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115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方国根 《东方论坛》2002,(4):127-127
王船山是我国明清之际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学者,不仅综罗百代,会通佛老,总结性地批判了程朱、陆王哲学,而且继承和发展了张载的气学与湖湘学派的传统,成为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巨,波及海外.对于船山学的真正关注,肇始于鸦片战争以后,迄今已经历一百多年,其研究趋向是在不断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期 ,中国与美国均产生了人口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两国人口迁移的原因、流向及政府所采取的不同人口政策和因之而来的不同效果等诸多问题都十分令人关注。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中国与美国社会在性质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因而导致两国在人口问题上产生了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者之一伊里布(1772——1843年),本是满洲镶黄旗人,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作为朝廷钦差与时任两江总督和英国人谈判订约,因此一直为世人所唾骂。  相似文献   
4.
周文书 《现代妇女》2014,(2):213-213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落后的大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运动方向,它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同时,它既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促进作用,也对中国近代化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源流》2014,(1):4-9
“五华县地处广东省东部、韩江上游,东南与丰顺县、揭西县、陆丰交界,西南与河源市紫金县接壤,西北与龙川相连,东北与兴宁毗邻,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隶属于广东省原中央苏区。五华革命斗争历史源远流长。在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多年中,五华人民高擎反封建、反压迫的大旗,向封建社会堡垒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期间虽屡遭失败,但革命的火...  相似文献   
6.
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方式,是博物馆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临时展览是对基本陈列的补充和延伸,是博物馆对外宣传教育的重要补充,越来越受到博物馆人的重视.随着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办好优质的临时展览已成为博物馆工作实践中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面对19世纪中后期清朝在内忧外患打击下陷入的严重危机,朝鲜也深感“唇亡齿寒”.但同时其自尊与主体意识也逐渐凸现出来,传统的“事大主义”正在发生动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点:一,清政府始终没能获得朝鲜的真心事大与诚服;二,明清的对朝不同政策,以及清政府回避实质性责任的功利性对朝政策.  相似文献   
8.
本期专题围绕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未来六十年做一个专题,我觉得,六十年太长,做预测比较难。2040年乃鸦片战争200周年,离现在正好30来年,而新中国的历史若按“计划”与“市场”划界,正好也是两个30年。撇开巧合的因素,本拙文的思考阐述时间以2040年作为“终极边界”,也许这样稍稍靠谱些。  相似文献   
9.
陶杰 《领导文萃》2009,(7):70-71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在鸦片战争的年代,发出了“中国无人”的悲鸣。不久之后,上天像听到了龚自珍的“天问”,赐给这个苦难深重的大国一个划时代的人才——恭新王奕新。  相似文献   
10.
公元1840年4月6日(清道光20年的清明)。在镇江府丹阳县诞生了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的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马相伯先生。在他出生后不久.就举家搬到了镇江城中去了。他出生于鸦片战争之年,去世时又值日寇践踏祖国大好河山之时。真可谓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一生为救国奔走呼号,奋勇搏击,到了期颐高龄仍老而弥坚。他无愧于“爱国老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