对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李轲丽 《生存》2020,(8):0132-0132
在目前的新兴课程教学模式变革下,其文件提出的各项内容均对当前的小学语文任课模式有不小的挑战。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若学生想学透、学精最关键的是对阅读理解的掌握与否,因而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关注对课堂“有效追问式”的思维模式训练。因此,在本文论述中将提出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