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89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小说在其谨严、整饬的典型理论背景下的总体模式中始终存在着散文化的革命因素。散文化小说 ,是一种现代作家们自觉创作出来的独立的小说体式 ,是一种超乎在小说和散文两种文体之上 ,有自己独特艺术品格和审美意蕴的现代小说体式。  相似文献   
2.
论作文教学思维定式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文教学的思维定式带来作文的模式化,而模式化造成个性文、创新文的缺失.其主要表现是重内容轻体式、重纪实轻想象、重课内轻课外、重共性轻个性.在语文教学改革中,需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的情诗是他爱情生活的留痕,《我等候你》是他对陆小曼痴情的见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徐志摩的爱情观、生活观,即追求爱、自由与美;也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即诗歌的目的不是表现政治理想,而是抒发内心情感。这首诗按情感的自然流动分行,不讲究压韵和格式的整齐,具有浓厚的散文风格,同时兼具绘画美与音乐美,被认为是他最好的一首抒情诗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题材阈限的拓展与写作程式的独创两方面入手,着重探析沈从文湘西散文(主要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对传统散文体式的巨大突破。作者认为,沈从文湘西散文拓宽了散文的题材视野,丰富了散文的表现艺术,达到了高度自由的文体境地。  相似文献   
5.
行政机关的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公文处理工作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机关的办事效率,关系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7.
崔向敏 《兰州学刊》2010,(6):182-184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作家,她的小说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特征。文章主要从萧红的小说入手,通过与早期乡土作家作品的比较,分析这种散文化结构给萧红小说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独孤及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散文在当时享有盛名,诗歌并没有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但在后世评论家的眼中,独孤及的诗歌仍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其诗歌中的散文化倾向,可以看作是从杜甫到韩愈之间的一个过渡,他对于推动诗歌革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于以文字为媒介的小说,其阅读效果对受众的影响力如何,取决于作品的人文价值和审美贡献.茅盾文学奖得主迟子建在多年的文学创作中所坚持的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审美表达上的探索,奠定了她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以双重化隐喻意义的结构、散文化语言、情态化自然的成功书写完成的获奖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标志着她的小说写作达到的前所未有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0.
公文体式写作研究阐述最简易的类型是浅显知识介绍,通常以"怎样写**"的模式出现。这只能算是一种启蒙教育。公文体式写作研究阐述最普遍、流行时间最长的类型要数"格式说明+例文"的简易模式。这种模式比起浅显知识介绍型来,有所进步,但非常有限。问题主要在于运用这种模式过于简单,过于粗疏,在例文的引用列举上尤其如此。这表现在一个公文体式只举一篇例文,而且没有分析说明;一个公文体式举有多篇例文,但同样没有分析说明;错用例文而产生误导;错用病文作范文而产生误导;推荐病文作范文而加深误导等。公文体式写作研究逡巡不前的原因之一是人们至今仍普遍认为公文写作只是一种简易、机械的技术操作,所谓的公文写作学是不存在的;原因之二是公文写作研究人员的队伍尚不精锐有力,特别是缺乏能真正统领大军冲锋陷阵的将领和统帅。(打破这种现状的)突破口是群策群力,及早编创一部能极有效地指导公文写作实践的新经典《现代"尚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