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其教学具有如下特点: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注重自学与讲习指导相结合;注重学术交流,提倡论辩争鸣;尊师爱生.水乳交融。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改进我国高校教学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术语“dialectic”是理解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关键之一。这一术语在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两个中译本中有着“论辩术”和“辩证法”两个不同的译名。文章试从词源、词义的演变、词的译介以及亚里士多德本人的观点四个方面探讨“dialectic”的意义和翻译,指出“辩证法”译名的不科学性,并提出了翻译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研究青年胡适留美七年 (1910 - 1917)的思想草创 ,“回到现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关注他声名鹊起的论辩演讲。从留学前期的热衷政治 ,到后期以及五四期间的选择文学 ,青年胡适走的路看似跨度挺大 ,其实这与他在青年留学生圈子锻炼的论辩演讲息息相关。而且 ,论辩演讲还促成了他“研究研究”的学术习惯 ,这就自然而然带动和丰富了青年胡适考据实证的训练 ,甚至促使其投身到具体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论辩的常道,在于一问一答,于是形成攻守之势。面对对方抛过来的问题,有时通过正面回答进行防守是守不住的,这时,你可以不去回答对方的提问,而是向对方提出问题,向对方发起进攻,从而赢得论辩。抓住弱点,发动进攻古罗马时期,恺撒、庞培、克拉苏结成了三人同盟,分享大权。作为元老院的一员,西塞罗一方面希望庞培  相似文献   
5.
隐喻性表达不仅可以使演讲变得形象生动,而且有时候会产生很强的劝说功能。在概念隐喻理论与图尔敏论证模型的基础上,从隐喻论证和语用论辩的角度,对企业家(以马云为例)演讲中所存在的隐喻性表达进行分析,探讨隐喻论证中的“反驳”要素,以及隐喻论证的劝说机制。  相似文献   
6.
7.
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辩的原则和方法为核心内容的思想理论。辩学就其实质来说,乃是一种论辩学。它的主要论题包括辩的实质、作用,辩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要求,辩的技巧、方法,对辩论谬误的分析,辩的胜负判定等。  相似文献   
8.
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论辩研究已经成为了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不同学科在这一课题上却未能实现有效的交叉研究.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论辩理论,对依据新论辩术理论所选择的最接近理想模型的辩论赛实例进行分析,以期为逻辑学与人工智能在论辩领域的交叉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在政治统治秩序的合法性问题上所持基本立场是,政治行动领域是根植于生活世界情境之中的,只有那些与公共领域具有实效性联系的政府行动才容易获得公众的支持与忠诚.可见,公共领城,主要是政治的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密切相关.政权的合法性需要由政治公共领域理性地提供.这是哈贝马斯合法性理论的主题.哈贝马斯从两个角度详细论述了这个主题: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哈贝马斯着重论证了政治公共领域的衰落必然导致政治的合法性危机;而在<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中,哈贝马斯则重点阐明了政治合法性的重建有赖于公共领域及其政治功能的重构.在哈贝马斯心目中,理想的公共领域应当被构建成一种能够提供自由、平等、开放的"民主商谈程序"的"交往共同体",公众可以自由而平等地介入其中,自由论辩以形成公共意见,借助公共舆论的监督功能将公共权力限定在合理范围内.并为政治的统治秩序生产出经过公众论辩、审视及批判的服从和忠诚.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佐藤信夫与利科的语言哲学的比较,展示出佐藤对西方修辞哲学的突破.这种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1、他从西方传统修辞学中挖掘出修辞的"发现性认识的造型功能",找到了西方修辞学长期忽视的修辞学之根;2、他提出了作为"第三视点"的修辞感觉,把修辞学研究从说服技术和诗艺的长期二元对立推进到更深层次的修辞创造;3、他建立了以人性论为基点的修辞学本体论,使修辞学从语言的装饰提升为语言和人的本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