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对陕西省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园内及周边居民的实地调查与访谈,运用统计分析、EXCEL等方法及软件分析了当地居民对地质遗迹旅游开发所产生的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并进行了差异分析。调查结果揭示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业处于发展阶段,居民对于经济影响的正面感知较强,展民普遍认为旅游发展增加了政府及家庭收入;居民对于环境影响的正面感知强于负面感知,多数居民认为发展旅游增加了地质遗迹保护的力度及机会,改善了交通,但存在居民的地质遗迹保护意识不高等问题。居民对于文化影响的负面感知强烈,多数居民认同旅游发展使居民之间开始注重物质利益关系;居民对地质旅游业的发展总体持赞成态度,而对游客的态度处于由欢欣阶段向冷漠阶段的过渡状态。基于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政府积极引导,鼓励居民参与经营及利益分配,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地质遗迹保护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地质遗迹遭到破坏、地质公园效益较差以及土地权属纠纷等,妨碍了地质公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地质公园建设中,要以科研为支撑,突出地质特色,做好地质景观保护区的分级,明确保护与开发的主次,解决好保护自然遗产与矿产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对于可供利用的旅游地质资源,有关部门应做好地质遗迹登录工作,并加强全民地质遗产保护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地质公园建设是民族地区整合地质遗迹和民族文化优势资源,实现特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桂西地区为典型区域,探讨普适于民族地区的基于地质遗迹资源与人地关系耦合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布局定量研究新思路:首先,选取若干定量表征指标,确定桂西地区地质遗迹空间格局类型;其次,建立民族地区人地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对桂西各行政区划单元进行人地关系类型划分;最终,将各地质遗迹空间格局类型与不同的人地关系类型进行空间耦合,根据两者的耦合程度,构建"2个核心发展区、9个优先发展区、9个鼓励发展区、3个预留发展区"的桂西地质公因旅游开发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推动下,地质公园研究得到国际学术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对于研究发展的重要性.地质公园系统是一个由资源、开发、保护、管理4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性复杂系统,论文将系统集成方法论引入地质公园研究领域,从概念、定位、属性、与狭义系统集成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界定地质公园系统集成的内涵,强调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建立在这种联系基础之上的系统整体功能的优化,并构建了包含宏观目标层、中观单元层和微观过程层三个层次的地质公园系统集成理论框架模型,为地质公园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科学、先进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地质遗迹是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不可再生资源。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保护工作开展较好。文章总结了中国地质遗迹的价值、中国地质遗迹保护经历的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自然保护区阶段、地质遗迹保护区阶段、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阶段以及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地质遗迹调查保护工作,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独特的地学旅游资源,它是一个集地质、地貌、人文、自然生态景观为一身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科研和旅游观赏价值。地貌景观主要以丹霞地貌为主体,兼有火山岩地貌和构造地貌。其中以丹霞地貌景观最具特色,它是国内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以孤峰、峰林、残丘等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丹霞景观与道教文化、崖墓葬文化、佛教文化融合。龙虎山是道教文化、崖墓文化发祥地之一,有许多数千年的道观、佛教庙宇和儒家书院。同时,公园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生物资源典型多样。文章主要阐述了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及其特色,并着重研究丹霞地貌景观的典型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应由导游解说系统、地质展览馆解说系统、地质遗迹解说牌示系统和地学科普实践系统等四部分构成,并对这四部分构成的特征和建设内容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指出太姥山解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应采取加强地方导游地学科普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尽快开放地质展览馆、加强解说牌示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以及设立解说效果评价制度落实科普教育功能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质遗迹调查和价值分析是开展地学旅游的前期工作。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布广泛,对其进行合理分级与开发保护,可以降低该地的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对地质遗迹的影响。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选择15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与最小相对信息熵建立公园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对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进行环境承载力研究,发现大渡河峡谷地质环境承载力较好,总体上呈现“北优南差”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对大渡河峡谷环境承载力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建立基于地质遗迹分级与承载力评价的分区方法,将该公园地质遗迹的开发保护分为复合开发区、一般开发区、重点保护区与严格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基尼系数、综合密度指数分别对138家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差异和区域空间密度进行了分析,并从空间分布发展和区域规模发展两个角度探讨了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国家地质公园在空间上趋于凝聚分布,华北、华中、西南和华南4区国家地质公园集中,密度较大;空间分布类型已由凝聚型逐渐向随机型转变,地区发展不平衡,华北、华中、西南、华南4区发展迅速,提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应做好市场主导、突出主题、地区平衡、发展平衡等4个方面的工作,以实现国家地质公园健康、合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国家地质公园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地质遗迹作为旅游资源,其吸引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国家地质公园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将国家地质公园的品牌效应最大化,将地质公园建设积极纳入到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统筹规划,理顺管理渠道,细分旅游市场,进行旅游产品创新,并进行大规模的促销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