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从价值观和规范性的角度来研究人口政策可知,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引导是人口政策的核心和关键。在现阶段对人口政策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包括以下理念:其一为以人为本;其二为社会公平、公正;其三为文明、和谐。在以往的人口政策及政策评估中,抛开价值规范,只针对是否合规律性的人口政策评估,是片面的;人口政策价值指向的模糊和不确定,会误导群众并影响其生育选择;实际工作中偏重人口政策具体目标实现与否的目的性评估,易陷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误区,从根本上损害了政策的合法性。进入21世纪,我国对人口生育政策作出微调,出台了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以及一系列计划生育服务的规范性文件,明确阐述了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价值指向,即人口政策评估体系的构建要表现为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规范性三个方面。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及评估,要明确政策目标,选择合乎规律性的措施和手段,更重要的是政策要昭示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要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这三方面要同时兼顾、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2.
提高育龄妇女的教育程度,可引起生育率的下降,已成定论。但并不是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愈高,生育率愈低。其发展变化有独特规律性。本文试从育龄妇女教育程度和生育率相关关系入手,分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对生育率下降的影响──“门坎效应”,即九年制教育相当于生育模式转变的“门坎”,只有当育龄妇女完成九年制教育,跨过这个“门坎”时,其生育率才会发生明显的大幅度的下降。实现现代生育模式,即达到较低生育水平所需的最低教育年限为九年制教育。  相似文献   
23.
慈勤英 《人口研究》2004,28(2):57-64
基于湖北农村部分县市的个案访谈资料发现 :在社会经济背景没有很大差异的情况下 ,各地存在着文化、风俗的不同 ,而这不同的文化、风俗制约和影响了当地村民对性别选择价值的认同和认知 ,并进而影响和决定了该地村民的生育性别选择。构建男女平等的社区文明、社区文化将有助于引导和规范村民的性别偏好和性别选择。  相似文献   
24.
慈勤英  周冬霞 《中国人口科学》2015,(2):34-42,126,127
文章通过新闻媒体对失独家庭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关注新闻媒体对失独家庭形象的社会建构,结果发现存在单向的偏重失独家庭苦难的报道倾向,部分建构了一个"无解"、"苦难化"、"特殊化"的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媒介形象"和"独生导致失独"的逻辑暗示。而在这种失独家庭媒介关注的"标签化"背后有部分学者研究定位、价值指向和政策建议的支持。媒体和学界对失独家庭的特殊化塑造,或将有碍失独家庭走出丧子之痛融入社会,也使计划生育政策受到误读和抨击。因此文章建议,失独家庭媒介报道首先要去"标签化",学界应把失独家庭放到大的人口结构背景下来研究;失独家庭特别扶助政策应逐渐整合于社会救助体系中;应特别关注独生子女的生命教育和关怀,失独家庭心理层面的社会支持、生命意义的再认知和再建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5.
本文在对中国城市不同地区贫困人口年龄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城市贫困人口向中年集中的年龄分布特征,并试图对其年龄分布向40~49岁组的积聚现象进行探讨性解释和研究。认为40~49岁组贫困的实质是一种剥夺性贫困,如果脱离“文化大革命”对这批人教育权利的剥夺,以及社会转型对他们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冲击,孤立地分析这批人贫困的个人层面因素,是较为偏颇和不全面的。政府应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补偿,并针对贫困人口特殊的年龄分布制定以就业为先导,重在“充权”的贫困救助策略。  相似文献   
26.
人口控制与土地制度改革的综合思考慈勤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计划生育以指令性计划为主,靠行政手段管理,层层下达,层层控制,虽然缺乏弹性,但与当时的经济体制相适应,也不失为一种有效地控制人口的方法。当农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一方面原有的...  相似文献   
27.
培养创新型海洋高层次人才,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能够以创新型海洋高层次人才的科技创新,提升海洋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增强我国海洋国家安全保护能力。我国培养创新型海洋高层次人才,需要以海洋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为"闪亮点",吸引优质生源加入创新型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以优化海洋类专业培养课程体系为"突破口",不断提升涉海高校创新型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以创新海洋高层次人才教育环境为"着眼点",努力为创新型海洋高层次人才提供发展的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28.
基于社会工作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和三大要素,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通过对武汉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分析以及对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武汉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在此基础上,借鉴港台社会工作课程设置的先进经验,提出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29.
西方人口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健康投资包括花在照料婴幼儿童营养物品、穿衣,住房、医疗服务等等有关身体健康方面的费用支出。其中最关键时期当属对0-16岁未成年人的健康培养,主要的制约因素为营养摄入和医疗服务。这种健康投资转化为健康资本存量表现为健康时间或无病时间。健康存量的增加,首先表现为健康时间的增多,生病时间的减少,这样导致劳动力人口参加生产劳动时间的增加,劳动投入增加,有利于产出的增加;其次,有较为健全的身体,有较旺盛的体力投入生产劳动,能提高人时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但从我国社会和家庭健康投资…  相似文献   
30.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逐年深入和人口控制的初见成效,有关计生工作模式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利益引导为主的观点已成为人口学界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和障碍。这是因为,经济对人口的约束和引导,主要是通过收入分配、就业机会对不同人群的倾斜来实现的。而我国现阶段正处干体制转轨时期,理顺收入分配、就业关系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宏观人口控制利益引导机制难以及时建立。在这个大背景下,计划生育“三结合”模式的创立,就是试图把着眼点放在微观上,通过帮助“计生户”脱贫致富,以家庭为结合点,把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