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69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83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600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657篇
社会学   437篇
统计学   1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496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付洋 《家庭科技》2015,(5):20-21
游戏是玩,能够让孩子快乐;游戏也是一种沟通方式,能够帮助孩子表达.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要谈心中的困扰很难.并不是孩子不愿意讨论,而是他们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或思考技巧来表达.这时候,游戏就成了通往孩子内心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4.
该文试图从甲骨文、金文的角度,对殷商的原初史料进行解读。近年来在殷墟以外的周原,陆续发现了原初史的甲骨文新资料,这些实证表明:原本落后的周族始祖,并未延续夏族独自发明的特有的文字系统(迄今考古学未能证实其实际存在),而是继承、使用了敌对的殷商王国的文字——甲骨文。20世纪我国考古学诞生之后,在古文献学传统的记载中,尧舜禹、夏王朝是"文献学存在"的;然而在考古学的意义上,偃师二里头文化仍不能验证"夏王朝"的"考古学存在"即历史真实存在。今后我们还应坚持强调年代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原初史提供更多的、合乎科学思维的考古数据,作为进一步研讨的坚实基础。该文试图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来解读殷商世系和天干十日的考证。  相似文献   
5.
6.
《老年人》2015,(5):60
30年前,大家常年玉米窝头、高粱饼子,还吃不饱,每月4两油还要凭票,有人甚至一年难得吃一次肉……可那时,三高、心脑病、糖尿病很少见。为什么?日子好过了,血液黏稠,血管老化,心梗、脑梗、中风偏瘫、老年痴呆等却越来越多……到底怎么了?我们哪里做错了?现在拨打4008-272-271,不用花一分钱,免费领取《多活三十年》,这本书是由数十位研究者倾力打造。为您全面解读血脂  相似文献   
7.
1907年秋瑾被杀后,萧山湘灵子韩茂棠(天啸)所撰的剧作《轩亭冤传奇》传诵一时。除此之外,在二十多年的笔墨生涯中,韩氏还撰有多种传奇、弹词作品和小说,然长期以来因资料湮没而鲜为人知,也为历来的研究者所忽视。经追访考寻,韩氏创作的传奇、弹词计有《爱国泪传奇》《苦海花传奇》《昙花梦弹词》等五种,小说则有《桃花血》《寡孀泪史》《名姬惨死》《战场喋血之惨史》及《新武林潮》等十余种,可说是一位多产的剧作小说家。其前期写作的主题及阐发的思想,大多集中于民族、革命、自由、独立与女权诸方面,反映出在辛亥前后的一段时期,其感怀时局、痛心国事的爱国情怀;展现出韩氏一腔热血,谱写时艰,及其爱国爱民的一片热忱。其写作风格,也充满了慷慨悲壮之气,表现出豪放雄奇的特点。而其后期写作则失去了直面现实的勃勃生气与锐气,思想意义有所削弱。  相似文献   
8.
9.
徐碧辉同志在美国进行一年学术访问,带着丰盛的收获归来,又逢她的新著《美学何为》即将问世,首先应该向她表示热烈祝贺。《美学何为》一书是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最终成果,碧辉同志为本书灌注了大量心血,付出了辛勤劳动,可谓"十年磨一剑",现在终于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也可以说是功德圆满了。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37-243
最近十多年关于"父子互隐"的论战一度波及苏格拉底。一方认为苏格拉底主张子为父隐,另一方认为苏格拉底赞同子告父罪。双方针锋相对,都指对方误读了柏拉图的《游叙弗伦篇》。通过对《游叙弗伦篇》的解读和相关资料的考证,可以发现,苏格拉底的确质疑游叙弗伦告父杀人,但他质疑游叙弗伦的原因并非因为主张子为父隐,而是因为不能确定游叙弗伦的父亲是否犯有杀人罪,不能断定游叙弗伦告父杀人是否虔敬。《游叙弗伦篇》既未断言苏格拉底赞同子告父罪,也未显示他主张子为父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