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台湾原住民如何在以汉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域中实现文化主体性的重建一直以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所在。本文试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对原住民书写的书写策略、多重发声现象和写作疆界进行考察和讨论,从而指出语言、创作形式的互补和书写题材的越界对原住民自身文化保持丰富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对文化和价值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13.
"基础"(Ground)是皮尔斯早期符号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和"相关物"(Correlate)、"解释项"(Interpretant)一起,共同构成了符号意义过程的三元关系。由于"基础"既是一种抽象,也是一种性质,它究竟是对应的第一性、第二性、还是第三性,符号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艾柯认为"基础"既是一种观念(idea)、一种框架计划(a skeleton plan),又是一种被感受到的像似(likeness),因此是第三性和第一性的混杂。索内松则认为,基础是一种"相关原则"(principle of relevance),一种关系,因此是第二性的。事实上,"基础"是皮尔斯意义三分式中的第一性,它本身是一个三元体,包括意义主体基于经验的意向性、获义对象的品质以及意义主体获得的、基于这二者的感知。在意义过程的第一性中,意义的双向性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14.
股权激励作为长期激励机制,是现代企业人才激励体系申不可或缺的部分鬻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了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互关系及其具体的影响方式,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简略地介绍了翻译的目的论及其科学性,在通过目的论的分析中,翻译界一直以来对直译、意译有着孰是孰非的争论。本文认为直译、意译是翻译的两种手段,两者间不存在矛盾。同时也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选择直译还是意译的翻译手段应根据翻译的目的决定。  相似文献   
16.
彭佳  何超彦 《民族学刊》2021,12(1):26-34, 86
指示性作为符号认知的基本框架,能使符号与记忆、记忆与认同产生联结关系,因此,指示性不仅是民族记忆的基础,更是形成民族认同的作用机制。基于现实因素,民族记忆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发生流变,成为区别于历史文本或其他族群文化的全新记忆,因而具备积极建构的可能性。在指示性理论的框架下审视"龙"作为中华民族之共同记忆的符号再现,可发现,它不仅是各族群共有的与世界之关系的缘起锚定,也是跨民族的时间节气指命名与仪式的重要符号,可由此反思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中的符号建构应当如何达成。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家对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国家的重大财政管理改革,是实现国民经济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既是落实改革任务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的内在需求。文章对湖北省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现状进行调研,包括机构设置、实施方式、信息化建设和指标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总结高校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校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皮尔斯(C.S.Peirce)的符号理论体系中,对于符号到底是否包含生物信号,以及解释项是否是符号,似乎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论述。事实上,正是这些矛盾体现了皮尔斯的思想演变过程,尤其是从皮尔斯的"心灵"到"准心灵"的术语发展中,可以看出他的符号学思想进一步拓展的趋势。这一发展为生物符号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得符号学家有可能将生物主体作为符号主体,从而将生物信号视为符号的基本底线。"辨别性解释项"和"回应理解性解释项"概念的提出,就是皮尔斯符号学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曾明  龚婷  戴登云  彭佳  张友  刘兴全 《民族学刊》2021,12(7):1-8, 102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彰显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对此,需对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概念内涵、划定原则及标准、主要类型及根本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其中,划定原则包括:分类识别与分层操作、兼顾中国内部的同一性与外部的参照性、明确同一性具有历时性和多样性、兼具传统与时代相结合;依据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概念界定,回答了划定标准“是什么”“哪里来”“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类型包括地理类、物质类、精神类、历史类、文化艺术类和生活类;在此基础上,从内部同一性的“本体论”维度和外部参照系的“超越论”维度出发,提出了各类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郑晓君  彭佳 《学术研究》2023,(6):160-167+178
景观社会借助单一的视觉媒介,将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从人身体的共感中分离出来,以视觉中心主义为基础的单向度符号传播支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媒介和身体之间以及身体的不同感知渠道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的紧张关系。生物艺术重新回到身体媒介本身,在以身体为主导的媒介融合中建构起参与者与其他生物体肉身交互与感知转化的情境。这不仅让人以具身的、整合的方式接近其他生命体的经验,还借助新媒体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转码/再建码功能,让作为符号主体的参与者在“位置之外”转化性地进入作为他者的其他生物体的意义世界,去模拟、体验、表现和重构不同的符号过程,由此拓展人体验和认知的边界,破除景观的幻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