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冯仑 《领导文萃》2011,(24):100-103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参加文化讲坛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吃力的事情。本应该是请文化人来讲,而我是个买卖人.我们买卖人经常是把文化的事情做成不文化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有点吃力。  相似文献   
42.
正你要明白,在钱以外,还有一个追求,比钱更往前一点,有个价值观。我们经常会有郁闷的时候。我发现其实郁闷来自于两件事。第一件是"这事没解释",所以就求解释。事情"没解释",人容易郁闷。比如"她不爱我了",没有解释,"凭什么不爱我啊?"就郁闷。一旦有解释,"她跟别人跑了",要么去找她,要么就拉倒了。世界上很多事都是因为"没解释",然后造成了冲突和误解。封建社会里,人们认为"男女授受不亲",在偏远的地方,小姑娘被碰一下手,就觉得是奇耻大  相似文献   
43.
冯仑1959年7月生于陕西西安,祖籍浙江嘉兴。现任万通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董事。 1982年毕业西北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2年在中央党校主修科学社会主义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1984年至1988年在中央党校马列研究所任讲师期间,曾挂职下放到湖北省,担任武汉市经委综合处副处长,后调到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小组办公室下属专题研计小组,从事“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导体制改革”的研究。1988年下半年借调到中宣部理论研究室工作。1988年底在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比较比较制度研究室任副主任,同时被派往海南省筹建改革发展研究所,并担任常务副所长。1991年至今任万通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董事。同时担任中华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中央党校国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北大学和北京经贸大学研究员、客座教授。主编有七十万字的《中国国情报告》,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和出版物上发表过40万字的论文。主要译著有《狂飙突进──卡尔·马克思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4.
冯仑 《东西南北》2014,(20):57-59
牟其中是非常复杂的一个人,作为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家,很具有标本意义。  相似文献   
45.
46.
冯仑 《经理人》2014,(2):42-43
正民营企业的传承及富豪们的财产分配,历来都是重头戏,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成为家族分裂以及企业败落的定时炸弹。回顾中国历史,财富都没有成功传承过两代,而现在又能做到吗?民营企业的传承及富豪们的财产分配问题,历来都是重头戏,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成为家族分裂以及企业败落的定时炸弹。那么民营企业如何传承?富豪们以"亿"做计量单位的家产该如何分割?  相似文献   
47.
冯仑 《领导文萃》2015,(3):104-106
什么是理想?我的看法是,当遇到困难、无解的时候,理想是一个GPS,是一个生活中的导航,当什么都不清楚的时候,你知道该去哪儿。大概在几年前,我们从西安开车前往乌鲁木齐,经过戈壁滩时,车突然坏了,那个地方手机没信号,我们没有办法跟任何人联系,越来越恐惧、焦躁。这时司机下了车,他在不断地看,看有没有车辙,之后他发现有一个。于是,他就把车开到那个最新的车辙上面,并把车横过来,然后说:"剩下的事情,只能等待,不能有任何奢望。"我们就这么等,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有一辆大货车过来,因  相似文献   
48.
胡雪岩在江湖上最牛的就是深谙人情世故,关于他,至少有两条现在仍然值得我们借鉴。第一条就是靠山即火山。胡雪岩一直靠左宗棠。但左宗棠在政治斗争中把他也给牺牲了。所以,不要老相信靠山,靠山就是火山。第二条是他有一句话:"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就是  相似文献   
49.
冯仑 《领导文萃》2011,(7):100-102
管理自己永远最重要 一个管理者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在于弄不清楚管理自己还是管理别人。一个人印了名片当上总经理之后,你会发现他开始抱怨别人,似乎管理就是管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而且只要管理不好就是别人的错,反正自己没错。  相似文献   
50.
冯仑 《领导文萃》2012,(5):100-101
中国人拉长时间看问题的方式很有辩证的眼光,比如在争与让的问题上,就认为不争是最大的争。为什么不争是最大的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跟别人做生意能挣10块钱,砍砍价最后能挣到15块钱,结果人家觉得你这个人矫情,以后不再来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