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科学与哲学关系史时期划分的唯象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冠军 《文史哲》2003,4(2):115-122
哲学与科学关系史是介于科学和哲学、科学史和哲学史之间的交叉学科 ,它主要研究科学与哲学之间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着重反映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和表现。透过西方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史和哲学理论的发展史 ,从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的角度来看 ,西方科学与哲学关系史经历了一体化关系时期、非正常的关系时期、分化独立的时期、相互渗透的萌芽时期、高度综合的时期、后综合时期或新的一体化关系时期等六个阶段 ,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2.
时代呼唤新哲学的产生,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在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社会实践的探索,还是哲学理论的探讨,都在呼唤中国哲学的创新和当代中国新哲学的产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为当代中国新哲学的诞生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可以说,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其哲学创新的现实根源,当代中国并存的三大哲学体系是其哲学创新的理论资源.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指导,现代西方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补充,中国传统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理论基础.可以预言,上述三者的有机统一和优势互补将建构起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33.
略论刘兰芝叛逆形象的意义刘冠军《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撰的《玉台新咏》集中。这首诗为后人所叙述的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故事:庐江府小吏焦仲卿与刘兰芝本是一对恩爱无比的夫妻,由于焦母专横,刘兰芝被无辜责斥而遭休弃;刘兰芝回到娘家后,其不幸遭遇又接...  相似文献   
34.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哲学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已知背景知识基础上,人类理性通过对宇宙和人生之根本问题的反思和求索所逐步提出的具有特定发生域和应答域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根本性的问题.它与非哲学问题相比较,理性思维是其探求工具,超验性是其不竭动力,不可解性是其存在意义,时代性是其历史使命,派别性是其价值标尺.从认识论角度分析探讨哲学问题,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哲学和发展哲学,尤其对于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科学问题哲学解提出的根据与诱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冠军 《齐鲁学刊》2002,3(1):68-73
科学问题的哲学解作为一个新范畴 ,被提出的主要理论根据是恩格斯和爱因斯坦等人的有关论述 ,被提出的主要事实根据是类似于大爆炸宇宙学说和“毛粒子”假说等普遍存在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学说、假说、预见等 ,被提出的直接的诱导性原因是对“科学终结”论的质疑。因此 ,科学问题哲学解的提出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和时代进步的结晶  相似文献   
36.
刘冠军 《齐鲁学刊》2007,3(6):116-122
从经济哲学的视角看,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是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一对重要的范畴。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都视为"不费分文"的生产力,但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这两种不费分文的生产力在价值增殖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前者并入生产过程转移其自身的价值进而使商品的价值量增加,而后者并入生产过程不增加商品的价值量但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同时,社会科学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这两种"不费分文"的生产力又都是价值增殖过程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同一个过程的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二者并入社会生产实现价值增殖时的社会前提具有"一致性",实施过程具有"同时性",实质联系具有"内在统一性"等。因此社会科学是父,社会劳动的自然力是母,双双并入社会生产过程,共同结出"新增价值"之果。  相似文献   
37.
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意义和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二、三十年来,世界各国及诸国家集团之间在高新技术方面的角逐日益加剧,并在角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世界范围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大趋势。以此为背景,本文界定了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并分析了二者的主要特征;论述了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对于新产业的形成、高新技术的推广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等各方面的重大意义;最后针对我国高新技术及国情的实际状况,探讨了我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诸种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38.
生产力新论——大生产观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理论界具有代表性的八种生产力定义各有其特点和不足.定义生产力范畴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范畴作系统深入的研究;必须依据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和特点重新审视生产力.基于此,生产力的新定义是: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认识、改造和建设世界的能力系统,而生产力系统是由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其中,自然生产力是其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自然生产力中,自然界的自然力是其基础和要素,生物的生产力是其主体和核心;在社会生产力中,物质生产力是其基础和条件,精神生产力是其关键和先导,人才生产力是其主体和主导.而且生产力系统是一个有规律地运动发展着的统一整体;有机联系、重心转移、互动发展的生态规律是生产力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一般法则.这种新生产力定义的提出,深化了可持续发展观的内容,深化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深化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同时对于深入阐述马克思"自然向人生成"的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唯物史观都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社会发展的自组织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等自组织理论,为人们研究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本文在概括自组织理论关于系统进化发展的成果基础上,分析了社会是一个其内部发生非线性相互作用且与外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远离平衡态系统,该系统通过“涨落→正反馈→突变”机制进行自组织,实现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进化发展。据此可见,这与马克思主义通过考察物质生产方式来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力相比较,是不悖的、一致的。  相似文献   
40.
作者根据法拉第的电场和磁场的概念,认为在人类社会有机体的周围也存在一种特殊物质——社会场。他将胡国祥同志的社会力论纳入社会场论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