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396篇
社会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土家族的机智人物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智人物故事是民间故事中的特殊类型,是以一个机智人物为中心所形成的系列故事,有着不同于一般生活故事和民间笑话的审美特征。土家族机智人物故事有着流传空间相对稳定,主人公因地而异的特点,体现着平衡心理的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彭家煌的小说创作深受契诃夫影响.从客观叙事原则、挖掘人物灵魂的叙事深度、生活印象的叙事方式、悲喜交融的叙事风格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既可重现彭家煌独特的艺术个性,又可把握住契诃夫在现实批判性、艺术形式、真实性等层面对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契诃夫既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易于操作的范式,而中国作家又在某种程度上简化了契诃夫的小说智慧.  相似文献   
3.
由于明治以来的日本文化始终处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前哨 ,研究日本近代文学也必须从东西文化交融这一点切入。明治文学的起点是坪内逍遥的小说改良 ,其小说改良的理论基础是进化论。但对于进化论如何影响日本近代文学的确立这一问题若明若暗 ,如今 ,在日本文学界成为反思的一个焦点 ;同样 ,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有助于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族志的文化书写在小说与民族志之间人为划定了严格的界限,它重视概括性事实而回避故事讲述和故事中的单个人物,更谈不上中心人物的深度塑造。实验民族志这种书写范式的出现为借用小说叙事和人物塑造来集中地、戏剧性地展示对象的人文事实、心理事实及其内在意义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在本雅明的经验理论中,他曾经提出一个核心概念:"具体的经验总体。"他认为,这个"经验总体"应该包括较少受到启蒙之光照射的文学艺术领域。在本雅明关于"经验"与故事关系论述中,他指出:讲故事艺术是经验交流的最有效形式;经验在故事中的呈现仰仗"转述、浸润与复述"三种手段;随着手工劳动的衰退,中产阶级的兴起以及战争、技术等社会生活的变化,"经验贬值了","讲故事艺术衰落了",艺术、"韵味(aura)"、传统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说与新闻报道。但是,他仍希望通过对"故事"的解析寻找对传统的衰落的补偿。  相似文献   
6.
7.
纪君祥创作《赵氏孤儿》杂剧,借鉴了说话表演艺术,组织为该剧第四折的内容,通过程婴向孤儿诉说 赵氏家世的情节,将剧情推向高潮。这一构想,为我们了解宋元说话表演艺术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了解这一点,也 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把握这一著名悲剧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的《邯郸记》加强了世俗内容和文人自身命运的体验,以及地域色彩的渲染,因而成为一部跨越时空依然余香缭绕的珍品。  相似文献   
9.
范长江的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是旅途通讯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中国的西北角》表现手法既丰富又独到 ,具有格局特别的评论性 :气势恢宏的政论 ,援古证今的史论 ;摇曳多姿的笔法 :散文笔法 ,杂文笔法 ,曲径通幽 ,对比反衬 ,烘云托月 ,抑扬自如 ;风土人情的生动描绘 :自然景物的描写采用中国画写意笔调 ,风情习俗的描摹铺张扬厉 ,极尽动感和力量 ,表现少数民族勇敢和纯朴。  相似文献   
10.
朱有燉杂剧《文殊菩萨降狮子》《蟠桃会》《辰钩月》诸剧对小说《西游记》成书有着重要影响,许多情节为其所吸收;朱有燉对西游故事的接受存在事实可能,吴昌龄、杨景言所作西游杂剧当为其观览;朱有燉及其杂剧在西游故事传播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是中原文化故事系统融合西北故事系统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