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1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8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09篇
人才学   9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708篇
理论方法论   280篇
综合类   5037篇
社会学   485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612篇
  2011年   699篇
  2010年   627篇
  2009年   599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376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作为诗人的孙担担,在其诗歌创作中并没有完成诗歌的过渡抒情、表白和喧嚣,而始终以一种冷静的姿态审视个体的生活日常以及日常的细微之处,捕捉属于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并虔诚地秉持着属于个体经验的诗歌创作理念和诗歌理想,并立足于在"去我化"和"去抒情化"中进行现代汉语诗歌的创作,进而形成了其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3.
从萧红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描写萧红儿时跟随祖父学习《千家诗》的视角切入,探索萧红的诗歌与古典诗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将萧红的诗歌创作带入新诗时代语境,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挖掘其诗歌的叠词美、意象美、色彩美、图式美等美学特色。从其诗歌中个人情感的弱势抒写、现实关怀的相对不足、高远境界的升华不足等方面,分析其诗歌存在的缺陷,考察其创作由诗歌转向小说、散文的内外之因,以及这一创作转向后她所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全面把握萧红创作的美学特色与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5.
为了搞好学术规范,进一步提高本刊的办刊质量,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我们竭诚欢迎学界同仁惠赐佳作,约稿具体要求如下:(一)作者单位:包括全称(高校至"院"或"系"一级)、单位所在省市名及单位邮政编码。(二)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省市或县)、职称、是否为博士、是否为博士生导师。(三)论文属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的,请标明项目名称、项目批准号,并注明该论文所属基金项目是否为作者主持研究。(四)内容摘要:从论文中提取主要论点(不要自我评价,不出现"本文"、"笔者"、"认为"等字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我们所提到的诗歌都是在中原文化的前提下提出的,而对少数民族诗歌进行研究的也只有少数专家学者。其实,少数民族诗歌的独特意境反而可以使我们眼前一亮。其中藏族古典诗歌在独特的地域条件和宗教环境下演变和发展,独特性与艺术性无与伦比。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藏族古典诗歌,尤其是其诗歌意象,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还原藏族的历史风貌,更能够让我们借鉴藏族诗歌意象使用中的艺术手法,开拓诗歌意象创作的视野,开辟以诗歌意象营造诗歌意境的新途径。本文通过研究一些流传较广、认可度较高的诗歌,意在找出其意象的异同,方便我们在今后的古典诗歌创作找到新的路径,发掘新的灵感。  相似文献   
7.
8.
“十七年”间臧克家的诗歌选本批评,反映着这一时期诗人诗歌活动的某种悖论:一方面,臧克家通过选本的序跋写作与选本删改等批评活动,鲜明地表达了他紧跟时代步伐的激进姿态;另一方面,透过这些诗歌选本批评的某些言说及其策略,显示出臧克家作为一个诗人真诚的一面.臧克家诗歌选本批评中的这种“说”与“被说”,折射出“十七年”诗歌批评的某种矛盾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陈君钰 《生存》2020,(9):0213-0213
送别诗是在真实情境中创作的。它的思想情感大多贴近世俗人生,具有平常、普通、厚实的审美特质。也正因此送别诗成了高考命题者喜欢选择的诗歌考查类型。那如何让学生具有鉴赏送别诗的能力呢?在这文里,我从送别诗的意象角度入手,介绍送别诗中的几种常见意象,以帮助学生解读鉴赏送别诗。  相似文献   
10.
0世纪 8 0年代的“大学生诗歌”是中国当代诗坛特有的文学现象。它的文化意义、思想意义和文学意义等方面的价值 ,对当代诗歌产生过重大影响 ,具有丰富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