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隐喻性表达不仅可以使演讲变得形象生动,而且有时候会产生很强的劝说功能。在概念隐喻理论与图尔敏论证模型的基础上,从隐喻论证和语用论辩的角度,对企业家(以马云为例)演讲中所存在的隐喻性表达进行分析,探讨隐喻论证中的“反驳”要素,以及隐喻论证的劝说机制。  相似文献   
2.
3.
汉语隐喻的语用综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综观论由比利时学者耶夫·维索尔伦率先提出.该理论以达尔文进化论为思想基础,旨在建立一个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用以解释人们在语言使用中不断做出的选择现象.从语用综观的角度看,隐喻的使用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通过引入变异性、协商性和适应性等三个处于不同层次而又相互联系的关键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阐释隐喻的生成及理解:隐喻的生成是发话人以相似性为原则寻求源域,并从最佳个体关联角度对源域进行适应性评价的过程;隐喻的理解也同样充满了变异、协商和适应,释话人需要在可能的范围内选择具有最佳语境适应性的语义解释.以语用综观论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汉语隐喻实例,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人们是如何使用隐喻的".  相似文献   
4.
母语迁移说、中介语理论和监察模式只描述了二语习得的不同表现特征,标记理论和原型范畴则为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和难点寻找理由。笔者在句法层面上论证了出现这些特征和错误的根本原因是类比思维在起作用,学习者自始至终都在使用类比,类比思维既促进又制约着他们的习得;分析了二语习得中前期类比迁移特征,是在语际间(母语和目的语)进行的,而后期类比迁移特征,则是在语内(目的语间)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徐慈华  黄华新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06-111,158,159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国内外学术界掀起了隐喻研究的热潮,语言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计算机专家和其它相关领域的学者都纷纷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这种多学科交叉研究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大大加深了人们对隐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审视不同研究方向上所取得的成果。本文将符号学作为一种元学科的分析视角,结合隐喻研究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探讨在符号学的基本框架中把握当前隐喻研究的大体形态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隐喻表达与经济性原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们为什么频繁地使用隐喻,这是认知科学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人类行为的内在逻辑总是遵循"省力原则",这一原则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就表现为表达的经济性.隐喻表达可分为隐喻式命名和隐喻式陈述:隐喻式命名虽然花费了命名者更多的精力,但由于其形象、生动、易记的特点而减少了使用者的投入,从而实现了命名活动的经济性;隐喻式陈述借助预设、衍推等表达形式,可以使特定话语的信息量激增.隐喻式命名和隐喻式陈述均体现了思维和表达的经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