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959-1961年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最困难的三年,其中最突出的是粮食危机.为度过粮荒,在周恩来主持下,国家采取了清查粮食、调运粮食、进口粮食、压缩城镇人口、解散食堂等举措,带领人民渡过饥荒,恢复经济.  相似文献   
42.
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对高校学生进行历史教育 ,老一辈教育家也十分重视大学生掌握文史知识的问题。历史教育对于高等教育和高校学生本身来说更是不可或缺。《毛泽东思想概论》无法替代原《中国革命史》的历史教育功能 ,强行“替换” ,难免给高校非历史专业学生的历史教育留下严重缺陷。为弥补这一严重缺陷 ,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明确规定在高校开设如选修、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历史教育类课程。  相似文献   
43.
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内容,不仅体现在他已出版的著作和正式场合的讲话、报告中,还体现在他日常与周边人员的口头言谈中。毛泽东日常口头言谈中关于群众路线的话语,大致也可归纳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行动等方面。今天我们在学习、研究和宣传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时,也不能忽略对毛泽东日常口头言谈中的群众路线观的学习和研究。这样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才会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44.
唐正芒 《老年人》2007,(2):40-41
1957年8月至1958年8月前后的全民整风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一场时间长、规模大、影响深远的政治运动,也是唯一的一次全民性整风运动。这场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大辩论为中心的整风运动.涉及农村、工矿企业、党政机关、人民军队、民族事务、民主党派、工商界、科教文等各个领域。它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改进干部上作作风、促进生产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有着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例如对错误发动“大跃进”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唐正芒 《老年人》2005,(12):34-35
毛泽东十分重视文化对抗战的推动作用。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风趣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德)总司令的,一支是鲁(迅)总司令的(正式发表时改为“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由于他认识到“文化的军队”极其重要,因而对延安文化界人士倍加尊重、爱护和信任。跑去拣瓦片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夕,毛泽东为了解文艺界的思想状况和创作方面的问题,要诗人艾青代为收集一些“反面的意见”。艾青不太理解“反面的意见”的含义,只把自己对文艺工作的一些意见写成文章寄给了毛泽东。几天后,毛泽东约艾青叙谈,并说“派马来接”。后来,警…  相似文献   
46.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领导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时曾出现过严重的“左”倾错误。任弼时从划分阶级标准、保护中农利益、保护私营工商业、区别对待地富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正确的理论和政策,努力纠正“左”倾错误,为土改的胜利完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任弼时百年诞辰到来之际,深入研究任弼时纠正土改中“左”倾错误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韶山精神是在毛泽东亲自培育下,在韶山人民长期英勇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一诗实际上早就对韶山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和赞扬。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也曾对韶山精神进行过高度肯定和赞扬。韶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在革命战争年代主要体现为“牺牲、奋斗、奉献”;改革开放后,韶山人民在传承与弘扬战争年代韶山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发展和凝练为“坚定信念、合群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宣传和弘扬韶山精神,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无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8.
抗战时期的高校西迁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正芒 《云梦学刊》2002,23(5):36-39
日本侵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高等教育。高等院校根据战局的发展而适时西迁 ,却使历尽劫难的高等教育得到恢复和一定发展。抗战时期大批的高校师生 ,在十分险恶的环境和极端困难的条件下 ,怀着救国救民的理念 ,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 ,继承奋发自强的传统 ,艰辛辗转 ,长途跋涉 ,战胜困难 ,奋力开拓 ,使我国高等教育在战火的严重侵扰下仍弦歌不断 ,并创造了辉煌的教育业绩 ,培养了杰出的科学人才 ,改变了西部的落后面貌 ,在中国西部写下了教育史上的卓著篇章  相似文献   
49.
抗战初期,为了解决湖南严重的兵役问题,徐特立结合中共的兵役经验和政策,提出了实行战时义务兵役制的主张。他认为首先应规范兵役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革教育和广泛的宣传动员来建立民军,从中选拔模范人才,建立地方武装,再转化为正规军;为了保障义务兵役制的顺利推行,要培育干部,建立群众组织,并改变国民党军队中的军阀习气,实行官兵一致。徐特立的征兵主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解决抗战初期湖南的兵役问题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是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史上承先启后、除旧布新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党的领导人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在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斗争、培育新社会的时代新人、传播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动员抗美援朝的爱国斗争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也凸显了转型时期宣传工作的鲜明特征,成为党的宣传工作史上的华彩篇章。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宣传工作的转型特征,总结其历史成就和经验,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