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冯仑 《可乐》2008,(1):75-75
是什么决定了李嘉诚等人的成功?我想,肯定与钱没有关系。在他们创业时,比他们有钱的人多的是。有人说是机遇,但是同龄人的历史机遇总是差不多的啊。我想,大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每个人对这个时代的感觉不一样。感觉不一样,就相当于看法不一样,眼光不一样。我第一次见王永庆,到会议室后,他一开头就讲人一生总有一次成功机会,这个机会不是你自己创造,而是你生活的时代给你的,但这个机会只有一次。他讲到战后台湾经济复兴,说这个机会只有一次,他正好赶上,但很多人不认为这是机会,认为战后是一个废墟、一个人世的迷乱、一段悲惨的经历、一段含辛茹苦的故事。  相似文献   
22.
做卓越之前,我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之后我才明白,互联网其实是一种观念。当你把互联网理解成观念,你就发现什么都可以是互联网了。做手机可以是互联网,做鞋子可以是互联网,甚至做房子也可以是互联网,做任何东西都可以是互联网。  相似文献   
23.
冯仑 《社区》2011,(2):25-25
记得早先读书时,美学教材中专门将“优雅”的美给了女人,它的意思很宽泛。可以叫做“优美”。当然.美既有雅而美,也有俗而美、艳而美。人们一般只将“雅”与文化、知识、学问等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4.
冯仑 《可乐》2011,(4):31-31
从中央党校任教到做万通公司,我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由原来把自己当个东西到不把自己当个东西。我22岁读硕士,25岁进机关当讲师,一路都很顺利。那个时候在中央机关,哪怕你是办事员,到地方都会有好多人捧你,感觉像个爷。后来做生意,整个倒过来了,再小的客户,我们都得好好为人家服务,感觉像孙子。一群朋友聚在一块儿,经常  相似文献   
25.
花钱的艺术是什么?我们说的花钱如果光是吃饭穿衣的花钱,难度不大,但这个钱是非常有限的。关键在于花这之外的钱。花钱的艺术关键是要把3件事情协调好,这对现在很多所谓首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6.
中国人拉长时间看问题的方式很有辩证的眼光,比如在争与让的问题上,就认为不争是最巧的争. 为什么不争是最巧的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跟人做生意本来能挣10元钱,砍砍价最后能挣到15元钱,结果人家觉得你这个人矫情,以后不来找你.如果你不砍价,很爽快,过两天他可能还会来找你,因为他觉得你痛快.如此一来,形成长期合作,远比一锤子买卖挣15元钱要划算得多.  相似文献   
27.
冯仑 《经理人》2014,(3):56-56
正寻找价值观一致的合伙人很难,难就难在人和人之间,有同又不同,坐在一块聊天吃饭似乎是相同的,一出门思考的事和判断的事都不一样。今天的创业不能没有合伙人,因此还要继续找,但切忌不要为了利益而凑合。我个人觉得,创业相当于人生,而且更像女人的人生。因为,女人思考的都是终身大事,男人则是娱乐思维。女人考虑终身大事很复杂,包括彼此的价值观、性格、出身、背景和身体情况等各个方面。拿女人对待终身大事的思维,用到创业选合伙人时,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28.
<正>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李嘉诚在创业的时候,许多人都比他有钱,但后来那些人不见了,或者财富排在他后面。比尔·盖茨创业的时候,比他钱多的人也很多,但盖茨今天成了首富。中国许多企业家也是如此。为什么?因为,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封闭向开放,由野蛮的市场经济向文明的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恰好是钱以外的因...  相似文献   
29.
冯仑 《领导文萃》2014,(17):120-122
正在台湾做官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听说在台湾如果有一个人要去当部长,家里边得开会讨论,并且多数家庭成员都不赞成,因为是闹心的苦差事。第一,财产要透明。不光是现在要透明,以前的一些家族的关联的人和事、生意都要透明。比如说我经常看到报道马英九老婆买了多少股票、有几处房产,连战有多少。最后我就发现马英九的钱还不如连战多,因为连战家族本来就有很多财富,他继承  相似文献   
30.
年轻的资本     
冯仑  王舒婧 《可乐》2011,(8):31-31
现在的"80后"压力很大。职场的钩心斗角,生活的一地鸡毛,房价的居高不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都考验着"80后"的承受能力。如果你们把这些事看成是你们独有的烦恼,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