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然而,回顾近几年的冬天,那些大地冰封、风雪交加的寒冬仿佛仅仅成了停留在很多成年人脑海中一抹记忆.  相似文献   
52.
论宋代农事诗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蔚 《浙江学刊》2005,(5):76-81
宋代农事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两宋时期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生产水平的艺术表现和缩影,宋代农事诗客观反映出那个时代新兴的耕作方式、新型的生产劳动工具以及新出现的生产劳动项目.而作为劳动者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宋代农事诗又首次以封建租佃制度下的佃农和部分地主为主人公,细致刻画了他们的劳动行为和心理感受,为农事诗这一古老的诗歌类型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53.
刘蔚 《东岳论丛》2012,33(10):57-61
陆游的田园诗中频繁出现"太平"一词。称颂时世太平气象,展现诗人的太平心境,构成了其田园诗两种重要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他齐家治国、修身养性的最高理想。南宋乾道、淳熙年间的中兴是陆游田园诗太平书写的时代背景;儒家"美政"的诗学传统、宋以前陶渊明等人诗歌对"心太平"境界的塑造,成为陆游田园诗太平书写的艺术渊源;而邵雍大量吟咏太平的诗作更为陆诗提供了最直接的范本。陆游田园诗的太平书写有其历史和艺术的合理性,但也有客气假象、虚矫作态之嫌,"太平"实质上成为了一种带有浓厚理想化色彩的文学性书写。  相似文献   
54.
刘蔚 《科学咨询》2010,(16):115-115
如何使卫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淡化学科意识,强化专业培养目标;如何将相关的医学知识渗透到《医用化学》的教学中;本文从几个渠道进行了教学上的改进,目的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基础服务的医用人才。  相似文献   
55.
《全芳备祖》是南宋一部专门辑录植物资料的类书,因保存了较多他书及本集已佚的诗词作品,遂成为后世历代重要的辑佚工具书,具有较为重要的史料价值。但该书存在着较大的文献疏失,其所辑录的诗词作品错谬讹漏较多,署名方式混乱,诗句重出以及漏刻作者的情况屡见不鲜。最为严重的是有130余处误题作者,其中既有明显地恶意混淆是非,也有不负责任地以讹传讹。这些文献疏失使其文献价值大打折扣,也严重影响了后人判断作品的真正归属,因此使用该书辑佚时尤当审慎。  相似文献   
56.
陈寿著《三国志》在历史流传过程中,成为三国史料的最重要来源。然而魏晋时期,对于陈寿史德的指责也多有出现,其中尤以陈寿索米于丁氏子与其父为诸葛亮髡二事为人所诟病,并由此引发对《三国志》史料价值的否定或质疑。实际上,陈寿索米一事纯属史料讹误,《三国志》的史料价值不容否定。  相似文献   
57.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CO2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测算2000-2012年北京市和上海市居民家庭日常出行交通CO2的排放量;以2000年为基年,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因素分解(LMDI)方法,对北京市和上海市居民出行交通CO2排放变化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居民出行交通CO2排放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北京市CO2排放总量远大于上海市;(2)收入、交通工具使用次数、人口对两市居民日常出行交通CO2排放变化起促进作用;(3)居民出行强度和居民出行结构对两市居民出行CO2排放的增加起抑制作用;(4)不同交通工具碳排放水平对北京市CO2排放变化的作用为负,而对上海市作用为正.  相似文献   
58.
刘蔚 《文史哲》2023,(2):60-70+166
南宋乾道年间,楼钥与范成大先后出使金国。在金国境内,二人从淮河至燕山城的行程大致相同,其日记体行程录《北行日录》和《揽辔录》的书写却呈现出别样姿态。由于出使时间不同,楼、范途中所录时节风物和时事见闻自有客观差异;而出使任务的轻重、在使团中地位的高低以及人生阅历的深浅更决定了书写的主观差异。楼钥赴金贺正旦属于常规礼仪性出使,途中所受礼遇颇优,心态相对轻松,故书写赡详;范成大使金乃特派泛使,肩负祈请归还宋室陵寝以及更定受书礼的艰巨任务,有生命之虞,故书写促迫。楼钥为使团中级别较低的书状官,行动略自由,淮燕行程中可寻机访谈遗民,故语言书写居多;而范成大为正使,行动受严格监视,鲜能深入民间,但可接触金国军政高层,故偏重官制、历法、路制以及文武百官履历的记录。楼钥使金之际刚过而立之年,尚未入仕,而年逾不惑的范成大已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淮燕行程中,前者观察多停留于事物表层,文笔尚显稚嫩;后者思虑恂达,观察深入腠理,文笔更胜一筹。《北行日录》和《揽辔录》承载着楼、范二人以生命体验为基础的个体记忆,保存了别样的历史镜像,珠联璧合,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