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329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德里达《论文字学》阐述了他的解构思想,反映了新、旧两种语言观,即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差异,结构主义把语言看成一个均质的系统,解构主义则看成是不均质的,因为其中存在历时性的不同的痕迹。在语言与文字的关系及文字的性质、起源、文字学的对象等问题上,德里达也提出了他不同于传统的看法,他追溯了文字概念的遥远历史,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作了解构性的剖析,从而对言语与思想、言语和文字、阅读跟写作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63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人权主体的论争是双方人权观论争的一个焦点。发达国家只承认个人为人权的主体;发展中国家不仅承认个人,而且承认集体为人权的主体。论争产生的根源在于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633.
本文是对有着国父之称的中华民国肇创者孙中山为什么在创立民国后会逐步离弃其原先创建议会制民主政体的理想和诉求,进而效仿苏俄体制,发起以建立党国政体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实现其民国再造思想变化演进的一个初步透视和探析。孙中山思想转换的过程划分为:(1)二次革命,重举革命大旗;(2)东京组党,舍民主向往集权;(3)结束护法,走向师俄之路;(4)联俄容共,践行以党造国四个阶段。文章分别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对孙中山本人的思想演进过程和主要特征,以及在这一时期各个阶段中对国家政体的重新思考作一厘清。孙中山在早期从事反清斗争时,把在中国实现英、美等国议会民主制作为奋斗目标。然而,民国以来的政治现实的黑暗,不仅把孙的梦想击得粉碎,也使孙中山改从集权政治中寻求新的出路,而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榜样效应,更使孙中山直接走上了以党造国、以党治国的社会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634.
民初段祺瑞复出担任总执政时期,打着"和平建设"旗号,为回归"宪政"而作的努力,既是提升个人声望、巩固自身地位的需要,也是革命风潮汹涌而至时军阀政治走向末路、北洋军人领袖在审时度势后所作的一个明智选择.其在内政、外交上"改弦更张"的表现,不应视为虚假之举.不过,段氏为"修制"所出招数和努力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既有北洋内争加剧、段本人缺乏实力和整合资本的因素,更是遭遇外部革命风潮强势冲击的结果.段氏"修制"无果及其后执政府的倒台,表明民国以来主要由北洋军人控制的"有共和而无宪政"的体制已完全丧失了自我修复和更新的能力,其失败预示的不仅是北洋统治的崩清,也预示了中国社会近代政治转型就此告别了十多年在"制宪"道路上的曲折和彷徨,取代它的将是一场以建立"党治"政体为目标的激进革命.  相似文献   
635.
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进富民强省新跨越。我省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过程中,社会科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大背景下,2009年12月10日,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湖南社会科学60年暨省社科联恢复活动30年座谈会在长沙召开。省内老中青三代社会科学优秀专家代表和来自高等院校、党校、军校、科研院所、实际工作部门等单位的代表,欢聚一堂,回顾我省社会科学事业60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各学科的发展作了很好的总结,并展望了我省社会科学事业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这次座谈会多有精彩之论,这里仅以笔谈的形式选择刘茂松等9位专家的发言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36.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其工作对象、模式与队伍受到新媒体传播内容与形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收集、信息内容与形式、信息传播渠道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认真研究和分析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做好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637.
法藏P.2185号敦煌写卷是《净土盂兰盆经》的唯一抄本,也是该经存世的唯一孤本。该经旨在奉劝民众造盂兰盆并于七月十五日供奉佛僧,为现在、七世父母追福。这部中土僧人撰述的佛典是佛教孝道观中国化、世俗化的典范,其取材甚广,除借鉴《盂兰盆经》外,还征引了一些当时流行的佛经及佛经注疏。本经的编纂既为唐五代官方、寺院与民间耗费巨资造盂兰盆及供奉物品提供了佛典支持,也为盂兰盆斋会范文的制作新增了素材。同时,为盛行于晚唐五代的目连变文中目连母堕饿鬼地狱故事的书写添加了母题。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八月以前,这部佛典远播日本,与《盂兰盆经》《报恩奉盆经》等,同是日本各大寺院举办盂兰盆斋会时的常讲经目。  相似文献   
638.
63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机器学习、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预警和生态管理等生态建设方面的应用愈发普遍,从而有效提高了我国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人工智能对我国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节约生态建设人力投入、提高生态建设质量、优化生态管理模式以及降低生态再破坏可能性四个方面。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生态建设效能,应该在政府引导、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国际合作四个方面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促进我国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40.
在呈现VUCA特征的组织环境与新生代员工管理困境下,学业两界探索通过职场精神性管理,使员工以体验终极意义和生命价值创造的方式融入组织。文章回顾了职场精神性的理论和实证进展,梳理并整合了职场精神性的概念体系,从整体(含个体一一组织交互)、个体和组织的多元视角构建了整合模型,指明了研究的挑战、局限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