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6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66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节选《山东方言研究·概论编》的三部分内容:一是通过山东史前文 化推断山东方言的产生及现代山东方言分区格局的形成,二是结合山东地方历史评述山东方 言在汉语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三是从研究内容和方法总结建国以来山东方言研究的发展道 路。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师专数学专业课程改革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体系改革的原则,确定了师专数学专业新的培养目标、专业规格,提出了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3.
哲学界通行的真理客观性观点与实践标准相矛盾,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论相冲突,背离了真理定义的基本要求,不符合实践唯物主义的精神,曲解了经典作家关于客观真理的论断,其基本论据和推理过程存在严重的逻辑错误和内在矛盾,因而从根本上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素质教育的特点在于其基础性、全面性。其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知识、技能、方法和科学能力、科学观和科学品质。科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科学知识和技能 ,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发展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形成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这是我国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少学时机械制图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少学时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少学时机械制图的现状 ,提出了适合该学时段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体会 ,较好地解决了内容多而学时少所存在的矛盾 ,同时又突出了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改思路。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测试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合理的测试方法有助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现行学期测试题型与内容优缺点的阐释 ,提出了改进学期测试的想法 ,并对学期测试中听力、阅读、词汇与结构、作文及口语的题型与内容以及评卷工作的改进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角度对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课程的对接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化教育知识内容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对男性学校教育内容,古代的女性家庭文化教育的内容相对贫乏些,但一部分经过发蒙后的女性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或者所涉猎的文化知识已经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层,有些女性已经达到了读经解经的阶段;而在宫廷教育中,不仅教授一般的文化知识,且对宫人施行伦常道德的教育;教坊、青楼女性们所学习、接受的文化教育为"书学"、"算学"、文学历史、诗词歌赋等内容,其艺术知识修养内容为音乐、歌曲、舞蹈、杂剧、绘画等,与良家妇女相比,教坊、青楼女性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浅显,没有高深的"四书五经"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科举学不仅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而且其研究内容具有广博性和现实性.探究种类繁多的科举考试科目和宽广专深的考试内容,既可从一个角度展示科举学的广博性,也可为当今高考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词汇研究新趋势与英汉词汇对比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100多年的演变和发展,现代语言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词汇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适应词汇研究的新趋势,现代英汉词汇对比研究应突破传统的窠臼,找准确有可比性的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显示现代哲学、现代语言学、现代语义学和数理语言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