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自 1 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提出之后 ,中国新闻媒介的受众观念不断增强。有人认为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转变是中国新闻改革的方向。笔者则认为 ,从大众传播的技术特征和传播的社会控制考虑 ,受众中心论只能是一个乌托邦 :无论是传统的“宣传型”观念还是新兴的“市场型”观念 ,都不是以受众为中心 ;即使是第四媒体———计算机网络 ,也不可能带来“受众中心”。中国新闻改革的走向 ,不是“以受众为中心” ,而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媒介既要满足受众的需要 ,又要积极引导受众 ,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32.
<正> 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是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发生作用的共有人口规律,它体现着两种生产之间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体现着人口生产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这一规律的提出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的基本原理。但是,在我国人口理论界,目前还存在许多否认两种生产相适应是共有人口规律的观点。本文拟就《人口研究》1982年第二期《人口与经济专题讨论综述》所载的有关观点,提出以下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33.
夏凡 《人文杂志》2006,(2):19-2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体论问题一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讨论的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如果有,又是什么本体论?对于前者,大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自己的本体论,但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是对“本体论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它不再属于本体论哲学①。对于后者,主要有3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解释范式: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生存(本体)论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认为,施密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非本体论性质的言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讨论有重要的启发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4.
夏凡 《职业》2010,(29)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劳动关系也正经历着由行政化向市场化的转变,企业和劳动者开始逐步形成各自的利益主体和权利主体.劳动争议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更是大幅度增加.在显性劳动争议日趋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和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5.
夏凡 《河北学刊》2006,26(1):9-11
“物役性”概念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一书最核心的概念。同"似自然性"概念相比, "物役性"概念更好地展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批判理论的"主体向度",也就是马克思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