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王制>中对诗的批评尽管非常著名,但其理由值得仔细审视和解读.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梳理了<王制>卷10前半部分苏格拉底对诗的第一轮批评:首先,模仿诗与绘画一样远离真实(真理);其次,模仿诗与绘画一样仅仅模仿事物的外观;再次,模仿诗不能把握关于整全的知识,只能获得关于整全的幻像.  相似文献   
12.
重新审视历史进步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知识传统中的基本哲学假定,即宇宙伦理意义的确定性,在19世纪崩溃了.作为历史运动的科学解释,作为一个普遍观念,进步观念遭到质疑.然而在特定范围内,人的行动能够创造更为合理的条件,进步观念仍然存在理性的基础.撇开其充当的关于历史本性的认知理论的角色,进步观念也必须被看作是一种伦理假定,它理性地或信仰地认可正面价值的真实性与理性行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美与艺术的消亡论在西方现代美学史上影响深远,在20世纪西方美学史上,是海德格尔最为自觉也最为深刻地回应和挑战了黑格尔的这一判词.通过确立新的真理观、艺术观,海德格尔试图重新建立美与艺术和真理的必然性关联,从而在黑格尔失败的地方施展对美与艺术的拯救.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大气条件下,分析和研究了大气湍流对激光信号传输时所产生的强度起伏、光束漂移、扩展和相位起伏及到达角起伏等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方案,对各种效应进行了具体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机大气信道湍流效应对激光信号传输的影响很大,在不同的条件下,大气湍流效应的不同影响程度、湍流的强弱与阳光的强烈程度有关。晴天中午前后最强,其他时间较弱。这为激光大气通信在大气湍流效应方面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吸引人才要灵活善变如果您想聘请高级雇员,可不要自以为只在酬金上加几千元钱就能握手成交,这种通俗的做法行不通。钱未必就能打通一切。关键是要弄清对方真正需要什么,也就是说要像个商人那样。接触一个物色好的对象,就像接触一个重要的新顾客时那样,应“设法弄清促使他购物的因素”,也就是说要了解有关对方的一切情况,乃至包括他的孩子的年龄和配偶的工作,这样您才会有备而来。切忌过于死板。“要想争取到一位有用的人才,一定要灵活善变。如果您不能把一匹骏马据为己有,别人也会设法弄走的。”安排试用期即便是最有经验的招聘人…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生活最美好而高贵的价值之一, “自由”的含义纷繁芜杂.自由教育首先是一种阅读古代经典的教育,因此,审视古典作家笔下出现的种种自由论述,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澄清自由教育中自由概念的含义.本文考察古希腊、罗马的柏拉图、色诺芬、亚里士多德及塞涅卡等古典作家笔下出现过的三种自由概念——欲望的自由、德性的自由、沉思的自由,尝试揭示自由教育理念与这三种自由概念的关联:抵制欲望的自由,倡导德性的自由,限制沉思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张文涛 《求是学刊》2008,35(3):26-29
在尼采的所有著作中,<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以下简称<扎>)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扎>是尼采晚期或最成熟时期著作群的开端①,用尼采自己的话说,通过<扎>他已经建成了自己的"哲学前厅",由此可以修建哲学"主楼"了[1](P223).  相似文献   
19.
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期,前期以传播西方启蒙思想为主,后期则转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相应地,国人对救国之路的选择也由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这是学界的普遍认知,其理论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念,但这种划分在廓清时代主流的同时,也无形中扩大国人在接受新旧文化中的断裂感,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就阶级观念本身而言,它并没有否定新文化运动前期所倡导之民主,就其被国人接受的轨迹而言,事实恰恰相反。阶级观念是民主观念在阶级领域延伸后的结果,克服阶级壁垒是民主自我逻辑扩展过程中的试金石。民主观念与阶级观念看似相反、实则相成,其间的复杂关系在新文化时期国人所向往之新旧文明转换过程中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