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劳动科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职工在履行劳动义务中给企业造成损害,可认定为属违约、违反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民事侵权三种不同法律性质的行为。对职工经济处罚时,应根据其行为的不同法律性质,选择适用的处罚依据。应考虑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所处于的从属地位,以及劳动法所具有的社会法属性,衡量企业对职工经济处罚的合法性与适当性。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高度复杂性是风险共生现象衍生的现实基础。风险的识别、归因和治理都是与价值密切相关的问题,因而对风险问题的探讨需要引入价值哲学的研究视角。从社会制度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各种风险累积共生的深层根源主要是快速转型期社会公正规范价值的模糊、混乱乃至迷失。在实践中不断拷问并澄清指引当代中国转型发展的价值理念,不断凝聚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共识,以更具历史合理性的价值标准不断校正波澜壮阔的制度变革,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积极创建能增加和谐因素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机制,才能把各种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阶梯。而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撑,它的基本要求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和谐、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和谐、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和谐、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和谐。   相似文献   
14.
风险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同于物质财富或经济增长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新问题。当代社会发展中风险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既有客观现实性又有社会建构性。风险问题从来源和性质看有人为性,从生成机制和造成的后果看有隐匿性和高危性,从发生的领域看有系统性,从影响的范围看有全球性,从其社会文化意义看有反思性和政治伦理性。应对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风险问题,需要反思现代性发展理念,增强风险意识,推动风险治理;加强社会发展预警,完善风险治理体系,增进风险治理制度的韧性;重视风险沟通,凝聚价值共识,强化风险治理主体的协同性;坚持实践思维,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提升风险治理方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制定内部适用的规章制度是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权利,是组织生产经营、进行有效劳动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规章制定应遵循内容合法、职工民主参与、公示及政府主管部门监督等程序。企业规章与劳动基准法律、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在调整劳动关系方面各有侧重,我国应完善企业规章立法,共同构成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完整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阶梯.而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撑,它的基本要求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和谐、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和谐、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和谐、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在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系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更是直接影响评价合理性的关键因素。文章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分析方法,从确定影响系统评价指标的因变量和果变量的角度出发,提出应用因果度来衡量指标的重要性,从而确定指标权重,是一种新的定量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阶梯。而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撑,它的基本要求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和谐、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和谐、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和谐、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从管理伦理学的视角来看,对“以人为本”的正确阐释是管理伦理学的理论前提和本体论承诺。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当前管理伦理学学科建构的基本原则、价值追求和理论归宿。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现代性的各种理论都是对现代性问题的理论自觉和反思批判,现代性的问题性既有事实层面的表现,也有学理层面的表征。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西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论争中,风险社会理论以其独特的致思路向力图开拓出现代性反思批判的“第三条道路”。风险社会理论绕开了理性与非理性的直接对立,把风险和风险社会作为反思批判现代性问题的基本范畴,从描述现代化进程的风险后果来揭示作为现代性基础的理性的“自反性”结构特质。它既反对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文学化和美学化颠覆,也不同于现代性对启蒙理性潜力的哲学挖掘和补救,而是把反思批判现代性的视角转向了对现代性问题的社会学清理和政治学建构,倡导以“亚政治”和“生活政治”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发展理念和模式,建构起了规范性的理论体系。风险社会理论对现代性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既有值得借鉴的合理因素也有其理论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