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04篇
社会学   2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着重评述了济慈书信中体现的美学思考。这种思考贯穿着“美”与“真”的深刻矛盾,存在着一个主要倾向从“以美为真”到“以真为美”的转变过程,并包含了关于主体人格发展进程、关于“不如人意的因素”的处理、关于艺术家性格和关于审美心理特征等思想。济慈的美学追求是对浪漫主义内在矛盾的探索,具有值得重视的文学史和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约翰·福尔斯的小说《魔法师》和《法国中尉的女人》在结构上模仿了莎士比亚《暴风雨》的“剧中剧”设置。这种设置给小说中的人物提供了一个“寻找自我”的舞台,福尔斯借此探索了人的自我本质以及个体自由,表达了存在主义人文关怀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3.
杜威于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应邀来华讲学,对五四运动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作出了理性的评价,对其未来走向给予了前瞻性引导,深刻地影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杜威对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表示担忧,主张感情与理性相互配合。既反对一味的守旧,也反对盲目的趋新,提出中西文化折衷调和的主张。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缺少和平建设的环境,也由于杜威自由主义实用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缺少理性的对话,杜威思想不可能承担起改造中国社会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4.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macro-level variables for program analysis. It is argued that three types of macro variables--cultural, economic, and demographic--provide a context for evaluation, and offer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for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a program. The problems of causality and availability of data are discussed. Macro variables are seen to be especially useful in "meta evaluation," and in integrating the results of specific program evaluations into general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5.
罗默与马克思剥削理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默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一方面认为马克思的思想至今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彻底否定马克思剥削理论建立的基石——劳动价值论,并提出一种基于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通过分析罗默剥削理论和马克思剥削理论在剥削存在的判断依据、剥削的源泉和目的、研究方法科学合理性以及剩余价值特殊表现形式四个方面的异同,指出罗默剥削理论既没有认识到剥削的本质,也没有充足理由驳倒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杜威以类比的方式描述教师角色,表达了他希望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民主的愿望,带有明显的宗教痕迹与理想主义色彩。杜威围绕其教师观的精髓——“教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领导者”——对教师这一支撑性角色做了不同表述,丰富了教师角色的多样性。但杜威将教育者与教师等同的理解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教师概念过度泛化,模糊了家庭、学校、社会不同场域的育人特征与方式。新时代下,要客观地把握杜威教师观的现实意义,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科学理性观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对各种批评的回应,罗尔斯的后期政治哲学对《正义论》进行了反思和修正。这种反思、修正和回应主要表现在罗尔斯正义理论的三个主要方面:正义原则、原初状态的证明和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Mobilities》2013,8(1):85-94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work and musical theory of the composer John Cage as a point of departure for considering the disruption caused by the ash cloud originating at the Eyjafjallajökull volcano. Mobility has been defined as a constellation of movement, re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this definition is used to structure an analysis of what Eyjafjallajökull meant for the pace of air travel, how it unsettles common‐place cultural understandings of air travel, and what it could mean for the practice of aeromobility in the future. The literature on stillness is engaged to inform a discussion of air travel, with the airport as its exemplar space, and its potential to act as a focal point for debate on the nature of contemporary citizenship.  相似文献   
9.
权利政治观是构成洛克自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论》的论证基础,与其政治社会的构想有着紧密联系,对后世的政治实践与现代政治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文中从权利政治观入手,着重分析自由权、财产权、革命权在其政治思想中的作用,浅析这种权利政治观的现实意义和内在困惑。  相似文献   
10.
约翰·密尔多数暴政思想是其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密尔通过对时代特征的考察,以平等和自由为逻辑出发点,认为多数暴政在于阶级立法和社会控制,并提出在个人自由与国家和社会控制之间进行合理调整来防止多数暴政,为近代多数暴政思想的探讨作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