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海量的数据、优质的算法与强大的算力支撑下能够实现多项技术赋能。但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否能够适用到智慧司法领域,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将其嵌入,尤其是该项技术在赋能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的边界如何,这对于深层次建设智慧法院具有重要的前提性意义。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审判活动的智能化运用,可促进可视正义的实现;通过诉讼服务的可及性,可实现司法为民理念;通过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可实现能动司法目标。然而,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带来上述诸多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风险,具体可以划分为由数据“幻觉性”引发的一般风险、由技术垄断性导致的重要风险以及由数据不可控产生的核心风险。对这些风险,应根据不同的风险特征采取相应的规制路径:可以通过对训练数据库的标准化构建以实现数据的“幻觉性”规制,通过辅助性原则的引入而实现技术规制,通过对服务提供者科加义务以实现对数据不可控的数据规制。即运用数据“幻觉性”规制、技术规制与数据规制,实现对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的一般风险、重要风险与核心风险的防范,以期完成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智慧法庭建设的风险最小化与技术赋能最大化,最终实现该项技术高质量赋能智慧法院建设。  相似文献   
2.
ChatGPT作为一种具有非凡信息获取能力的聊天机器人的出现,瞬间引发了人类智能技术节点意义上的革命。在人工智能的大力加持下,ChatGPT必将造成一系列信息技术社会后果。只有充分发挥人类的实践理性并适时地建立相应的未来伦理规制,才能应对这一人工物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从后果主义的观点出发、不断回答和尝试解决ChatGPT“随附的”伦理问题,乃是符合信息技术社会规律和算法逻辑走向的明智选择。正确地处理好“GPT化生存”问题和人机共存关系,不仅需要国家技术力量的增强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坚定重建网络美好生活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ChatGPT是搜索模式的一次颠覆性变革,依托“自然语言处理(NLP)”与“搜索引擎”两大底层技术,GPT模型为法律咨询、类案检索、法律文书撰写的智能化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同时GPT模型也面临着伦理性风险、准确性风险、法律责任承担风险等方面的质疑。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法律领域,需要通过完善规则体系建设、强化法律专业监管、加强GPT模型的法律专业训练等方法来规范其使用,推动我国新一代法律人工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ChatGPT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新兴事物,在诸多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与应用价值,成为我国学界热点研究话题之一。使用CiteSpace、Spss与VOSviewer软件,运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与解读“国内ChatGPT研究成果作者共现图谱”“国内ChatGPT研究成果关键词共现图谱”“国内ChatGPT研究关键词共现聚类图谱”,明确国内ChatGPT研究领域的时间分布、作者分布、期刊分布等特征以及研究主题分布情况。研究发现:我国ChatGPT研究始于2023年初,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国内ChatGPT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少高产作者群;国内ChatGPT研究虽具有一定的合作状态,但整体合作规模不大;目前我国ChatGPT研究不仅涉及ChatGPT模型所依托的技术,还包括ChatGPT应用涉及的数字政府、智能传播、信息资源管理等内容;我国ChatGPT研究聚焦在于技术、教育、信息情报、伦理4个主题。本研究为国内ChatGPT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索提供了学理依据与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5.
探讨ChatGPT在儿童哲学中的应用路径及其面临的挑战,可以为儿童哲学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儿童哲学通过促进批判性思维、逻辑推理等技能的发展,对儿童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意义。ChatGPT作为一种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通过参与儿童哲学刺激物开发、构建对话、哲学问题转化、探究反思等环节,为儿童哲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然而,在文化差异、情感共鸣、幼儿语言理解和技术依赖等方面,ChatGPT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诞生引发全球关注与热议,相关研究在近几个月内迎来爆发式增长,有必要对国内外有关ChatGPT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通过文献研读和主题分析法,在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取出ChatGPT的概念与技术特征、主要领域、人机关系、风险与对策等主题进行分析,把握国内外有关ChatGPT研究的主要议题与研究方向。有关ChatGPT的研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大量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ChatGPT的技术特质与相关领域的应用与挑战,但也存在概念梳理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理论深度不够、研究视角狭隘等诸多问题。未来相关研究应在丰富研究方法和理论视野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ChatGPT对人的价值挑战、人机关系的重塑和知识生产的变革等议题上来。  相似文献   
7.
ChatGPT的问题导向生成能力与幼儿园教师以儿童为本生成活动的能力相似,使职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和风险并存。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探讨职前幼儿教师对同一个教学目标下教科书活动案例和ChatGPT生成的活动的质量评估。研究发现:1)ChatGPT生成的活动在目标契合度和主体体验方面获得较高评价,但在实施可行性和语言表达方面受到质疑;2)ChatGPT具有支持职前幼儿园教师创建活动设计的能力,其所生成的活动质量在总体上得到了认可并且教师的主观建构能力也在对其质量评价中得以体现;3)为了最大程度发挥ChatGPT支持职前幼儿园教师创设活动计划的潜力,未来职前幼儿园教师教育应走向“问学”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ChatGPT的爆火宣介人类打开了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序幕,其凭借着强大的数字孪生能力、创作能力、编辑能力及类人性推动着人类社会向更敏捷的时代转型。ChatGPT的出现势必会对现有规则提出挑战,可能诱发生成违法或不良信息、算法偏见、数据泄露、借势贩卖租赁账号等诸多法律风险。但ChatGPT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与现存的社会风险并无实质差异,仍未脱离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的义务等核心议题。因此,对ChatGPT法律风险的规制,仍应根据ChatGPT技术发展的特征,依托阶段性规制理论,注重风险防范,及时对现行的基本法律条款进行解释适用。  相似文献   
9.
ChatGPT作为人机交互的代表,深刻重塑了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与传播模式。人机交互中的数字互动拓展了感官体验,数字替身成了情感传递的新载体,信息存储延续与转化认知也深刻影响着传播的模式变革。ChatGPT在传播时能做到情感剥离、语境理解及自我纠错,这些方面预示了其必将进一步推动人类传播模式的发展与逻辑的演变,为信息传播打开新格局与新思路,并带来传播规范与控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不具备主体性的人工智能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人工智能艺术家何以可能的前提是人工智能能够拥有自我意识。目前的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事实上还是一种人类主体性参与的创作方式以及“人在环内”的人机交互模式,其意向性依然是人类在把控,并没有离开人类主体性的参与,即自我意识的投射。但科学发展的趋势似乎给我们展示了越来越大的可能性,让人们对那个“奇点”的到来充满着想象。自我意识始于反思,“涌现”是复杂系统在一定的组织层次上出现的新特性。有研究进展表明,自指结构的实现以及复杂系统的因果涌现很可能让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从而成为人工智能艺术家何以可能的关键技术路径。从人工智能存在形态的分析出发,可以大致梳理出人工智能艺术家的三种可能的形态进路:拟人无具身形态、拟人+具身形态和蜂群AI(集合AI)形态。而人工智能艺术家何以可能的系统构建可从动机——人工智能为何需要艺术,沿袭与变化——人工智能审美活动可能如何进行,创造性——人工智能艺术家的身份要件等三方面来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