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从审美体验出发,论述了李金发对法国象征主义接受的情形,认为李金发在法国用汉语创作象征主义诗歌,构成异质文化的多重变奏和多元整合。李金发诗歌从表现主题、审美方式到语言形式等皆师承波德莱尔和魏尔伦,但东方因子如血脉衍生,“调和中西”成为他的自觉追求,李金发在对象征主义选择的过程中完成对象征主义的变异和转化。  相似文献   
2.
李金发诗歌借用西方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书写诗人对异域生存的理解.在异域,李金发时时感到自己是一个无根的异乡人,从而在现实中自贬身份、自抑情感,在诗学策略上,则以沉郁为情感底色,并撷取大量"丑恶"的意象来表现.这就是李金发诗歌所体现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李金发的诗歌创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融合,其作品最初被作为解构旧文学思想的工具,虽然遭到主流文学中部分文人的攻讦,但终究还是被作为象征主义代表纳入新文学体秩序之中.李金发的变异象征主义本是蕴涵着反现代化的现代性,然而在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文化和外部局势主导下,最终也不得不以牺牲自己所追求的艺术生命而依附于革命化和现代化,从而销匿于新的文学秩序之中.  相似文献   
4.
日前,梅州市蕉岭县、梅县区和"全省诗教先进单位"。兴宁市申报"广东诗词之乡"已同时获梅州有着丰富的诗歌资源,梅县是批,成为广东省拥有最多"诗词之乡"国务院文化部正式授予的"山歌之乡"。的城市。蕉岭县人民小学、田家炳实验梅州自古诗才辈出,有"广东第一才子"小学和兴宁市田家炳中学同时被评为宋湘,掀起"诗界革命"的黄遵宪、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别开生面的艺术尝试,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择取了现代性所带来的颓废的审美情调,具体表现在对于生存/死亡、爱情/忧郁、自然/生命的审美意象上,呈现出一种世界性的艺术姿态.  相似文献   
6.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早期象征诗派代表诗人之一李金发,以其独具特色的诗歌创作为起步不久的现代白话诗坛吹来了一阵冷涩的微雨。他打破传统审美习惯,以丑恶事物入诗营造了别具一格的审美意象;他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以梦境和幻觉的情感体验构筑另类诗境;他重视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通过一系列死亡意象的营造表达对生命人生的深刻探索;他运用阴冷灰暗色彩的词语,使诗歌整体呈现悲凉苦楚的色调。李金发的诗歌创作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在现代诗歌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李金发诗歌“凄迷奇幻”的抒情品格,是新诗史上独特的一品。其“凄迷”主要表现为诗的情绪或诗人的主体情感倾向,“奇幻”主要表现为情绪抒写的艺术倾向,二者是互容而且互为因果的。李金发的诗艺探索留给后来者很多的思考和镜鉴。  相似文献   
8.
李金发诗歌中由力比多能量的危机导致身体退回黑暗的洞穴,从而拒斥自生光的直接启迪。反射光或折射光是贯穿李金发诗歌的母题,我称其为"反照性诗学",反照性诗学预示了中国现代文化叙述里涉及身份与自我模塑的关键性话题。借助镜像的折射反照,中国现代性叙述中自我的自反意识便随之崛现。与自生光的线性向心运动不同,反射光内存一种"观者—镜像—光源"的三角关系,形成了破坏线性整一性的差异、剩余与他者性。通过对镜面物的观照,李金发诗歌透露出"自我"的空洞、匮乏和虚妄,显现了非我与分裂的自我。这种独特的自反性意识诞生出一种崭新的自我伦理,在颓废的第三度空间里,重塑生命的美学情感与时间意识,通过"镜像—悲悼—纪念碑"的叙述范式构建了个人化身份与现代主体性的辩证美学。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金发是现代诗歌领域一个不可忽缺的人物。在“五四”大量译介外来文化的背景下,他的诗歌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本文着重从文本分析出发,梳理现代主义思潮对他的影响以及在他的诗歌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远取譬”的比喻方式、“省珠串”的句式以及表现“生命欲揶揄的神秘及悲哀的美丽”,是李金发诗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改变了诗歌意象的肌质、组接方式并显现出一种不以意境为归宿的艺术追求,这就突破了以意境为核心的中国古典诗学的统驭,为白话新诗的创作,引入了一种新的诗学精神。李金发诗的特点,也就是现代诗的特点,作为象征诗派代表人物的李金发,开创了中国现代诗的范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