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3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所谓"国花",即是指受到全民喜爱并成为本国象征的花卉,以这种标准来判断,唐时的牡丹和宋时的梅花都是独领风骚,可以称为一朝之国花了.这种全民性的观赏兴趣表现在文学,尤其是诗歌领域,便是唐代咏牡丹诗和宋代咏梅诗的兴盛.论文分别讨论咏牡丹诗和咏梅诗盛行的物质基础,时代心理对咏花诗的选择性审美,以及这两类咏花诗在被审美观念选择的同时,对大众审美文化产生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使得牡丹与梅花融入了中华民族精神深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樱花是日本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学符号之一。在不同的时代,樱花所代表的符号意义都有所不同,体现了日本人在不同历史时代对樱花审美的不同认识。本文以"花宴"、"花见"、"散花"等与樱花相关的日语词汇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樱花在各个时代所体现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回溯樱花在各时代中作为美学符号所蕴含的意义的动态演变过程,以此来拓展我们对于日本人的美学理念以及日本文化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对黑李在绍兴地区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各地黑李生长状况差异很大.通过对各地土壤的土质、有机质、N,P,K含量及pH等指标进行测定,对其生长情况从结果性、病虫害、生长等方面进行比较、测定和研究,从而得出黑李在绍兴地区气候环境下种植的最适土壤条件.  相似文献   
4.
托物以言志而使物皆著我之色彩,不啻为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梅花,是诗人杨圻诗中萦绕不去的意象。诗人爱梅、种梅、画梅、咏梅。在他一系列的咏梅诗中,诗人托梅或表个人之志,或寄悼亡之情,或寓家国之痛。即句句系梅,处处写己。本文即以杨圻梅花诗为支点,以窥诗人之心志。  相似文献   
5.
作为孔子的后代,深谙儒家之道的孔尚任在他的名著《桃花扇》中,对作为儒家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虽然也隐微地寄予了自己救国救民的期望,但更多的则是对他们或祸国殃民,或无能救国的批判,而赞扬了被孔子认为“难养”的“女子与小人”的侠肝义胆,有勇有谋,并在他们身上寄托了未来的希望。这不能不说是对儒家政治观的一大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冕(约1287-1359),是元代后期杰出的诗人和画家。他的墨梅图堪称精品,图上所题梅花诗与之交相辉映,共同体现了作者作为儒者心怀天下的精神。王冕追求梅树的自然之美,一百余首梅花诗,作为诗人言志抒情的主要载体,在审美境界上,蕴含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与艺术魅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梅花在《红楼梦》中有突出的表现,这说明曹雪芹有爱梅情结,喜爱梅花。他在梅花里不仅寄寓了自己的人格理想,而且还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还在对梅花的喜爱里饱含了对江南"旧家"生活的留念之意。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散文中描述了丰富的日本形象,诸如日本的风俗宗教、自然风光、教育艺术、人物形象等等,从散文当中考察作者们笔下的日本形象,可以较客观真实地窥探中日文学的交流和相互关系,并且从日本形象这样一个远距离和广阔的视角来反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双百方针”是为了解决新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促进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繁荣而产生的。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正确区分了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有效地克服了教条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从而对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的文化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试论桃花诗词具象之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焰安 《学术交流》2003,(9):151-154
桃花诗词大多为一些具象所组成,其中词与词间、句与句间的具象组合多为桃花与风、雨、水及酒的组合,这些组合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构思,也表现了作者的情绪和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