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关于建立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学科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历史人物对中国民族关系认识的历史,是各个时期几乎所有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中国民族关系思想有其形成、发展、成熟与完善的历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建立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学科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作为一个边缘学科,它是中国民族关系史的一个分支,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它又是一个新兴学科,在开展研究时应该明确对象,弄清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发掘和整理资料,深入研究代表人物,还要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相似文献   
62.
近十年来中国民族主义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主义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都参与了这一问题的讨论。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民族主义的概念、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以及当代民族主义存在的原因、困境和中国民族主义的未来发展路向等各个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成果加以概括和总结,对深化民族主义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3.
王莽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明德 《东岳论丛》2007,28(3):84-88
王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些做法虽然有些离奇古怪,但其民族关系思想则比较理性,且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一统”既是王莽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民族关系的理想追求,还与他的政治思想基本吻合。王莽既清楚“怀柔”的作用,也想以“怀柔”的手段去招徕和安抚少数民族。王莽从“一统”思想出发,试图“大分匈奴为十五单于”,并想按照自己的意愿辅立匈奴单于,以分化和瓦解匈奴,因遭到匈奴的强烈反对,辅立计划一直没能实现。尽管“一统”思想和“怀柔”思想的动机符合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但降王为侯、改换旧印、更名及随意封赏单于等做法,却偏离了王莽的主观愿望,结果激起了少数民族政权的众怒,并导致其民族政策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64.
论隋唐时期和亲的影响崔明德和亲亦称“和蕃”,自汉迄清,至少有150余次。自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和亲”之后,历代“正史”都留下了珍贵的和亲史料,许多史家对和亲也作过客观或比较客观的叙述和精湛的分析。唐宋以降,不少“会要”或“类节”为和亲列了专条,如...  相似文献   
65.
唐与回纥和亲公主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唐与回纥的和亲在唐代民族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此,学术界虽有文章论及,但都失于笼统,未将和亲公主的出塞背景、在回纥的经历以及和亲的作用突现出来。本文拟对唐与回纥的七位和亲公主作些考述。一毗伽公主毗伽公主与敦煌王李承寀结婚是在至德元年(756年)十一月。关于毗伽公主的身世,《新唐书·回鹘传》说是可敦(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皇后)之妹;《旧唐书·回纥传》说是怀仁可汗之女,《新唐书·三宗诸子传》和《资治通鉴》卷219《唐纪三十五》,皆从《旧唐书》之说。显然,后一种说法要更可靠一些。我们知道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天下承平日久,人不知战”(《旧唐书·安禄山传》),而安史乱军经过多年训练,素质较高,很快占领了河北,攻下了两都  相似文献   
66.
西晋初年,匈奴尚与西晋保持臣属关系,西晋则延续曹魏政策,在怀柔、安抚的同时,限制匈奴的发展。八王之乱爆发后,以刘渊为首的匈奴贵族趁机壮大实力,建立政权,最终消灭了西晋,将晋朝势力驱逐出北方。进入前赵后,石勒在北方崛起,前赵忙于在北方的争夺与扩张,与东晋并未发生大规模战争。在此过程中,汉赵政权在国内建立封建职官体系,保护农业的发展,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加速了匈奴的汉化。汉赵政权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却揭开了此后百余年少数民族在北方争夺中原霸主的斗争,同时引起了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相似文献   
67.
宋辽夏金时期是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完善及理论总结和升华的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少数民族对儒家思想的吸收与借鉴、汉族对少数民族政权的逐步认同以及"中国观"扩大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认同.  相似文献   
68.
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关于雁门之围的解除,史学界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李世民的功劳。其根据则是《旧唐书》卷2《太宗纪》所载史料。其文云:“大业末,炀帝于雁门为突厥所围,太宗应募救援,隶屯卫将军云定兴营。将行,谓定兴曰:‘必赍旗鼓以设疑兵。且始毕可汗举国之师,敢围天子,必以国家仓卒无援。我张军容,令数十里幡旗相续,夜则钲尘鼓相应,虏必谓救兵云集,望钲尘而遁矣。不然,彼众我寡,悉军来战,必不能支矣。’定兴从焉。师次崞县,突厥候骑驰告始毕曰:王师大至。由是解围而遁”。  相似文献   
69.
一、“白登之围”与刘敬献策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时,匈奴正处于上升时期。冒顿单于(?——前209年)轻易地消灭了东胡,赶跑大月氏,兼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接着出兵燕、代,全部收复了秦朝蒙恬所夺的匈奴故地。此后,又征服了浑庾、屈射、丁零、鬲昆和薪犁,对西汉造成了严重军事威胁。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春,驻守在马邑的韩王信投降匈奴,引导匈奴军队攻下太原,抵达晋阳城下。次年,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出击匈奴。当时风雨交加,天寒地冻,十分之二三的汉兵冻坏手脚。刘邦先后十几次派人侦探军情,但冒顿暗藏勇猛善  相似文献   
70.
关于"一流科研"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不少学校都提出了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而"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授和培养一流的人才.无论是一流学科还是一流教授都要有一流的科研作支撑."一流科研"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某一成果应当是一流的,这是科研的基本要求.第二层次的"一流科研"有如下四个主要标志第一,必须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第二,能够引领学术潮流;第三,能够创建新的学科体系,至少能够带起一个学科的持续发展或为某一学科的创立奠定基础;第四,建立自己的学派.就每一个人的具体的科研工作而言,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应当具有如下几种眼光或思维第一,要有发现问题的眼光;第二,要有时代思维;第三,要有国际化思维;第四,要有多学科的思维.此外,出一流的科研成果,要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也需要有好的制度作保证.好的制度首先需要制度设计者要有一流的学术眼界、一流的思想境界及一流的管理理念.所谓好的制度,第一,通过利益调整和分配制度,激发人们的潜能;第二,能使成绩突出者有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第三,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引导人们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第四,给教师和科研人员比较宽松的政策和比较充足的时间,以满足他们对某一领域的极大兴趣或对某一具体问题的好奇心;第五,建立合理的有效的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