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藏族     
我国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很早以来,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与祖国各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开辟了美丽富饶的河山;共同谱写着祖国悠久的历史。藏族是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十八凉州凉、鄯赤水《旧传》“后与吐谷浑不和,龙朔、麟德中(661—665)递相表奏,各论曲直。国家(谓唐朝廷)依违,未为与夺。吐蕃怨怒,遂率兵以击吐谷浑,吐谷浑大败。河源王慕容诺曷钵及弘化公主脱身走投凉州”。《帝纪》龙朔三年,“六月,吐蕃攻吐谷浑,凉州都督郑仁泰为青海道行军大总管  相似文献   
13.
九松州《旧唐书·吐蕃传》“贞观八年,其赞普弃宗弄赞(即松赞干布)始遣使朝贡。……攻破党项及白兰诸羌,率其众二十余万,顿于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按吐蕃产金无帛。按藏人自己的史书与《新唐书》当作“金甲”。)云来迎公主。”“松州”是今松潘县治,毫无问题。传云“顿于松州西境”未确指何地。按藏人传说,是顿兵于阿坝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中叶,在我国四川西部的康巴地区(即今天甘孜藏族自治州一带),曾经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藏族农奴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工布朗结在战争中左眼受伤失明,藏语呼一只眼为“布鲁曼”,于是人们又称这次起义为“布鲁曼”起义。 “布鲁曼起义”发生于一八四八年,失败于一八六五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纵横三千余里”,其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影响之深,是藏族历史上所罕见的,为藏族历史增添了一页光彩夺目的篇章。就是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也应有它不可抹煞的地位和价值。特别是它为我们了解藏族漫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农奴反抗领主的阶级斗争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更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1706年(清康熙四十五年),风流倜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错,由于藏王桑结嘉错被诛而兰艾同焚。蒙古部落的西藏军事首领拉藏汗另立巴噶曾巴·伊喜嘉错为六世达赖喇嘛,并迎至布达拉宫坐床。西藏广大僧俗,对伊喜嘉错进入布达拉宫十分反感,称他为假六世达赖,他们仍然怀念往日的仓央嘉错。因此,当仓央嘉错被押北京途中遭难  相似文献   
16.
清代我国西南藏区的反洋教斗争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处祖国西南门户的藏族地区,早就为侵略者所觊觎。外国传教士远在一八四○年以前就涉足西藏及其它藏区。从十七世纪开始,直至二十世纪上半叶,连续不断地发生了藏族人民反洋教的斗争。在我们研究光辉的藏族历史的时候,藏族人民的爱国反帝斗争史,应该占有极其重要的部分,因此,探讨藏族人民反洋教斗争的历史及其特点,则具有更加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七、收复安西四镇相关地名《旧传》:“长寿元年,武威总管王孝杰大破吐蕃之众,克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四镇,乃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发兵以镇守之。”《新传》较详,云:“是岁,又诏右鹰扬卫将军王孝杰为武威道行军总管,率西州都唐休璟、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击吐蕃,大破其众,复取四镇,更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兵镇守。议者请废四镇勿有也,右史崔融献议曰:‘戒狄为中国患尚矣,五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中叶,工布朗吉(又称布鲁曼)领导的康巴农奴起义,在川、藏联军的夹攻下,1865年起义军被镇压下去了。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十四年以后,工布朗吉的家乡——中瞻对再次爆发了以铁工撒拉雍珠为领导的农奴起义。这次起义尽管在时间和规模上都不及前者,但是它的影响是很大的。它为我们研究农奴制下的阶级斗争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