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有关“更”(gēng此后不再注音)的词语,鲁迅《社戏》中“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的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请大家去吃炒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有“次早五更起来,父女两个先打火做饭,吃罢,收拾了”。再如,《木兰诗》“金柝”的注释:“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的器具”。等等。初按工具书给学生概而释之,三更就是半夜的时候,五更就是天快亮的时候。再具体一点追问,一更相当现在的多长时间,各更是几时至几时,更从每天的几时起讫等,就难以说清楚。《汉语大词典》“更”条释为“…  相似文献   
2.
元修《宋史》的粗陋屡遗后人斥责,改撰重修者接连不断,其中以明人成绩最为显著。由于元修《宋史》利用了大量的《国史》和《实录》等第一手史料,使得该书在史料价值方面占有绝时优势。明代宋史学者对此有着清楚地认识,因而并未抛弃《宋史》史料,而是本着求实存真、广征博采的原则,对《宋史》史料扩充补遗、考辨纠谬,尤其在人物传记和南渡诸事上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使得宋史记载更趋真实、完备,亦为后人的进一步辨析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宋史》是《二十五史》中最芜杂、错误最多的一部书,其《吐蕃传》部分的某些记载也难免有误。《宋史·吐蕃传》是研究宋代吐蕃的基本史料。为了在研究中更好地利用《宋史·吐蕃传》,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历史以真实,有必要对其作一定的考证。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6月,2006年3月被列为浙江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主要任务有三:一是在五、六年内完成50卷《南宋史研究丛书》的编纂工作;二是以中心为平台,积极开展南宋史研究的国内外交流,推动南宋史研究的深入发展;三是以史为鉴,结合杭州历  相似文献   
5.
表宋风,兴蜀学--刘咸炘重修《宋史》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学者刘咸炘立意重修<宋史>,目的有二,一是表彰"宋学",二是中兴"蜀学".他之所谓宋学,主要是指浙东学术为代表的经世致用一派的史学传统.刘氏认为,宋代蜀中史学大盛,元后而衰,清末民初"宋风"渐为复兴,重修<宋史>正得其时.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吴天墀文史存稿》一书所展示的老一辈学者创新的追求、纯正的学风、深厚的功底、宽阔的视野乃至坦诚的态度,均足以垂范于后学。  相似文献   
7.
前言     
古之书法家者,皆为政为文之余而为之。所谓专业者,皆书工、书匠也。《宋史》所记御史台、秘书省、会要所、国史实录院所需楷书数人者,皆书工也。历代皇家或地方官衙所需抄写实录之匠人,称为"百工之人"。盖其仅有书技而无学也。古之有学者,未必为政,为政者必有学。故为政为学者所作书,非唯有技更有学。"书者,如也",如其人,其人有学,其书之内涵必有学。张爱军先生,少时即酷爱书法,后学文学工,获博士学位,又以高级工程师之资而从政,胸怀非  相似文献   
8.
韩孝俊 《可乐》2011,(7):27-27
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苏东坡和黄庭坚太过耀眼,米芾总是在他们身后露出点头脸。米芾在书画上惊才绝艳,苏黄不能相比。自创高格之外,他还善临摹,《宋史》称其"至乱真不可辨"。米芾常借别人收藏的古书画观赏,遇见喜爱的就临摹副本,然后将真品赝品一并归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宋史·陈尧佐传》为依托,利用现存宋代文献资料,择取疑难较多的八个问题,一一加以考述.以期有助陈氏家族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宋诗类选>及<无锡县志>中辑出<全宋诗>失载之窦纲其诗,并通过宋人文集勾勒出其人大致生平;同时对<全宋诗>所收苏绅诗歌亦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